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主人們 第8節:圓明園第一個立法者

第二章圓明園的主人們

第一節圓明園第一個立法者

園既成,仰荷慈恩,賜以園額曰圓明,朕嘗恭迓慈輿,欣承色笑。

——雍正皇帝《圓明園記》

圓明園的曆史開始于清康熙時代。康熙皇帝玄燁在位六十年(一六六二——一七二二),是清朝一位極有建樹的皇帝,被後世尊為“聖祖”。玄燁少年親政,經過數年征戰與建設,政局漸趨穩定,經濟日益發展,逐漸開創出了一派盛世氣象。大約從一六八○年起,康熙皇帝終于騰出手來,開始進行皇家內部的“家庭”建設。他先是在北京西郊修建了玉泉山靜明園,之後,又于一六八七年,在明代國戚武清侯李偉的別墅(清華園舊址上,建造完成了京城西北郊第一座皇家園囿)暢春園。

隨著康熙帝駐蹕“避喧聽政”次數的不斷增多,園居時間的不斷增長,暢春園逐漸成為除紫禁城以外的第二個政治中心。康熙皇帝在暢春園園居理政之後,為了扈蹕的方便,圍繞著暢春園,相繼在海澱一帶湧現出了一大批貴胄權臣的私人花園。圓明園,即是其中之一。

“天下第一閑人”

一七○七年,當康熙皇帝把圓明園賜給他的第四個兒子胤禛的時候,圓明園僅僅是一座面積約一千畝的小花園。胤禛是在一七○九年正式入住圓明園的,他以皇子的身份在圓明園里生活居住了將近十四年時間。這十四年,可以說,是胤禛在圓明園里韜光養晦的十四年。

雍正皇帝胤禛(在位期間一七二三—一七三五)是康熙末年帝位爭奪戰中的最後勝利者,但他的登極之道卻極為坎坷。起初,因為出身和性格的原因,胤禛並不在康熙帝玄燁的視野之內,即使在,他也是距離較遠的一個。

立儲問題是困擾康熙皇帝一生的大問題,他曾經兩立兩廢嫡出長子允礽。康熙皇帝在位的最後十年,儲位一直虛懸,這也成了年邁的老皇帝跟諸皇子斗爭的十年。康熙皇帝一生有三十五個兒子,除夭亡者外,齒序稱為皇子的有二十四人。康熙末年,在爭儲斗爭中最具競爭力的幾個皇子分別是:三阿哥允祉、八阿哥允禩、十四阿哥允禵以及四阿哥胤禛。

胤禛是一步一步逐漸走進康熙皇帝的視野的。康熙皇帝早年對胤禛很有成見,曾經公開批評他遇事急躁,“喜怒不定”,為此,胤禛苦惱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康熙四十一年(一七二○),而立之年的胤禛還忍不住懇請皇父“開恩”,將諭旨內“喜怒不定”的四字考語刪去。

也許正是由于長期得不到父皇的垂青,胤禛從一開始就低調行事,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清心寡欲、生活恬淡的富貴閑人,他甚至給自己起了個“破塵居士”的法號,經常在閑暇時間與僧衲道士談玄論道,以“天下第一閑人”自居。與此同時,胤禛把自己的禦賜私園圓明園經營得有聲有色。

為了博得父皇的青睞,胤禛煞費苦心。康熙皇帝一生重視農耕,曾經指導宮廷畫師將宋代名畫《耕織圖》翻畫成《禦制耕織圖》,並親筆作序題詩。為了向父皇表明心跡,讓父皇了解到自己的生活狀態,胤禛專門請畫工仿制了一套《耕織圖》,進獻給康熙皇帝,值得特別指出的是,胤禛將畫中的農夫、蠶婦畫成自己與福晉的模樣,謙卑地自況為一個滿足于田園生活的農夫。

胤禛真正博得康熙皇帝的賞識,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初廢太子的時候。當時,玄燁為皇太子問題憂心忡忡,以至病倒,大有不起之勢。當此之時,“日增郁結,以致心神耗損,形容憔悴,勢難必愈。”眾皇子大多襲用空文,泛泛表示關心,惟有胤禛和三阿哥允祉“特至朕前奏稱:皇父聖容如此清減,不令醫人診視,進用藥餌,徒自勉強耽延,萬國何所依賴?”(《清實錄》)不僅如此,在所有人都對廢太子允礽落井下石的時候,胤禛卻頗有擔當,“便是擔了不是也該替他奏一奏。”(《清代宮廷史》),竟肯上書為允礽說情。第二年,當康熙再次分封諸皇子時,胤禛再次顯示出不俗的氣度。當時,成年皇子中,有人晉升為王,有人為貝勒,只有皇九子允禟、十四子允禵僅為貝子。胤禛奏曰“我們一樣的人,尊卑太覺不齊,于心不安,願將我們降一等,他們升一等,庶幾相安。”凡此種種,頗得康熙皇帝贊許。康熙皇帝誇他“能體朕意”,“可謂孝誠”,“似此居心行事,洵是偉人。”

與眾皇子多年廣結黨羽、積極進取不同,胤禛從不公開結黨,而且對皇兄皇弟一視同仁,並無親疏之分。他曾經在一次旅途中寄詩給皇兄弟們,表達手足之情:

一雁孤鳴驚旅夢,

千峰攢立動詩思。

鳳城諸弟應相憶,

好對黃花泛酒卮。

——《早起寄都中諸弟》

這些僅是表面文章。事實上,胤禛的內心並不像他公開宣稱的那樣恬淡,他有自己特殊的行為方式和交往圈子。多年後,他曾經回憶說:“朕在藩邸時,因府第與柏林寺相近,閑暇之時,曾與僧人談論內典。”(《清代宮廷史》)另外,我們還可以從當年胤禛與身邊謀士們的交接中,看出胤禛的真實心跡。康熙五十二年,戴鐸曾經“當此君臣利害之關,終身榮辱之際”給胤禛獻計,建議他在“諸王阿哥之中,俱當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為忌,無才者以為靠。”對待皇上身邊的人,“主子敬老尊賢,聲名實所久著,更求刻意留心,逢人加意,素為皇上之親信者,不必論,即漢官宦侍之流,主子似應于見面之際,俱加溫語數句,獎語數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賜,而彼已感激無地矣。賢聲日久日盛,日盛日彰,臣民之公論誰得而逾之。”對待自己的親信下屬,“懇求主子加意作養,終始栽培,于未知者時為親試,于已知者恩上加恩,使本門人由微而顯,由小而大,俾在外者為督撫提鎮,在內者為閣部九卿,仰籍天顏,愈當奮勉,雖未必人人得效,而或得二三人才,未嘗非東南之半臂也。”看到戴鐸這個機心畢現的條陳之後,胤禛雖然斷然宣稱這些計策“與我分中無用”,並進一步辯解說“我若有此心,斷不如此行履也。”其實他的內心里是深以為然的(《清代宮廷史》)

不少人確信,康熙皇帝最後終于下決心選擇胤禛繼承皇位,跟他去世前游曆過一次圓明園大有關系。據《清聖祖實錄》記載統計,康熙帝至少五次游幸過圓明園——他首次親游的皇子花園就是圓明園。他最後一次,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三月二十五日這一次游幸圓明園,意義特別重大。這年的三月中旬,康熙皇帝曾經應胤禛之請到圓明園觀看牡丹,不過那段時間因為缺雨花開欠盛,于是,到了三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又專程來到圓明園牡丹台——鏤月開云,觀賞牡丹。這一次,胤禛把他的兒子、時年十二歲的弘曆帶到牡丹台,謁見了康熙皇帝。這是祖孫二人第一次見面。在這次意義重大的見面會上,康熙皇帝跟皇孫弘曆說了些什麼,弘曆又在“皇祖”面前展示了什麼樣的才藝,我們都不得而知。惟一可以確定的是,康熙皇帝對孫兒弘曆大為喜歡,當即下令將弘曆養育宮中,並親自指導他讀書學習。同年秋季,康熙皇帝秋狝木蘭的時候,又特別命令弘曆隨行。

圓明園牡丹台三代天子會見的場面,大概是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對胤禛來說,這次活動不啻是一次頗為成功的獻寶,因為此時正是康熙為選擇繼位者大傷腦筋的時候。如果胤禛本人還不足以讓康熙皇帝下最後的決心,那麼胤禛的寶貝兒子弘曆可是一眼就被康熙皇帝相中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六十九歲的玄燁在暢春園駕崩。臨終前,他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清代宮廷史》)

事實證明,胤禛爭奪儲位的策略是成功的。當“蓋子”揭開,胤禛一夜之間成為萬乘之主時,許多人都毫無思想准備。據史料記載,留在京城中值勤的皇十七子果親王允禮聽到胤禛即位的消息,差點瘋掉。他大概做夢也不會想到,多年來一直以“天下第一閑人”自居的四哥胤禛,居然即位做了皇帝!大臣隆科多事後將他的所見所聞報告給新皇帝:“聖祖皇帝賓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親王在內值班,聞大事出,與臣遇于西直門大街。告以聖上詔登大位之言,果親王神色乖張,有類瘋狂。聞其奔回邸第,並未在京迎駕伺候。”(《清代宮廷史》)

這一年,胤禛已經是四十四歲的中年人了。

隨著胤禛的登極禦政,圓明園也不可避免地逐漸取代了暢春園,成為大清帝國新的政治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