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2節:壹  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世界(2)

■也是也不是。天下無道,需要"救市",只是百家爭鳴的直接原因,不是全部原因。他們討論的問題,也不全是這個。不過,救市,確實是焦點。

○核心就是"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世界"?

■也不光是"拿什麼來救"和"怎麼救"的問題,還包括"救不救"。實際上,也有主張"不救",或認為"沒救"的。

○為什麼?

■因為在他們看來,當時那個社會已經壞透了,爛透了,根本就不可救藥。

○這是什麼人的觀點?

■孔子時代的隱士。他們是"道家之前的道家",簡稱"前道家"。孔子為什麼會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就因為有個隱士對他的學生子路說,現在普天之下都是滔滔洪水,誰能改變,你們又和誰一起去改變?你們與其像孔子那樣"避人",還不如像我們這樣"避世"。避人,就是拒絕與那些壞人合作;避世,則是拒絕與整個社會合作。為什麼拒絕與社會合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這個社會根本就沒救嘛!

○天下無藥可救,又怎麼樣呢?

■能拯救的也就是自己。

○這又是誰的觀點?

■墨子時代的楊朱。楊朱是先秦道家第一人,第二是老子,第三是莊子。這三個人,觀點並不完全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拯救天下,先得拯救自己。不能拯救自己的,也不能拯救天下。相反,如果每個人都能拯救自己,天下也就不需要拯救了。

○這可以說是"要救市,先救己",對吧?

■可以這麼說。而且,楊朱、老子、莊子都認為,現在社會之所以出問題,就因為很多人自己都管不了,卻去管別人,自己都救不了,卻想救世界。結果自然是管事的越多,事也越多,越想救市,越救不了。如果人人都管別人,人人都來救市,勢必天下大亂。他們的結論也很簡單:別救。

○不救怎麼行呢?不救又怎麼辦呢?

■所以儒家、墨家、法家都主張"救市"。其實道家也不當真"見死不救",而是認為不能像儒家、墨家他們那樣救。在道家看來,那不是"救市",反倒是"添亂"。因此,要緊的不是"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甚至"什麼都不做"。不做,反倒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