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通天血路 第49節:名將對決(3)

賽尚阿帶了川兵數千人,停駐西岸助戰。清軍次日集中五千人進攻石達開基地,石達開不敵,從水路敗退,又遭炮船攻擊,損失部分船只,只得撤退到見家河北岸堅守不出。朱啟仁的兵凶悍無比,競相泅水過河攻擊石達開營壘,結果全部被殲。石達開分兵偷襲魚網洲,清軍抵死不退,石達開不欲與清軍血戰,率隊撤退。賽尚阿又督部下猛攻石達開在陽湖的據點。石達開向來缺乏血戰的勇氣,見西岸戰事日益激烈,無法以巧獲勝,于是放棄陽湖基地,退保見家河北岸營壘。

西岸陽湖一帶大片稻田將熟待割,是支撐太平軍與清軍持久作戰的基礎。楊秀清等派兵增援石達開,欲奪回陽湖。石達開得到有力增援,頻繁進攻朱啟仁。兩人打法相同,都好用奇兵包抄和伏兵誘敵戰術,交戰多次,結果都是主力和主力對陣,伏兵打伏兵,奇兵打奇兵,誰也奈何不得誰。

石達開改變戰術,把部隊分散駐紮在各個村落,開展時分時合的游擊戰,朱啟仁這回就應付不過來了。向榮出城到西岸親自指揮攻打石達開,也被石達開神出鬼沒的游擊戰術搞昏了頭,最後想出劃地圍堵的辦法,把石達開的勢力范圍慢慢壓縮,壓制到橘子洲一帶。向榮計劃得逞,石達開的游擊戰術破產,被迫集中兵力與向榮決戰。石達開最不喜歡和人正面硬撼,但這次被迫的決戰卻是向榮被打得全軍覆沒,"騎善馬得免"。

橘子洲會戰後,整個河西成了石達開的天下。河西清軍近萬人,只能自保營地而已,唯張國梁出營與石達開交戰數次,勝負不分。石達開不願與張國梁生死對決,于是也約束萬余部屬,再不挑釁清軍。河西無戰事。

長沙城居民的樂天和無畏,曆史罕見。太平軍與清軍厮殺數月,長沙百姓竟然同往常一樣悠閑地過著小日子,甚至攜帶酒食上城觀戰,如同一句貴州民謠:"賊殺賊,官殺官,與我百姓無相干。"長沙圍城數月,"行人來往自如,入城者唯避南門,其余六門皆可縋以入。街巷間婦女娛游,酒食過從,盛于平時,忘其為圍城"。守城清軍如同上下班一般,每日點卯之後可以自行下城休息吃飯。

就在這時候,太平軍連續爆破成功三次,城牆均被揭起數丈。清軍防堵得當,太平軍炸開缺口後大部隊無法跟進,清軍血戰之後守住了城池。江忠源敏銳地察覺到,長沙三月不克,太平軍銳氣已挫,很可能要撤退了,而太平軍撤退,唯有經龍回塘水道。江忠源進言張亮基,宜駐兵龍回塘,防太平軍撤退,張亮基也深以為然。江忠源詳細為張亮基策劃了在太平軍撤退路上伏擊的部署,並自告奮勇打頭陣,可惜張亮基指揮不動向榮等驕兵悍將,只有張國梁勉強駐紮東塘。江忠源又親赴湘潭請兵于接替賽尚阿的欽差大臣徐廣縉,徐廣縉也不以為然,江忠源感到異常失落,甩手不干了。"忠源痛謀不見用,不欲東。"

太平軍圍攻長沙八十余日,始終無法攻陷長沙,在石達開的布置下從龍回塘撤退。長沙守軍僥幸獲勝,"將帥聞報,皆愕且懼,無敢言賀","僚吏、士民相慶論功,不複問寇所往"(《湘軍志》湖南防守篇第一)。過了許久,才開始互相推諉放走太平軍的責任,有人指控是和春的部隊收受太平軍巨額賄賂而有意放太平軍撤退,和春的辯解則十分經典,幾乎可以永載史冊:

"寇不畏官軍,安肯賄之?"

太平軍長沙撤圍後,攻取甯鄉、奪占益陽,"到益陽忽搶得民舟數千",于是出洞庭攻克岳陽。岳陽一帶船家水手大都參加了太平軍,太平軍建立起龐大的水師。又獲得大量吳三桂造反時制造的火器,擴軍至數十萬,浩浩蕩蕩地向武昌進發。徐廣縉調江忠源與向榮追擊,此時江忠源心灰意冷,決不與向榮等人同行,回到湖南剿殺會黨起義,先破巴陵起義軍晏仲武,後又到瀏陽剿徵義堂起義領袖周國虞。江忠源鎮壓起義的方針是"寬脅從",認為多數民眾都是生計全無或是被土匪脅裹,才走上造反之路,不忍趕盡殺絕。其上書咸豐帝有:"良民驅迫,骨肉羈縻,此中進退維谷之忱,艱苦顛連之狀,每一念及,輒用隱傷",江忠源在瀏陽樹免死旗,周國虞部眾紛紛來降,僅斬首七百余級就招降數萬人,清廷敘功擢為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