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63節:拾壹  這世界該交給誰(1)

拾壹這世界該交給誰

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

○前面你說,楊朱認為,如果"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則"天下治矣",老子和莊子也贊成,請問是這樣嗎?

■是。

○為什麼贊成?

■因為在道家看來,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既然不需要拯救,不需要寄托,當然可以"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

○最好的天下,不需要拯救和寄托?

■是,至少莊子說得很明確。有個成語,叫"相濡以沫",肯定知道吧?

○中國人都知道。

■這個中國人都知道的成語,就出自《莊子》一書,《大宗師》篇和《天運》篇都講了。莊子說,泉水干了,魚兒們一齊被困在陸地上。為了生存下去,它們相互吐出濕氣讓對方呼吸,這就是"相呴以濕";相互吐出唾沫讓對方滋潤,這就是"相濡以沫"。

○這不是很感人嗎?

■是很感人。事實上,相濡以沫,一直被視為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莊子對此顯然也並不否定,他也是肯定的。只不過在他看來,這並非人類社會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相濡以沫"是很好,但不是最好。

○為什麼?

■請你想想,魚兒們為什麼要"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困在陸地上了唄!為什麼被困在陸地上?泉水干了唄!由此可見,相濡以沫的前提,是"泉涸,魚相與處于陸"。那麼,泉水不干,魚兒們永遠生活在水中,豈不更好?

○這倒也是。

■所以我曾經說,我無比敬重見義勇為的人,但決不希望人人都成為這樣的英雄。因為一旦有見義勇為,就同時意味著或者有災難,或者有犯罪。這是第一點。

○第二呢?

■再請你想想,魚兒們這樣相互用濕氣呼吸,相互用唾沫滋潤,救得了對方嗎?

○救不了。

■救得了自己嗎?

○更救不了。

■既救不了別人,又救不了自己,又有多好呢?

○話不能這麼說吧?你這樣說,不覺得太勢利、太功利了嗎?沒錯,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可能是既救不了對方,又救不了自己。但是,明明知道救不了,還要盡力去救,這樣一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敬重嗎?

■是很值得敬重。但在敬重之余,你難道不覺得心酸?請你想一想,困在陸地上的魚,就算把所有的唾液都吐出來,又能有多少呢?我家屋簷下,曾經有一個鳥巢,里面有幾只出生不久的小鳥。有一天,鳥爸爸和鳥媽媽出去覓食沒有回來,天卻突然變了,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那個鳥巢,真的是"風雨飄搖"。這幾只沒有抵禦能力的小鳥,就只能緊緊地偎依在一起,相互遮蔽取暖,讓人看了十分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