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園之園 第7節:綺春園——圓明園建築余響

綺春園——圓明園建築余響

綺春園(後改名萬春園)位于圓明園和長春園以南,面積大約八百多畝,略小于長春園。綺春園的構成比較特別,它是由若干小園合並而成,分建于不同時期,因此全園並不像長春園那樣有一個統一的總體布局,大體說來,綺春園是一個小型的水景園集錦。

綺春園成園于乾隆中葉,雖然乾隆皇帝是它的始作俑者,綺春園的主要營建工作卻是在嘉慶皇帝手里完成的。嘉慶皇帝曾經效仿他的父皇,把綺春園歸納為“綺春園三十景”。不過,“綺春園三十景”遠沒有“圓明園四十景”那樣名頭響亮。從功能上來看,道光初年以後,綺春園便主要成為了大清國太後太妃們的園居之地。

綺春園的宮門,在園子的東南部,因為比圓明園大宮門和長春園二宮門晚建了半個多世紀,所以被稱為“新宮門”,一直沿用至今。宮門為三開間,前面建有影壁和東西朝房各五間,門內有月牙形的禦河流過,通過禦橋之後,再往里走是二宮門,中央是綺春園的正殿——迎暉殿,殿北有兩條長廊與中和堂相連。中和堂北面是一座小型山丘,山北則是皇家的寢宮區,寢宮區是園內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建築群,它的主要建築是集禧堂和後來改名為敷春堂的永春堂。值得一提的是,同治重修時曾設想把集禧堂、敷春堂等舊地改為“天地一家春”,供慈禧太後居住。“天地一家春”本是圓明園本園九州清晏中的一個偏殿,此時重修只是沿用其名,規模和格局都大大超越了舊制。

綺春園幾何中心地帶,有幾處別致的小園,分別是展詩應律、春澤園、生冬室、臥云軒、四宜書屋等建築群,這幾處小園,由蜿蜒水道的分隔開來,相互掩映,相互藏露,後世評者大多對這里的布局推崇有加,認為這里的風景猶如中國詩畫般雋永,富有韻味。

綺春園的西南及東北部以水面風景見長,各有較大的湖面和島嶼,構成獨特的景色,綠滿軒、暢和堂和澄心堂都建在西南島嶼上,鳳麟洲、仙人承露台等著名景區則建築在東北部的島嶼之上。據說,從東西南北任何一個方位看仙人承露台,都可以欣賞到一個仙人衣衫飄拂的瀟灑剪影。

綺春園西部的清夏堂,占地十畝左右,整個建築形狀呈“工”形,是一處清夏閑居的典型園林,主體建築以外,尚有亭台、游廊點綴,庭院里植有蒼松修竹,室外則有小巧靈秀的湖山在望,堪稱“別墅里的別墅”。另外,綺春園的南部還有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建築群——正覺寺,正覺寺是一座喇嘛廟,廟宇本身有獨立對外的南門,它的後門則與綺春園內部相貫通。正覺寺是圓明園幸存下來的極少數建築群之一,單從這一點上看,它的價值就彌足珍貴。

此外,在圓明園福園門南,綺春園西牆外,還有一座名叫“澄懷園”的特殊花園,這是專為南書房和上書房詞臣所設的寓所,俗稱翰林花園。從雍正三年一直到咸豐朝,澄懷園一直是南書房和上書房翰林的值廬,這是清廷對漢族官員的最高禮遇,咸豐皇帝曾有詩云:“牆西柳密花繁處,雅集應知有翰林”。澄懷園實際上是圓明園的附屬花園,它的護衛和管理都由圓明園管園大臣統一負責。

經過百十年不間斷的營建,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終于成為一個完整的皇家園林,三園“名雖三而實則一”,彼此之間都互有門徑相通,在行政上,也劃歸管園大臣統一管理。

這樣,隨著綺春園的完工,大圓明園的格局也終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