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5節:第三章 清末禁衛軍(1)

二、禁衛軍難禦外侮

1. 京師拱手陷落

咸豐十年(公元1860),英法聯軍繼鴉片戰爭之後,再次向清廷宣戰,戰火很快蔓延至天津。八月二十五日,聯軍攻下了大沽口炮台,占領了天津。守將僧格林沁奉命退守通往京師的東大門通州。

英法2500人的聯軍繼而向通州推進。清廷派勝保、瑞麟、僧格林沁統領數萬禁軍和當地守軍,在通州八里橋抵禦。九月十二日,在交戰中,清廷禁衛軍遭到慘敗。英法便打通了進入北京的道路。隨即撲向北京。守衛京師的八旗軍隊一觸即潰,根本不是聯軍的對手。

英法聯軍向清廷發出最後通牒,提出不毀滅北京城的唯一條件是速開安定門,鴉片戰爭交聯軍駐守。三天後,清廷交出了安定門。英軍將大炮安設在安定城門之上。英法聯軍隨後提出苛刻條件,限時回答,否則就燒毀紫禁城。清廷完全接受苛刻條件。這年十月十三日,英法聯軍占領北京。2.皇帝"北狩"

清廷禁衛軍在英法聯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駐蹕在圓明園的咸豐皇帝憂心如焚。有些王公大臣進言禦駕親征,但咸豐皇帝知道,敗局已定,一切努力都無濟于事。經反複思量,咸豐皇帝決定到熱河避難。

咸豐十年八月初八(公元1860年9月22日),皇帝命鄭親王端華、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穆蔭等人扈駕,在侍衛親軍的扈從下,皇帝攜皇後鈕祜祿氏、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和5歲的兒子載淳從圓明園逃往熱河。僧格林沁、瑞麟奉命移師海澱,守衛圓明園。恭親王奕?以欽差全權大臣留京督辦講和事宜。

10月25日,恭親王代表清廷與英法聯軍簽訂了《北京條約》。英法聯軍暢行無阻地進入了紫禁城,軍官還游戲性地坐在了皇帝寶座上。

英法聯軍在沒有完全占領北京之時,就瘋狂繞過安定門、德勝門,撲向圓明園。守衛圓明園的禁衛軍不戰而潰。英法聯軍大肆劫掠這里的寶物,曆時十余天,然後放火燒毀了這座皇家禦苑。

第三章清末禁衛軍

清朝末年,內憂外患,王朝統治風雨飄搖。

朝廷一些有見識的王公大臣和有識之士紛紛進奏條陳,請求從學校和武備方面入手,富國強兵,以擺脫受制于列強的尷尬局面,自強自立。

正是在這種從上到下呼聲一致的強兵運動中,清廷出于皇室安全和保衛皇宮及京師的考慮,在光緒末年和宣統初年,組建了一支皇家禁衛部隊,正式命名為禁衛軍。

皇家禁衛軍這支宮廷衛隊由監國攝政王親自統領——它的設立實際上是病入膏肓的清王朝走向滅亡前的回光返照和最後的掙紮;它的興衰成敗直接關聯著清廷的命運。

禁衛軍不過是護從聖駕的皇室衛隊,它無法左右王朝覆滅的命運。所以,詩人感歎:

擾象馴犀事萬端,又傳邊警到長安。

北門坐鎮須平仲,扈駕何如安土難?

一、皇家禁衛軍受命于危難之秋

皇家禁衛軍是在清末特殊的形勢下組成的宮廷衛隊,產生于風起云湧的立憲改良和改革軍制的光緒末年。皇家禁衛軍是一支地位崇高的特別禁軍,其入營、獎懲、編練、編制和獨特的軍營生活一直十分神秘,令世人神往。

6.富裕的軍營生活

皇家禁衛軍是攝政王載灃一手操辦組建的皇家衛隊,其軍中生活自然遠在其他軍營之上。按照訓練大臣奏准的《禁衛軍餉章》明文規定:從禁衛軍最高指揮官的禁衛軍大臣到禁衛軍中最低級的軍官司書生,都是支領薪水;禁衛軍軍中各隊官以上的武官既領薪水,又領公費餉銀;禁衛軍中目兵匠夫只是支領餉銀。

專司訓練的禁衛軍大臣每人每月支領的薪水是月銀1000兩。訓練大臣以下是禁衛軍各級武官,他們的每月薪水遠在訓練大臣之下,各有等差:一等軍咨官月銀250兩;二等軍咨官月銀200兩;三等軍咨官月銀150兩,軍咨官系訓練大臣的輔助官。軍咨官下重要的武官便是軍械科、軍法科、軍需科、軍醫科四科監督,分別是四科的最高長官,他們的月薪是每人月銀200兩,待遇在三等軍咨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