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8節:第三章 明末禁衛軍(6)

農曆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率軍攻入昌平。昌平守軍投降,只有總兵官李守鐮誓死不降,徒手格殺數人之後,拔刀自刎。早在進入昌平之前,李自成先要探知京師守備的虛實,便派遣士卒化裝成小販。又冒充部院的辦事員吏,到京城刺探官方的情報,朝廷一有謀議,就閃電式地傳到李自成的耳中。而朝廷一方,則消息閉塞。明朝官方對于戰事有著嚴格的保密規定,不許傳抄邊報,戰事的真實狀況,兵部以外沒人知道。這次李自成攻陷昌平,兵部派來的偵察騎兵,都被李自成的人攔劫走了,居然沒有一人回來。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先頭部隊極為順利地進至平則門(今複興門位置)外。都城市民毫不知曉。崇禎皇帝召見大臣,問他們怎麼辦。大臣都無言以對。有人忽然抽泣。就在這一天,皇帝剛剛得知李自成的軍隊過了盧溝橋,緊接著就傳來李自成攻打平則、彰義門的急報。

城內外的三大營士卒,見李自成人馬逼近,或潰或降,守在城牆箭堵上的人寥寥無幾。京師禁衛軍之所以不肯盡職,原因之一是士卒們已經有五個月沒有領到軍餉了。軍官驅趕士卒上城守衛,但士卒大多不肯上前。城牆上的箭堵每堵排不上一人。

禁衛軍棄守的情況,崇禎皇帝並不清楚。擔任總管戎政事務的襄城伯李國禎騎馬奔到皇宮午門前,汗流浹背。宦官阻擋他入宮,李國禎吼道:"這是什麼時候了,君臣能見面的次數已經不多了!"

宦官問有什麼要緊事,李國禎說:"守城禁軍都不服從命令,都臥在地上,用鞭子抽起一個人來,另一人又臥下了。"皇帝召他進見,得知這一情形後,只得派出三四千名內操宦官,參與守城。

崇禎皇帝緊急搜括金銀犒軍,京師市民痛哭著拿出錢來,多捐錢者授予錦衣衛千戶職務。

十八日,農民軍加緊攻城,城上仍有守城明軍在發射大炮。農民軍威脅守城士卒:"快開城門,否則將你們斬盡殺絕!"守城士卒害怕了,改放空炮,不裝鉛彈,只放出點硝煙;還揮手示意李自成人馬,讓他們向後退一下,然後再放空炮。李自成親自到彰義門(今廣安門)外督戰,侍從在他身邊的有太監杜勳。農民軍架設云梯攻打西直、平則、德勝門。明朝禁衛軍根本就沒有抵抗意識,紛紛逃散。城外三大營潰降後,明軍的高等武器火車(發火攻敵的兵車)、巨炮,都被農民軍獲得。農民軍即獲即用,攻城的炮聲轟鳴。

農民軍驅趕北京市民搬運木石填埋壕溝,急攻。這時,明軍的萬人敵大炮發射,卻誤傷了數十名自己人。守城士卒驚潰。一時間,城被攻破的喊叫聲一片,伴隨著的是哭聲,全城人號哭奔竄。

受皇帝信賴的宦官首領們掌管著各個城門,憂心如焚的朝官們都無法過問守城事宜。這些宦官們想的是如何與李自成溝通,以免城破被殺。左都禦史李邦華到正陽門下,想登城了解情況,竟被宦官拒絕。兵部尚書張縉彥屢次來到各城門下,想檢視一番守禦情況,也被宦官阻擋回去。他緊急上書皇帝,崇禎皇帝這才賜給他一封親筆詔書,允許他上城。張縉彥來到彰義門,發現城上的守卒零星無幾。兵部侍郎王家彥請他調兵增援,因為這里兩個箭堵才有一兵。話未說完,就聽見李自成軍砍牆的聲音。唯一肯戰的宦官王承恩向敵軍發炮,宦官曹化淳和曹化成卻飲酒自若。

崇禎皇帝得到張縉彥的軍情奏報,下詔親征,急召王承恩集合內操宦官為他護駕。轉眼間皇帝明白,親征已經不現實了。崇禎皇帝忽然想出城逃亡,乃換上一身平民服裝,帶著太監王承恩和最後一群宦官,打算從正陽門出去。走近正陽門時,望見城樓上懸掛著三只白燈籠。白燈籠從一到三,表示敵情凶緩的程度。料知出逃不行,皇帝只得返回宮中。

這一日申時(下午三點),王承恩離開後,彰化門自動開啟了。曹化淳開城投降。李自成的軍隊潮水般湧進京城。

這一夜,是崇禎皇帝在紫禁城的最後一夜,徹夜難眠。一宦官奔告皇帝內城陷落。崇禎問道:"大營兵都在哪里?!李國禎現在何處?"回答是:"大營兵都散了,皇帝趕快逃吧。"說完這位宦官就先跑了,崇禎皇帝令他回來的喊聲都不足以使他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