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9節:舊雜譬喻經(5)

- 注釋]

①無數劫:佛教認為從天地生成到毀滅為一劫,無數劫,極言時間之長。

②白:陳述。

③蜜麨(chǎo):蜂蜜拌炒面。麨,炒面。

④自畢:終生滿足。

⑤不差:差通“瘥(chai)”,病愈。不差,病不愈。

⑥煞:同殺。

⑦方:那時。

⑧自極制:極力控制自己。

⑨癡:三毒(貪、嗔、癡)之一。癡的意思是不能理解佛教義理。

⑩皆便端正:容貌都變得端正美麗。

⑾舍利弗: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善解諸法,智慧第一。

⑿調達:佛經中破壞佛法的代表人物-

今譯]

在遙遠的過去,有個孔雀王,身邊有五百孔雀夫人跟隨。飛過眾山,見到一只青雀,很有姿色,就拋棄五百夫人去追青雀。這只青雀很講究,飲甘露,吃最好的果子。

當時有一個國王,夫人患病,夜里夢見孔雀王。夢醒之後她對國王說:“請大王懸重賞,我要得到孔雀王。”國王向射師發令:有能得孔雀王的,賜黃金百斤,並把女兒嫁給他。

眾射師分布各山,看見了孔雀,身邊還有一只青雀相隨,射師們便把蜜麨塗抹在各處的樹木上。孔雀天天為青雀取食。孔雀習慣了塗抹在樹上的蜜麨,再把蜜麨塗到自己身上。孔雀來取蜜麨,射師就得到了孔雀。孔雀對射師說:“我給你一座金山,你放了我吧。”射師說:“國王給我黃金與女人,足夠終生享用了。”于是捉住孔雀並且報告國王。

孔雀對國王說:“國王您深愛夫人,所以捕我。請拿水來,我念上咒語,用來給夫人飲用、洗浴。如若治不好她的病,再殺我也不晚。”國王應允,令拿水來讓孔雀念咒,夫人飲了,病真的好了。宮內外患各種病患的人都因喝了這種水病愈。國王統治下的民眾都來取水,不計其數。孔雀對國王說:“請把我系在木頭上,讓我在湖中自如往來,那時我來念咒。民眾隨意取水。”國王說:“甚好。”就把系牢木頭的孔雀放到湖面上。孔雀極力用木棍控制自己,開始念咒。人們飲用念過咒的水,聾的能聽,盲人能見,瘸腿老太太的腿能伸直了。孔雀對國王說:“各種惡病都消除,民眾像供神一樣地供養我,我不想離開了。請國王放開我,我白天在湖面上飛,夜間棲息在房梁上。”國王下令放了孔雀。

幾個月過去,孔雀在梁上大笑。國王問道:“你為何笑?”孔雀回答:“我笑天下有三癡:一是我癡,二是射師癡,三是國王癡。我有五百個夫人相隨,卻舍棄她們追求青雀,由于貪心被射師捕獲,這就是我癡;那射師,我給他金山他不要,說國王會給他金子與夫人,這是射師癡;國王得神醫,夫人、太子、國人的病被治愈,容顏更加美麗,不牢牢把握住神醫,卻放走他,這就是王癡。”說罷孔雀翩翩飛去。

佛對舍利弗說:“那孔雀就是我,那國王就是你,那夫人就是調達現在的夫人,那獵師就是不遵佛法的調達。”-

點評]

古代,很多民族都有譏諷貪婪無厭者的寓言故事,《孔雀王喻》是其中比較優秀的一部。普希金《金魚與漁夫的故事》寓意與結構與《孔雀王喻》幾乎如出一轍。

中國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對貪婪的抨擊,《詩經·大雅·桑柔》說:“大風有隧,貪人敗類。”,意思是,天空大風呼呼地吹,貪利的小人是敗類。

儒家、道家都主張天人合一,反對把天當作純粹的客體,由主體(人)來控制與宰割。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人對天過于貪心,就會像調達一樣,最終獲得惡報。那惡報就是天象異常(南方不熱,北方不冷)、氣溫升高(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等可怕異象頻發。

(三)裸形女喻①

昔有國王,行射獵于曠澤中,大饑渴,疲極。遙望郁然,有屋、樹木,即往趣之。中有一女人,王從求飲食、果實之輩,所求悉得。

王請女人與相見,侍人說:“裸形無衣。”王即解衣與之。有自然火燒衣,如是至三。王驚問女:“何因如此?”女人答言:“前世為王妻。王飯沙門②、梵志③,又欲上衣。我時言:‘但設飯則可,不須與衣。’故受此罪。若王相念,作衣與國中沙門道士若④曉佛經者,咒願⑤女人得脫此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