文明的發展遺失的缺憾 第73節:我國古代的造紙(1)

我國古代的造紙

紙是用來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制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干而成。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但是紙質粗糙,數量少,成本高,並不普及。公元105年,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造紙術的發明對中國和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造紙術之前的工藝

根據漢代的《淮南子》記載,一個叫倉頡的賢人發明了文字。倉頡制造文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天上往下掉糧食,下糧食雨,鬼神都在夜里痛哭流涕。文字創造出來以後,需要把它書寫下來,這才能夠傳播,這就需要有一些良好的書寫材料。

在紙出現以前,人類曾經使用過許多材料來寫字記事。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龜甲上或獸骨上,叫做甲骨文。到了商周時期,人們又把文字鑄在青銅器上,或者刻在石頭上,叫做鍾鼎文、石鼓文。春秋末期,人們開始使用新的書寫記事材料,叫做"簡牘","簡"就是竹片,"牘"就是木片。簡牘是比較薄,比較窄的長條。每片寬度不超過1厘米,長度從十幾厘米到六七十厘米,一般的是20厘米左右,古人把一根一根的簡牘,用繩索把它串聯起來編成冊。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我們就能夠看到"冊"這個象形文字。在中國比較早的古代典籍《尚書》的《多士篇》里邊,它記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說明在殷商時期,人們已經使用了簡冊來記錄文書,記錄日常使用的文字。把文字寫在竹片、木片上,十分便捷,可是連篇累牘,十分笨重,使用起來是極不方便的。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簡牘文節有120斤重。西漢的時候,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簡,是由兩名身強力壯的武士抬到宮廷里面去的。漢武帝把竹簡一片一片地解下來看,足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看完。

石刻也是一種文字載體。早在幾萬年以前,古代猿人就在石頭上作畫,在古代埃及,在大約5000年以前,已經有了文字石刻,相對來說中國的文字石刻出現的時間就比較晚。我們從現有的材料來看,大規模地使用文字石刻,基本上是在漢代以後的事情,但是後來居上,中國的石刻不但數量多,而且它使用的范圍非常廣泛,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又一個重要的載體。但是,石刻的實用性相對少一些。所以很多石刻都是具有紀念性的,或者是為了永久保存才制作的,不能作為文字的載體廣泛地使用。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所以古代也有用絲帛來書寫的文書。在20世紀30年代,在長沙的一座楚墓里邊,發現了著名的戰國楚帛書。在長沙馬王堆的漢墓里,發現了大量西漢初期的帛書。這些都是古代帛書的發現,但是由于帛書它的價格比較高,絲綢的價格比較昂貴,一般的老百姓是不能使用的。所以在很長的時間里邊,簡牘是我們中國古代文明的主要載體。

伴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不斷地在尋找新的書寫材料,最終發明了理想的書寫材料,那就是紙。造紙術的發明,不但改變了"縑貴而簡重"的現狀,而且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西漢的造紙工藝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呢?長期以來一般都歸功于東漢時的宦官蔡倫,《後漢書·蔡倫傳》明確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由于《後漢書》作者對這一事件的記錄非常明確,而且《後漢書》在當時和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地位,所以在沒有其他曆史文獻為證的情況下,後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一些學者把蔡倫向漢和帝劉肇獻紙的公元105年,作為紙的誕生年份。

但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地區發現了一片西漢中葉古紙後,人們才發現,其實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了紙。這是一片麻紙,長約40厘米,寬約100厘米,紙面可清晰見到麻,在同一遺址中還發現有漢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簡,1957年,在西安市東郊的灞橋再次出土了比新疆羅布泊的紙還要早約一個世紀的西漢初期的古紙,而且有數十張之多,灞橋紙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苧麻的纖維所制成。在此之後,1973年在甘肅居延漢代金關遺址出土了西漢時的麻紙"居延紙",1978年在陝西扶風中顏村漢代窖藏中,也出土了西漢時的麻紙"扶風紙"。1979年在敦煌漢代烽燧遺址中掘出的"馬圈灣紙",1986年,在甘肅天水市附近的放馬灘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漢初年文、景二帝時期(公元前179~公元前141)的繪有地圖的麻紙"放馬灘紙"。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漢郵驛遺址中發掘出了多張麻紙,其中3張紙上還書寫有文字。2002年,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了200多片紙文書殘片和麻紙,定名為蔡倫前紙——懸泉置紙。從同時出土的紀年簡牘和烽隧磚塊看,遺址的上限為漢武太始三年(公元前94),下限至魏晉,曆時400年左右。主要用麻織物和很細的絲織物制作,用于書寫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