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4節:舊雜譬喻經(20)

法師說:“天下的女人是不可信的。”-

點評]

輕視女人是男權社會的一種反映,也是一種社會需要。使得起主導作用的男性通過壓迫女性得到心理滿足。與其把孔子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視為對女人尊嚴的傷害,不如把它視為對男人地位的高揚。

近現代,女權主義運動高漲,自然有積極的一面。但抹殺男女之別,讓他們地位絕對平等真的好嗎?值得認真思索。

(二十二)從師學道喻

昔有二人從師學道,俱去到他國。于道路見象跡,一人言:“此母象,懷雌子,象一目盲;象上有一婦人,懷女兒。”一人言:“爾何知?”曰:“以意思知也。汝不信者,前到當見之。”二人俱及象,悉如所言。至後,象與人俱生如是。

一自念:我與俱從師學,我獨不見要。後還白師:“我二人俱行,此人見一象跡,別若干要,而我不解。願師重開講我,不偏頗也。”師乃呼一人問:“何因知此?”答曰:“是師所常道者也。我見象小便地,知是雌象。見其右足踐地深,知懷雌也。見道邊右面草不動,知右目盲。見象所止有小便,知是女人。見右足蹈地深,知懷女。我以纖密意思惟之耳。”

師曰:“夫學,當以意思惟,乙①密乃達之也。夫簡略者不至,非師之過也。”-

注釋]

①乙:通“已”-

今譯]

從前有二人從師學道,一起去別的國家。在路上發現大象走過的痕跡。一人說:“這是只母象,身懷雌象;此象有一眼盲;象上坐著一婦人,這位夫人身懷一女。”另一人說:“你怎麼知道的?”同伴回答:“認真思考得出的結論。你不信,到前邊你會看到大象的。”二人果然趕上那只象,一切如所說的那樣。後來,母象與夫人所生產的也都與預言者所說相符。

預言者的同伴思忖:我與他一起從師學習,唯獨我不得要領。回來之後對師傅說:“我二人一起行走,見到大象的足跡,他能分辨關于這只象的各種情況,而我不能。希望師傅也給我講講,可不要偏心啊。”于是師傅叫來那個弟子,問他:“你是怎麼知道象的情況的?”他回答說:“是因為經常聽師傅講。我見到大象的小便,判斷是只雌象。見到右足踏地比較深,知道懷的是雌性幼崽。看見路邊右面的草沒有動過,知道這只大象右眼盲。看見母象停下來的地方有人的小便,知道是女人。見到人的右腳印深,知道懷的是女孩。我不過以縝密細致的心神思考罷了。”

師傅說:“學習,當以心性靈妙來思考才能洞悉事理。粗率是不能通達事理的,你沒有看出來,這不是師傅的過錯。”-

點評]

以一持萬可以知微知彰(既了解細小的萌芽狀態,又了解事物發展起來之後的顯著特征),收事半功倍之效。在認識論中,佛學有自己獨特的體系,既不同于西方哲學,也不盡同中國哲學。

(二十三)狐言婦癡喻

昔有婦人,富有金銀,與男子交通①。盡取金、銀、衣,相追俱去。到急水邊,男子言:“汝持財物來,我先度之,當還迎汝。”男子便走去,不還。婦人獨住在水邊,見狐捕取鷹,舍取魚;不得魚,複失鷹。婦謂狐:“汝何癡甚!捕兩不得一。”狐言:“我癡尚可,汝癡劇我也。”-

注釋]

①交通:私通-

今譯]

從前有個婦人,富有金銀,與某男子私通。她帶上所有的金銀、衣物,隨一男子私奔。來到一條湍急的河邊,男子說:“把財物給我,我先渡河,再回來接你。”男子便渡河而去,不再回頭。婦人自己站在河邊,看見狐狸先是捕捉老鷹,又放棄鷹去捕魚;既沒有得到魚又失去了鷹。婦人對狐狸說:“你怎麼如此愚蠢啊!捕兩樣東西,一樣也沒得到。”狐狸說:“我的愚蠢還不算什麼,你愚蠢得比我還厲害呢。”-

點評]

這個故事雖然短小,卻一石三鳥,既鞭撻了那個負心男人,又通過五十步笑百步的幽默諷刺了夫人愚昧可笑及交友不察、心不設防的過失,另外,狐狸得此望彼,彼此兩失的場景也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