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深陷龍虎潭

深陷龍虎潭(上)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凌晨三點半,希特勒采取了不宣而戰的強盜慣伎,突然對蘇聯發動了進攻。德國的仆從國意大利、芬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也一道參加了侵略蘇聯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具有決定性的大戰,在蘇聯國土上展開了。

入侵前夕,德國大使舒倫堡受希特勒的派遣,向莫洛托夫外長遞交了一項聲明,其中充滿了陳腐的謊言和捏造。它說,”德國信守納粹-蘇聯協定,而蘇聯一再破壞它,”對德國進行了”破壞、和間諜活動”。蘇聯”反對德國在歐洲建立穩定的秩序的努力”。它同英國一起陰謀”進攻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德軍”。由于集中”現有的全部俄國部隊于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一條漫長的戰線上”,它”威脅了”德國的安全。因此,”元首命令德國的武裝部隊用他們所擁有的全部力量對付這個威脅”。

法西斯侵略軍的來勢異常凶猛,總共出動了190個師的兵力,其中有153個德國師、19個裝甲師和14個摩托化師,3700多輛坦克、4900多架飛機、47000多門大炮和193艘艦艇。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蘇聯發起大規模進攻。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閃電戰”,在六個星期到兩個月時間內打垮蘇聯,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希特勒吹牛皮說:“我們只要在門上踢一腳,整個破房子就會倒下來。”

戰爭一爆發,在斯大林領導下,蘇聯共產黨和政府就號召全體蘇聯人民起來進行偉大的衛國戰爭,並成立了以斯大林為領導的國防委員會,以及有莫洛托夫、朱可夫等參加的最高統帥部,動員一切力量,來打擊敵人,爭取勝利。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全國人民發表廣播演說,指出這場反法西斯戰爭的目的,不僅是要消除蘇聯面臨的危險,而且還要幫助那些呻吟在德國法西斯主義枷鎖下的歐洲各國人民獲得解放。他號召蘇聯各族人民緊急動員起來,同德國法西斯主義進行殊死的斗爭。

希特勒侵略軍在戰爭初期占有極大的優勢:德國法西斯奪取了歐洲的巨大經濟和戰略資源,德國及其占領的國家共生產3180萬噸鋼(當時蘇聯生產1830萬噸鋼);德國擁有精良的裝備和進行侵略戰爭的經驗;特別是它采取了突然襲擊的方式,對蘇聯發動全線進攻。在戰爭爆發前,蘇聯為加強戰備和西部邊境防線,已做了許多工作,戰爭爆發時,蘇軍在西部邊境總共有149個師的兵力。但蘇聯最高當局對德國發動侵蘇戰爭的時間和規模卻嚴重估計不足,蘇聯西部邊界地區的工事也未完成,蘇軍對敵人的突然襲擊缺乏足夠的思想准備,也缺乏組織和實施戰略退卻的訓練,缺乏對付敵人的集群坦克的有力措施。凡此種種因素,造成了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嚴重失利。

到1941年初秋,希特勒認為蘇聯已經完蛋了。

戰役開始後的頭三個星期中,陸軍元帥馮-包克的納粹中央集團軍,率有30個步兵師、15個裝甲師或摩托化師,從比亞利斯托克向前推進450英里,抵達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就在1812年拿破侖所經過的這條公路向東200英里。北面一路,陸軍元帥馮-李勃的集團軍,兵力達21個步兵師和6個裝甲師,往北穿過波羅的海沿岸國家迅速向列甯格勒推進。南面一路,陸軍元帥馮-倫斯德的由25個步兵師、4個摩托化師、4個山地師和5個裝甲師組成的集團軍,向第聶伯河和基輔進軍。基輔是希特勒垂涎已久的富饒的烏克蘭的首府。

蘇聯的兩個最大的城市,彼得大帝在波羅的海沿岸建立的都城列甯格勒(舊稱彼得堡、彼得格勒)和首都莫斯科,在希特勒看來,快要陷落了。9月18日,他發下嚴格命令:“列甯格勒或莫斯科方面即使提出投降,也不得予以接受。”“列甯格勒將從地球上消除”,”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應他們食物的問題,不能由我們也不應該由我們解決。”幾個星期以後,戈林對齊亞諾說,”今年俄國將會餓死兩三千萬人。”

就在同一個星期,10月3日那一天,希特勒回到柏林,對德國人民作了一次講話,宣稱蘇聯已經崩潰。”今天我宣布,我毫無保留地宣布”,他得意地說,”東方的敵人已被打垮,再也不能站起來了……在我們部隊的後邊,已經有了相當于我在1933年執政時德意志國家幅員兩倍的土地。”

10月8日,莫斯科南方重鎮奧勒爾陷落,希特勒派他的新聞發布官奧托-狄特里希乘飛機回到柏林。狄特里希對世界各大報紙的新聞記者宣布:守衛莫斯科的提莫申科元帥所率蘇聯”最後一支完整的部隊”,已被圍困在德軍于莫斯科城下所布設的兩個鋼鐵包圍圈中;布瓊尼元帥的南方部隊已經潰散;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六七十個師的部隊已被包圍在列甯格勒。

“從各種意義上看,”狄特里希最後洋洋自得地說,”蘇俄已被打垮了。英國的兩線作戰的迷夢已經破滅。”

希特勒和狄特里希的牛皮,至少吹得太早了。蘇聯盡管在6月22日遭到了突然襲擊,部隊和裝備受到重大損失,在倉猝後撤中,他們的一些部隊陷入敵人包圍,但是實際上,從7月份起,蘇軍已開始進行德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日益頑強的抵抗。在哈爾德的日記中,以及在中路戰線的德國將軍們的報告中,都開始頻繁地記載著蘇聯軍民的殊死抵抗和反攻,以及德軍遭到慘重損失的情況。

勃魯門特里特將軍後來寫道:“即使在爭奪明斯克的第一次戰役中,俄國軍隊的表現也與波蘭軍隊和西方盟軍失敗時迥然不同。俄國軍隊即使在被包圍的時候,也仍然堅守陣地,繼續戰斗。”蘇軍人數之多,他們武器之好,都是希特勒做夢也想不到的。蘇聯新的師團源源投入戰斗,德國的情報機構事前對此竟毫無所聞。哈爾德在8月11日的日記中寫道,”現在已經越發清楚,我們不僅低估了俄國巨人的經濟力量和運輸力量,而且最重要的是,低估了他們的軍事力量。我們最初計算敵人大約有200個師,現在查明番號的有360個師。”蘇聯的陸海空三軍總數已發展到537萬多人。倫斯德在戰後向盟軍提審人員供認:“在發動進攻不久,我便發現以前所寫的關于俄國的一切都是滿紙胡話。”

古德里安、勃魯門特里特和塞普-狄特里希等將軍在他們的報告中,對初次碰到蘇聯T34型坦克都表示驚訝不已。他們對T34型坦克事前毫無所聞。這種坦克的裝甲很厚,德國的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被彈回來,坦克毫無損傷。勃魯門特里特後來說,這種裝甲的出現,標志著後來所謂”坦克恐怖”的開始。戰爭開始以來,德國人在以空軍保護地面部隊和進行戰前偵察方面,一直占有壓倒優勢,現在卻第一次不能用這種優勢占便宜了。蘇聯的戰斗機,盡管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天在機場上遭到轟炸,在戰爭初期的戰斗中也受到重大損失,但是和那些新的師團一樣,仍然不斷出現,對德軍造成了嚴重威脅。

到了7月下旬,在進攻的主要方向上,德軍最高統帥之間,發生了嚴重分歧。以勃勞希契和哈爾德為首的陸軍總司令部,堅決主張全力進攻莫斯科,希特勒則對此持反對意見。他對烏克蘭的盛產糧食地區和工業地區以及高加索的俄國油田,垂涎已久。並且認為,他現在找到了一個誘殲仍在堅守中的基輔東面、第聶伯河東岸的布瓊尼部隊的大好機會。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打下列甯格勒,與芬蘭軍隊在北面會師。為了達到這兩個目的,必須從中央集團軍分出好幾個步兵師和裝甲師,調到北路,尤其是南路。莫斯科可以等一等再說。8月下旬,希特勒在一項指令中,對那些不能贊賞他的戰略天才的陸軍元帥和將軍們進行了嚴厲批評,並在一項”反備忘錄”中罵他們是一批”腦袋已被過時理論弄得陳腐不堪”的人。

哈爾德在第二天日記中大發牢騷:“不能忍受!聞所未聞!莫此為甚!”這天整個下午和晚上,他與陸軍元帥馮-勃勞希契會商,討論希特勒對陸軍總司令部和總參謀部事務進行的”不能允許的”干涉,最後他建議陸軍總司令和他本人辭職。勃勞希契不同意,哈爾德寫道,”因為他認為這並不實際,而且也與事無補。”這個膽小怕事的陸軍元帥,這次仍和從前一樣,向那位以前的下士屈服了。

在南路方面,倫斯德的部隊由于得到從中路抽調出來的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和步兵師的增援,終于發動了進攻。基輔于9月19日陷落。在希特勒看來,這是一次”世界上史無前例的最大戰役”。但是盡管在基輔取得不小的勝利,他的一些將領對于它的戰略上的重大意義卻更加懷疑了。在中路,包克的沒有裝甲部隊的集團軍,在斯摩棱斯克東面不遠的傑斯納河一帶,兩個月來一直按兵不前。秋雨季節快來了,到時候蘇聯的道路將是一片泥濘。隨之而來的將是冰天雪地的嚴冬。

在北路方面,由馮-李勃元帥指揮的北方集團軍,奉希特勒的命令,1941年8月下旬,以32個步兵師、4個摩托化師、4個坦克師和1個騎兵旅的兵力,同時還配備了6000門大炮、4500門迫擊炮和1000多架飛機,向列甯格勒發動猛烈的進攻。希特勒揚言,要在9月1日以前,占領列甯格勒,並狂妄宣稱,一定要把這座城市從地球上抹掉。

列甯格勒是10月革命的搖籃,是蘇聯的第二大城市,是最重要的海港和工業、中心,人口有300多萬。斯大林和蘇共中央號召當地軍民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列甯格勒。8月底,德軍占領了列甯格勒東南方向的托斯納、姆加等地,妄圖從東面包圍列甯格勒,沿涅瓦河左岸向拉多加湖推進。9月8日,德軍到達拉多加湖南岸,占領了什利謝爾堡,從陸上封鎖了列甯格勒。從此,蘇聯開始了長達900天的保衛列甯格勒的英勇戰斗。

希特勒命令他的軍隊,用封鎖和不停的空襲和炮擊,把列甯格勒夷為平地。哈爾德也瘋狂叫嚷,要用饑餓配合德軍進攻發揮作用。列甯格勒軍民面臨著極其嚴重的困難。全城被封鎖,從陸上沒有一條出路,只有被譽為”生命之路”的拉多加湖是通往內地的唯一道路。斯大林和蘇共中央派人從湖上給列甯格勒軍民運送給養。可是,這仍然不能滿足列甯格勒軍民的全部需要。列甯格勒很快就發生了饑荒,工人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七兩九錢的面包,兒童、病人和一般公務人員每天只能分到三兩九錢。

但是,英雄的列甯格勒軍民沒有被希特勒的封鎖、轟炸所嚇倒,也沒有因饑餓而屈服。他們在蘇共的領導下,一致奮起,同德寇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斗爭。他們在全城加強了各種防禦措施。工人們在德軍的炮火下,仍然堅守崗位,繼續生產。全城軍民人自為戰,步步為營,築成一道攻不破、打不爛的鋼鐵長城。德國法西斯軍隊,始終沒有能夠攻進這座英雄的城市。

希特勒原來妄圖攻陷列甯格勒以後,以其全部兵力從東北迂回,對莫斯科進行攻擊。然而,與敵人的願望相反,列甯格勒沒有被攻陷。盡管德軍向列甯格勒發動了強大的攻勢,但列甯格勒仍巍然屹立。這又進一步打亂了希特勒的如意算盤,迫使德軍不得不暫時放棄占領列甯格勒的計劃,轉而向莫斯科進攻。

9月30日,希特勒的中央集團軍群以”台風”為代號,集中了74個師、180萬人、17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390架飛機、14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從南翼向莫斯科發起進攻。10月2日,德軍從中部突破了蘇軍防線,妄圖在莫斯科前沿殲滅蘇聯紅軍的主力,要把蘇聯打垮。

但是在這里,納粹獨裁者又一次犯了自大狂的毛病。在冬季到來之前拿下蘇聯首都,他還認為不夠。又下令北路的陸軍元帥馮-李勃同時占領列甯格勒,在北面與芬蘭軍隊會師,繼續向前推進,切斷摩爾曼斯克鐵路。他又下令倫斯德元帥同時掃清黑海沿岸,拿下羅斯托夫,奪取邁高普油田,向伏爾加河岸的斯大林格勒進軍,以切斷斯大林與高加索地區的最後聯系。倫斯德向希特勒解釋,這樣做意味著要越過第聶伯河作400多英里的大進軍,隊伍的左翼將危險地暴露在敵人面前。這時希特勒對他說,南路的蘇軍現在已不可能進行什麼了不起的抵抗了。倫斯德說,他對這個荒謬可笑的命令”縱聲大笑”,他不久以後碰到的卻是與希特勒的估計迥然相反的情況。

德軍沿著拿破侖進軍莫斯科的老路向前推進。一開始,來勢洶洶,煞是像一股台風似的。10月上半月,德軍包圍了在維亞茲馬和勃良斯克之間的兩支蘇聯部隊,並使之受到嚴重損失。到了10月20日,德國裝甲部隊的前鋒已進抵離莫斯科40英里的地方。蘇聯中央各部和外國使館,急忙撤退到伏爾加河上的古比雪夫城。這時納粹將領們滿以為憑著希特勒的大膽的領導和有利的天時,在蘇聯嚴冬到來之前拿下莫斯科是不成問題的。柏林納粹廣播電台大吹大擂說,進入莫斯科的儀式已經安排好。希特勒要騎著一匹白馬從波克隆山方向進入莫斯科。文武高級官員都已定做了禮服和白手套。

但是,秋雨連綿,道路泥濘的季節來臨了。這一路乘車行進的大軍越走越慢了,有時還不得不停止前進。正在打仗的坦克也得撤下來,去拖曳陷在泥坑里的大炮和彈藥車。由于缺乏拖曳車輛用的鋼鏈、挽鉤,只得派空軍運輸機空投一捆捆繩子,其實這時十分需要飛機運送其他軍需品。開始下雨是在10月中旬,古德里安後來回憶說,”過後幾個星期就聽從爛泥的擺布了。”勃魯門特里特將軍是莫斯科戰役中第四軍團的參謀長,他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狼狽情形。他說,”步兵在泥濘中一步一滑,每門大炮得用許多馬隊來拉才能前進。所以車輛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車軸部分。甚至牽引機行動起來也十分困難。不過幾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動彈不得了……這一切使得我們早已疲憊不堪的部隊處于怎樣的緊張狀態,也許是不難想象的。”

秋雨還沒有結束,嚴冬就要來了,可是在納粹軍中,冬衣連影子還沒有見到。他們不僅在前方面對著蘇聯紅軍的英勇反抗,而且在遙遠後方的廣大森林沼澤地帶,運輸車隊常常遭到游擊隊的伏擊。曾經不可一世的法西斯軍隊,開始出現懷疑、甚至絕望的情緒。

勃魯門特里特回憶道,從這時候起,曾經在這同一條路上走向莫斯科的拿破侖大軍的鬼影和拿破侖全軍覆沒的慘象,就常常縈繞在納粹征服者的睡夢中。德國將領們開始閱讀或者重讀高蘭古侯爵所著的關于這個法國征服者1812年冬天在俄國慘敗的可怕故事。

在遙遠的南方,天氣稍微暖和一些,但是也是多雨,道路泥濘,戰事同樣進行得不順利。克萊施特的坦克已于11月21日開進頓河口的羅斯托夫。這時戈培爾的宣傳樂隊,大吹大擂地說,”通向高加索的大門”已經打開了。但是,這個大門並沒有開上幾天。克萊施特和倫斯德都認識到,羅斯托夫是守不住的。五天以後,蘇聯紅軍光複了這個城市。德國軍隊在南北兩翼受到夾攻,狼狽後撤50英里到米烏斯河一線。

羅斯托夫的撤退,是希特勒侵蘇史上一個小小的轉折點。在這里,納粹軍隊頭一回遭受重大的挫折。古德里安後來評論說,”我們的災難是在羅斯托夫開始的,那是危機迫近的預兆。”德國陸軍的高級將領倫斯德陸軍元帥因此丟了官職。在倫斯德撤退到米烏斯河的時候,希特勒突然下了一道命令:“留駐原地,勿再後撤。”倫斯德立即複電:“要想堅守,簡直是發瘋。首先,部隊固守不住;其次,若不撤退,將被殲滅。我再次請求撤銷這項命令,否則請另派別人接替。”當晚,希特勒的複電就來了:“同意所請,望即交出指揮權。”倫斯德就這樣被革職回家了。

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在11月30日的日記中記述了倫斯德被希特勒免職的情況。”元首大發雷霆,他把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叫進來,把他辱罵了一頓。”哈爾德這天的日記,一開始就記載了截止11月26日的德軍傷亡數字。東線共計損失官兵743112人,相當于全部兵力320萬人的23%。

12月1日,哈爾德記載說,萊希瑙陸軍元帥接替了倫斯德,同時仍兼任他在法國時便擔任的第六軍團司令一職。第六軍團在克萊施特的裝甲部隊之北,由于克萊施特的裝甲部隊正從羅斯托夫後撤,處境甚為險惡。

“萊希瑙給元首打了電話,”哈爾德寫道,”請求批准他今晚撤退到米烏斯河一線。結果同意。這樣我們就恰好回到昨天所在的地方。但是時間和兵力白白浪費了,還丟了一個倫斯德。”

“勃勞希契由于接二連三的受到刺激,”他又寫道,”健康狀況頗令人擔心。”這位陸軍總司令還發了一次嚴重的心髒病。

1941年冬天,蘇聯很早就大雪紛飛,氣溫降到零下。據古德里安記載,初雪是在10月6日的夜間下的,正是對莫斯科重新發動進攻的日子。這樣的天氣提醒他再一次要求大本營發來冬衣,尤其是厚靴和厚毛襪。10月12日,他記載說,雪還在下個不停。11月3日,第一次寒潮到來,氣溫降到零度以下,而且還在繼續下降。到11月7日,古德里安報告說,部隊開始發現”嚴重凍傷病員”。13日,氣溫降到零下8度,”越來越覺得”缺少冬衣了。槍炮和人一樣受到了嚴寒的影響。他警告說,”我們步兵的戰斗力已經到了盡頭了”。

而且,還不止步兵如此。11月21日,哈爾德在日記上草草地寫道,古德里安打電話來說,他的裝甲部隊”已經無能為力了”。這位素來悍善戰的坦克兵司令明白表示,他決定當天去見中央集團軍司令包克,請求收回發給他的命令,因為他”實在無法執行”。他的情緒消沉到了極點,那天,他寫道,”冰天雪地,無處避寒,無衣禦寒,人員裝備受到嚴重損失,燃料供應也糟糕透頂——所有這一切使我難以履行司令官的職責,長此以往,我的重大責任要把我壓垮了。”

在希特勒不惜一切代價必須攻下莫斯科的指令下,德軍雖然遭受了巨大犧牲,但仍取得了一些進展。到了風雪交加、氣溫持續在零下的11月底,德軍在首都北、南、西三面,已到達距離目標二三十英里的地方。在希特勒看來,到莫斯科這最後一程,根本算不了什麼。他的軍隊已前進了500英里;他們只要再走二三十英里便行了。他在11月中旬對約德爾說,”我們最後再用點力,就要勝利啦。”陸軍元帥馮-包克負責指揮中央集團軍向莫斯科作最後攻擊。希特勒集中了最強大的坦克部隊向首都發起猛攻,到12月2日,第二五八步兵師的一個偵察營突入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克里姆林宮的尖頂已經在望,但是第二天早晨就為蘇軍的幾輛坦克和市區組織的工人隊伍所擊退。這是德國軍隊到達莫斯科最近的地方;這是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克里姆林宮。

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以斯大林為首的國防委員會,作出在莫斯科近郊殲滅敵寇的決定,采取攻勢防禦的果斷措施,以削弱和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贏得時間,准備集中後備力量,在一定時機,轉入反攻,給予德軍以殲滅性打擊。根據斯大林的命令,10月17日建立了加里甯方面軍,從莫斯科西北面阻擊敵人。

10月19日,國防委員會號召首都人民,不惜一切代價,配合紅軍,誓死保衛莫斯科。22日,《真理報》發表《阻止敵人向莫斯科前進》的社論,動員全市人民在敵人到達首都之前,用自己的鮮血把他們埋葬。莫斯科市黨委召開全市積極分子大會,號召全市人民把首都變成攻不破的堡壘。

三天之內,全市人民動員起來了,組織了25個工人營,12萬人的民兵師,169個巷戰小組和數百個摧毀坦克班。全市約有45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其中有3/4是婦女。首都人民不畏嚴寒,日夜奮戰,准備同德寇作殊死的斗爭。11月,在莫斯科附近,修築了320多公里長的防坦克障礙物,設置了250多公里長的防步兵障礙物,構築了3800個發射點,安放了37500個金屬菱形拒馬。此外,還到處放滿了炸藥和木質障礙器材。

在保衛莫斯科的戰斗中,首都人民臨危不懼,氣壯山河,誓死與德寇決一死戰。他們豪邁地說,我們要在紅場為列甯而戰斗,決不讓納粹血手玷汙列甯的陵墓。

1941年11月6日,在兵臨城下、炮聲隆隆、敵軍圍困萬千重的莫斯科,蘇聯首都人民在地下鐵道的馬雅可夫斯基車站,隆重舉行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慶祝大會。斯大林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雄偉氣魄,以藐視和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以新的無產階級軍隊一定要戰勝法西斯的必勝信心,威嚴地屹立在列甯陵墓上,檢閱了紅軍隊伍,並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說。他對蘇軍全體指戰員說:“你們進行的戰爭是解放戰爭,正義戰爭。”“讓偉大的列甯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消滅德國法西斯強盜!”這一空前壯舉,大長了蘇聯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志氣,增強了蘇聯人民和世界人民戰勝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的勝利信心,大滅了法西斯的威風。

在英雄的蘇聯軍民的抗擊下,希特勒向莫斯科發動的”台風”攻擊遭到了可恥的失敗。隨著嚴冬的到來,12月初,莫斯科的氣溫已下降到零下30多度,這給德國法西斯軍隊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困難。12月1日晚上,正害著胃痙攣的包克打電話給哈爾德說,他的部隊力量大為削弱,他再也不能用他們來”作戰”了。總參謀長給他打氣說,”應該不惜使出最後一把勁打倒敵人。如果辦不到,我們再另作決定。”包克要求轉攻為守。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呀!因為他們面對的是斯大林領導下的英勇紅軍和那樣的天氣。12月4日,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軍團從南面攻占莫斯科的企圖已被制止;古德里安報告說,氣溫已下降到零下31度。第二天溫度下降到零下36度。他說,他的坦克”差不多動彈不得了”。同時,他的側翼和在土拉北面的後衛,都受到蘇軍致命的威脅。

深陷龍虎潭(下)

12月5日是關鍵性的一天。德軍在環繞莫斯科周圍200英里的半圓形陣地上,全線被制止住了。傍晚,古德里安通知包克,他不僅被制止住,而且還得後撤。包克打電話給哈爾德說,”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同時,勃勞希契也絕望地告訴他的總參謀長說,他要辭卸陸軍總司令的職務。這一天是德國將領們黑暗、悲慘的一天。

古德里安後來寫道,”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必須作出這樣一種(後撤)決定,沒有比這再困難的事了……我們對莫斯科的進攻已經失敗。我們英勇的部隊的一切犧牲和煎熬都已歸于徒勞。我們遭到了可悲的失敗。”許多將領們認為,希特勒想在1941年打敗蘇聯的希望已在最後一分鍾化為泡影了。

第二天,12月6日,剛在六個星期以前任蘇聯紅軍中路戰線司令的格奧爾基-朱可夫將軍,發動了攻勢。在莫斯科前沿200英里長的戰線上,他的七個軍團和兩個騎兵軍,共計110萬人、7652門火炮、774輛坦克、1000多架飛機,全線出擊。這支由步兵、炮兵、坦克兵、騎兵、空軍組成的強大部隊,是希特勒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他們的突然而猛烈的攻擊,使德國的軍隊和第三帝國遭到永遠不能完全恢複過來的損失。德軍防線接連被突破,正如130年前拿破侖的大軍一樣,看來就要瓦解和消滅在俄國的冰天雪地中了。這樣,1941年12月6日,就成了第三帝國短暫曆史的一個轉折點,而且是最致命的轉折點之一。希特勒的力量已到了頂峰,從此以後就要走下坡路了。

希特勒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是德國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遭到的第一次大失敗。他們曾在短短的兩個多月里,就占領了西、北歐六個國家,逞凶一時,不可一世。希特勒妄想,在六個星期之內,把蘇聯徹底打敗,從地球上消滅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在英雄的蘇聯軍民面前,希特勒的”閃電戰”宣告破產了。納粹匪徒們的美夢破滅了,他們曾幻想攻進蘇聯的京城後,掠奪那里的倉庫,強奸那里的,大發戰爭橫財;有些人還向自己的妻子許諾過西伯利亞的皮毛和阿斯特拉罕的黑魚子,而現在這統統化為泡影了。在紅軍的猛烈打擊下,他們正狼狽地向西方後撤!

在連遭失敗的情況下,惱羞成怒的希特勒要向陸軍將軍們開刀了。在倫斯德元帥被解除南路司令官的職務之後,陸軍元帥馮-包克已于12月18日由馮-克魯格元帥接替他的工作。甚至英勇善戰、首先采用大規模裝甲戰而革新了現代戰爭的古德里安將軍,也在聖誕節被解除職務,因為他未得上級批准,擅自下了撤退命令。同樣顯赫一時的坦克部隊司令霍普納將軍,也以同樣的罪名被希特勒突然撤職,褫奪了軍階。陸軍元帥馮-勃勞希契也于12月19日被獲准免去陸軍總司令的職務。事後,希特勒對他的親信談起勃勞希契說:“他算不上是個軍人;他是個稻草人。如果勃勞希契再留在他的職位上,哪怕是幾個星期,事情就會釀成巨災大禍。”

由誰來接替勃勞希契繼任陸軍總司令呢?納粹軍中議論紛紛,的確希特勒很難從現有將帥中找到一個滿意的人選了,最後他不得不宣布,由他自己掌管陸軍事務。從此以後,這個曾在維也納當過流浪漢的前下士,現在成了國家元首、戰爭部長、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兼陸軍總司令。如今,希特勒不僅是德國的領袖,而且成了法律的化身。1942年4月26日,國會通過了一條法律,賦予他對任何德國人有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這在德國的曆史上,甚至在中世紀或更早的野蠻部落時代,也從沒有任何德國人像他這樣,在名義上、法律上和實際上都獨攬暴君威權于一身。

但是,希特勒身兼陸軍總司令後,並沒有扭轉戰局,原定要在莫斯科慶祝聖誕節的德國軍隊,如今在這整個可怕的冬天,卻被蘇軍逐步地有時是迅速地擊退,並且因為害怕遭到蘇軍的包圍而退卻。到2月底,德軍已退到離莫斯科75英里到200英里的地方。哈爾德在2月將盡時,在日記中記下了這次冒險進攻的德國兵員損傷數字。他寫道,到2月28日為止,兵員損失共計1005636人,相當于德軍全部兵力的31%。希特勒這頭野獸,如今已深陷在虎穴龍潭而不能自拔了。他不得不承認,他攻占莫斯科的計劃被打得粉碎了。

正當希特勒在蘇聯戰場失利的時候,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在地球的另一邊發生了一樁事件,把希特勒輕率挑起的歐洲戰爭變成了一場范圍更加廣泛的世界大戰。原來在這一天,轟炸機襲擊了珍珠港。第二天,希特勒趕忙從他在”狼穴”的大本營乘火車回到柏林。他曾經對日本人莊嚴地許下的秘密諾言,現在已經到了履行這個諾言,或者是翻悔這個諾言的時候了。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聯合艦隊的356架飛機,從六艘航空母艦起飛,向太平洋上最大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了突然襲擊。

這天早晨,日出之後,云霧消散,珍珠港陽光燦爛,海面明亮,平靜而安謐。6時45分(夏威夷時間),美國驅逐艦在港外擊沉了一艘袖珍潛艇,稍稍驚破了早晨的甯靜,但並沒有發出警報。7時55分,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攻擊隊的185架飛機,進入珍珠港上空,開始投彈。它們的主攻目標是8艘戰列艦和其他軍艦以及惠勒、希卡姆等飛機場上的幾百架飛機。由于日本特務的長期活動和提供的情報,日軍對珍珠港的情況了如指掌,戰斗任務明確而具體。戰斗機43架用機槍掃射機場,粉碎美機迎擊;俯沖轟炸機51架,負責破壞惠勒和希卡姆等機場;魚雷轟炸機40架和高空水平轟炸機49架,攻擊戰列艦和各類艦只。結果魚雷和炸彈的命中率很高。戰列艦”亞利桑那”號和”俄克拉荷馬”號以及其他艦只中彈後油艙起火,刹時間濃煙滾滾,烈火熊熊,火海淹沒陸地,爆炸聲、警報聲籠罩整個軍港。

就在這時,第一批突擊隊指揮官淵田美津雄海軍中佐,發出了奇襲的預定信號:“托拉!托拉!托拉!(虎!虎!虎!)”坐鎮在萬里之外的廣島灣”長門號”旗艦上的聯合艦隊司令、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及時收到了這個捷報。這個在期間曾大量屠殺人民的劊子手,現在更加洋洋自得,興奮得臉都燒紅了。而太平洋艦隊司令、美國海軍上將金梅爾在日本飛機開始投彈時,則剛剛換好衣服,正准備到高爾夫球場,去同夏威夷地面部隊司令肖特中將玩球哩!

8時25分,第一批日機離去。經過短暫的間歇之後,第二批日機171架又在8時54分飛臨珍珠港上空,在煙火彌漫中尋找地下目標狂轟濫炸,到9時45分才全部離去。日本返回母艦後,還建議南云忠一進行第三次出擊。但南云滿足于既得的成功,命令艦隊勝利返航。這樣珍珠港的海軍工廠車間、修理設備就安然保全下來,尤其是貯存在港口附近油庫里的450萬加侖燃料油更為寶貴,沒有它,珍珠港的艦隊就寸步難行。

這次突然襲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繼希特勒突然進攻蘇聯之後的又一次舉世震驚的進攻。當日本飛機飛臨珍珠港上空時,港內的大小96艘美國艦艇正在准備”升艦旗”,上岸的美軍官兵正在休假,而華盛頓白宮的美國官員正等待同日本談判代表會晤。就在戰艦”內華達”號的甲板上,軍樂正奏美國國歌的時候,日機的炸彈已傾瀉下來。港內的軍艦和陸上設施頃刻之間變成一片火海。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被炸沉4艘,重創4艘,炸沉的還有3艘輕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炸毀300多架飛機,死傷海軍和陸軍官兵4000多人。當時美國航空母艦不在港內,幸免于難。日本在這次偷襲中只損失了不到30架飛機和幾艘潛艇。

這次突然襲擊,是一次海上的”閃擊戰”,它之所以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國當局在思想上完全解除了武裝。當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將軍最初收到日本轟炸珍珠港的消息時,還以為是弄錯了,可見美國麻痹到什麼程度!

珍珠港的失敗不是偶然的。美國統治集團,對于遠東的戰爭策源地——日本軍國主義,猶如對歐洲的希特勒一樣,長期以來采取縱容態度,妄圖利用日本軍閥的刺刀來鎮壓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和北進去攻打蘇聯。在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之後,美國政府聲明,它要保持”友好公正的立場”,而不去制裁日本侵略者。不僅如此,美國把大量的重要戰略物資輸往日本,強化日本的軍事工業和戰爭機器。在1931年到1939年的9年中,美國運往日本的廢鋼廢鐵就達1200萬噸,而日本本國每年只能煉出500多萬噸低質鋼。1938年,在日本進口的石油、機器、飛機和配件、汽車和配件、鋼、鐵合金等戰略物資中,美國貨都占2/3左右。因此,《紐約時報》在1939年6月5日寫道:“誰看了這個清單能不得出結論:美國是日本侵略戰爭的真正的兵工廠呢?誰看了這麼高的廢鋼、廢鐵的比重而不向自己提出問題:美國不是應對日本用來屠殺中國人民的炸彈分擔道義責任嗎?”

由于美國長期堅持反動的綏靖政策,妄圖制造”遠東慕尼黑”,縱容日本侵略中國,鼓動希特勒禍水東引,讓他們的侵略矛頭指向中國和蘇聯。而美國有兩大洋作為天然屏障,可以隔岸觀火,坐收漁利。尤其是那些孤立主義美國早期的一種對外政策。即主張美國在對外關系中避免卷入歐洲的政治和軍事沖突。1796年美國首屆總統華盛頓卸任時,在國會的”告別咨文中”曾提出:不要把美國的命運”與歐洲任何一部分的命運纏結在一起”。1801年第三屆總統傑弗遜在其就職演說中更進一步宣布:美國”不與任何國家締結糾纏的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在西方綏靖政策的影響下,美國孤立主義者的活動,又一度甚囂塵上。者更無視美國所面臨的危險,經常在國會里吵吵嚷嚷,強烈反對軍事撥款,反對為對付咄咄逼人的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而擴充軍備。著名評論家李普曼寫道:“直到歐戰爆發時,美國都沒有提出一個認真的軍備計劃。甚至到1940年3月這樣晚的時候,德國已經大舉侵略了,軍事撥款只稍稍超過戰前水平。”結果到戰爭爆發時,太平洋上日美海軍力量對比,日本處于顯著優勢。例如,日本擁有航空母艦10艘,巡洋艦38艘,驅逐艦112艘;美國在太平洋上擁有相應的艦只是3艘,22艘,54艘。

美國一般認為日本兵力不足,資源缺乏,石油供應困難,即使發動戰爭,也是面向東南亞,絕不敢輕易對美國這樣一個海軍大國動手。無怪乎珍珠港被突然一擊,美國在太平洋上就幾乎被敵人從軍事上解除武裝。正如羅斯福所說的,珍珠港事件對日本來說,是孤注一擲的軍事大賭博;對美國人來說,則是”一個永志不忘的奇恥大辱!”

偷襲珍珠港的同日,日本空軍還炸毀了菲律賓空軍基地上的美國軍用飛機。兩天後,又炸沉了英國遠東艦隊的兩艘王牌主力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與此同時,日軍在英屬馬來半島和菲律賓等地登陸。太平洋戰爭爆發了!美國姑息養奸,縱虎貽患,到頭來自食其果!

日本對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突然襲擊,使柏林十分震驚。盡管希特勒曾對日本外相松岡許下口頭諾言,德國將參加日本對美國的戰爭,里賓特洛甫也曾對大島大使作過保證;但是這種保證一直沒有簽字,日本方面也絲毫沒有向德國人透露過一點關于襲擊珍珠港的風聲。而希特勒此時此刻又正為了重新整頓在蘇聯戰場上喪魂落魄的將領和狼狽後撤的部隊,忙得不可開交。

當德國外交部收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時,柏林已入夜了。外交部新聞司一個官員打電話給里賓特洛甫,把這個震撼世界的新聞告訴他,里賓特洛甫起初還不相信,並且責怪這個官員打擾了他,大發了一通脾氣。他說,這個報告”很可能是敵人耍的宣傳花招”,下令天亮以前不許吵醒他。里賓特洛甫並下令進一步查清真相,在12點以前向他彙報。

結果充分證實了這件事。日本人這一手弄得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大吃一驚,正如他們在類似情況下使他們的盟友墨索里尼驚訝不止一樣,僅僅在最後一分鍾才把情況告訴他。德國外交部的一些官員評論道:“大約獨裁者和惡棍都有這套作風。”

里賓特洛甫後來在紐倫堡作證時說,”這次襲擊使我們完全感到意外。我們過去認為,日本可能要進攻新加坡或香港,但我們從不認為,進攻美國會對我們有利。”

12月8日(星期一)下午1時,日本駐柏林大使大島將軍來到威廉街,請里賓特洛甫澄清德國的態度。他要求德國”立即”對美宣戰。

里賓特洛甫回答說,希特勒當時正在大本營開會,他答應將把日方的要求立即轉達給”元首”,並盡一切力量促其迅速實現。

日本大使在給東京的電報中說,這位納粹外交部長還告訴他,就在8日清晨,”希特勒已下令德國海軍,不論在何時何地與美國船只遭遇,即行攻擊。”但是這個獨裁者在宣戰問題上仍拖延不決。

據希特勒的記事日曆所載,他于12月9日夜間回到柏林後,就是否要同美國立即宣戰問題考慮了很久。最後促使他下決心的是,希特勒過高地估計了日本的軍事力量。看來,他確信一旦有世界上最強大海軍的日本在太平洋上收拾了英美之後,便會掉過頭來進攻蘇聯,幫助他完成征服東方的大業。後來,希特勒在一次會議上對部下說,”日本人選擇的時間事實上正是俄國寒冬的意外困難使我軍士氣遭到嚴重壓力的時候,也正是德國人都十分擔心美國早晚要參加沖突的時候。因此從我們的立場看,日本的參戰再及時也沒有了。”希特勒還說,日本”用突然襲擊這種辦法宣戰,做得對!這種辦法是唯一正確的辦法。”

12月11日,希特勒在國會對一批木頭人似的議員們發表了演說,為他的對美宣戰進行辯護,對美國羅斯福總統進行人身攻擊。指責這位總統為了掩蓋”新政”的失敗而挑起戰爭。他大聲咆哮道,”羅斯福犯下了一系列違反國際法的嚴重罪行,他命令美國海軍在任何地點襲擊並擊沉懸掛德國和意大利旗幟的船只,美國部長們對于用這種犯罪手段擊沉德國潛艇竟還大肆吹噓。”他最後說,只有受到百萬富翁和人支持的這個人,”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負責。”希特勒並命令海軍,無論在何時何地與美國船只遭遇,即進行猛烈攻擊!

講到這里,國會議員們一躍而起,大聲歡呼,這位納粹獨裁者的狂言亂語,淹沒在一片瘋狂的喧鬧聲中。

希特勒在這樣作出孤注一擲的決定以後,現在卻突然滿腹狐疑起來。他有幾個問題要向海軍元帥雷德爾提出:“元帥是否認為美國在最近的將來會采取步驟,占領亞速爾群島、佛得角,甚至進攻達喀爾,以挽回在太平洋遭到挫折而喪失的威信?”雷德爾認為不會。

希特勒要問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美國和英國有無可能暫時放棄東亞,以便首先擊敗德國和意大利?”海軍元帥也請他不必擔心。雷德爾說,”敵人不可能放棄東亞,即使是暫時放棄也不可能;英國如果這樣做,將嚴重危及印度,同時,只要日本艦隊占上風,美國也不可能從太平洋撤出艦隊。”雷德爾為了給希特勒打氣,又報告說,六艘”巨大的”潛水艇將”盡速”開往美國東海岸。

其實,希特勒對美國的政策從一開始就存在著一個基本的矛盾。雖然他瞧不起美國的軍事力量,但在戰爭的頭兩年中,卻仍然盡力使美國不卷入戰爭。他們用盡一切手段,包括賄賂國會議員、津貼,來支持美國孤立主義者,使美國在戰爭中不參加到德國的敵人方面。

希特勒妄圖征服世界,但力不從心。他認為早晚要對付美國,但他清楚地懂得,一次只能對付一個國家,這是他的戰略迄今得到成功的秘訣。對付美國的時候一定會到來,但只有在打敗英國和蘇聯之後才能這樣做。到那時候,他將在日本和意大利的幫助之下,對付暴發戶美國人。勝利了的軸心國家將輕而易舉地使孤立無援的美國人屈服在它們的淫威之下。

這個納粹元首,盡力想在對美國下手的准備工作就緒之前,使美國不卷入戰爭;要做到這一點,日本是關鍵所在。1940年3月11日,里賓特洛甫曾對墨索里尼指出,日本擁有牽制美國的力量,它可以阻止美國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出兵歐洲對德國作戰。

在戰爭期間,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與日本打交道時,最初特別強調不要惹得美國放棄中立的重要意義。到1941年初,他們又特別急切地想把日本拖進戰爭,不是去打美國,更不是打他們馬上就要進攻的蘇聯,而是去打顯然快要打敗、但仍不肯屈服的英國。早在1941年,德國就加緊對日本施加壓力了。2月23日,里賓特洛甫在薩爾斯堡附近的宅邸里,接見了日本大使大島浩將軍。這位大使性情暴躁,常常使人認為他是一個比納粹黨人還要地道的納粹分子。里賓特洛甫對客人說,戰爭雖已取得勝利,但是日本”為了自身利益”,應該”盡快”參戰,占領大英帝國在亞洲的領土。在日本出兵的情況下,美國參戰的可能性更小。日本只要在其他方面尊重美國的利益,羅斯福即使拿什麼喪失威望的論據來說服美國人打仗,也是不可能的。

這位納粹外長又說,美國即使真的參戰,”也絕不會對條約的國家的最後勝利產生多大危險”。日本艦隊一定會輕而易舉地打敗美國艦隊,戰爭將以英國和美國的垮台而迅速結束。這樣的話對這位性情暴躁的日本大使是十分動聽的,所以里賓特洛甫大講特講。他勸日本在華盛頓正在舉行的談判中,態度要堅決,”說話要干脆”。

里賓特洛甫還提出一個警告。這個警告也曾對佛朗哥提過,但是可悲的是沒有產生作用。他說,”德國一旦受到削弱,用不著多久,日本就發現它自己處于全世界的圍攻之中。我們坐的是一條船。德國的失敗也就是日本帝國的理想的告終。”

1941年3月5日,希特勒發布了一項稱作”關于與日本合作的第二十四號基本命令”的絕密指示,把他的對日新政策通知了軍事將領和外交部的高級官員。指示說:

“在三國條約基礎上的合作,必須以盡早促使日本在遠東采取積極行動為目標。若能作到這一步,英國的強大力量將受到牽制,美國利益的重心將轉移到太平洋……”作戰的共同目標主要在于迫使英國迅速屈服,從而使美國不能參戰。

“占領新加坡這個英國在遠東的戰略重鎮,肯定地意味著我們三大強國取得了整個作戰中一項決定性勝利。”

希特勒還敦促日本占領英國的其他海軍基地,甚至在”一旦不能阻止美國參戰時”,占領美國的基地。希特勒在指示的最後部分命令:“千萬別讓日本得知-巴巴洛薩-計劃的消息。”對希特勒說來,盟國日本與盟國意大利一樣,不過是他實現野心的工具,”元首”嚴禁德國外交部把他進攻蘇聯的打算透露給它們。

兩個星期以後,即3月18日,海軍元帥雷德爾在同希特勒、凱特爾、約德爾開會時,強烈要求迫使日本趕快進攻新加坡。雷德爾解釋說,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因為”整個英國艦隊已受到牽制,美國對日本進行戰爭還沒有准備好,美國艦隊的力量也趕不上日本”。這位海軍元帥說,攻下新加坡,就可以”解決涉及英美兩國的其他一切亞洲問題,”同時,自然也可使日本得以避免與美國發生戰爭,如果日本希望避免的話。

在納粹軍事頭目們議論這一問題時,日本外相松岡正在取道西伯利亞和莫斯科前往柏林途中。一路上他發表了許多好戰的親軸心的談話。3月26日,他到達德國首都。當時正是希特勒感到十分狼狽的時候,因為那天夜間貝爾格萊德發生了政變,南斯拉夫的親德政府被推翻了,納粹元首正忙于制訂鎮壓這個難以駕馭的巴爾干國家的新計劃。因此,他要等到27日下午才能接見日本客人。

那天下午,希特勒在下定了消滅南斯拉夫的決心以後,對日本外相做工作了。他開始說道,”英國已經輸掉了戰爭,問題只在于英國能不能明智地認輸。”現在,英國還抓住兩根救命草:蘇聯和美國。希特勒在談到蘇聯問題時說,德國有大約160個師到170個師的兵力”可用于防備俄國”。至于美國,他說,”美國面前擺著三條路:它可以武裝自己,它可以支援英國,它也可以在另一條戰線上作戰。如果它援助英國,就不能武裝自己。如果它拋開英國不管,英國就要被打垮,那時美國就會發現自己處于單獨同三國條約國家作戰的境地。但是,美國要想在另一條戰線上作戰,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希特勒最後說道,”任何人都不能想象得出”日本在太平洋動手有比現在更好的機會了。他竭力誇張地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曆史上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矮個子松岡,衣冠楚楚,臉色陰沉,留著黑色小胡須,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默默地坐在希特勒對面,情況跟其他人與德國獨裁者”會談”一模一樣,根本就插不上一句話。會後松岡靠近施密特博士悄悄地說,”你是否知道國外有人說你們的元首瘋了?”“真的,這是真的,精神病醫院報告上有他的名字。”接著他又向這位翻譯官解釋說,”其實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日本也有許多人說我松岡發瘋了”。

4月4日,日本外相松岡拜訪了墨索里尼回到柏林以後,希特勒再次同他進行了會談。這一天,這位納粹獨裁者特別激動,沉浸在一片好戰的心情中,他急切地希望取得新的輕易的勝利,急切地希望對貝爾格萊德報仇,急切地希望日本在太平洋向英國動手。他說,雖然他認為與美國開戰是”不合時宜的”,他已經把”它包括在他的估計之內”。但是,他並不認為美國的軍事力量有什麼了不起。希特勒說,”德國為了阻止美國人在歐洲登陸,已作了種種准備工作。它將用潛艇、飛機對美國進行一場激戰。德國有豐富的戰爭經驗,美國絕不是它的對手,且完全不說德國士兵顯然遠遠勝過美國人這一事實。”這樣的吹牛,使他不得不作出致命的保證,”一旦日美兩國發生沖突,德國將立即參戰。”

希特勒這時深信,德國能在當年夏天消滅蘇聯。他不想讓日本在這項蓋世武功中與他平分秋色,正如他過去不願意與意大利分享征服法國的果實一樣。他也有絕對的自信,可以用不著日本的幫助就能打敗蘇聯。但是,不到三個月,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卻有了意想不到的極大的轉變。1941年6月28日,即納粹軍隊大舉進攻蘇聯之後的第六天,里賓特洛甫打電報給德國駐東京大使歐根-奧特將軍,要他盡一切力量促使日本從背後迅速襲擊蘇聯。電報指示奧特要利用日本人搶奪領土和財富的貪欲,同時力陳這是使美國保持中立的最好辦法。

由于日本自己也有烤著的栗子取不出來,它堅決不肯為希特勒從蘇聯的火中取栗。因為對德國來說,在征服蘇聯以前,不讓美國卷入戰爭,就成為更重要的事情了。但是,日本卻另有打算,它認為,在沒有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消除後顧之憂之前,是不敢在東南亞對英國、荷蘭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更不用說從背後進攻蘇聯了。這些納粹統治者不明白,日本可能首先考慮的是對美國進行直接的挑戰。

1941年11月25日是一個關系重大的日子。

這一天,日本航空母艦特遣艦隊駛向珍珠港。在前進途中,東京迫不及待地希望德國簽字。在大島接到新指示的同一天,即11月30日,日本外務相東鄉與德國大使在東京舉行會談。他對德國大使著重說明,由于日本拒絕對美國要它退出三國條約的要求作出讓步,華盛頓談判已告破裂。日本希望德國正確估計它為共同事業作出的這一犧牲。”現在已到了作出嚴重決定的最後關頭,”東鄉對奧特大使說,”美國正在認真地准備戰爭……日本並不怕談判破裂,它希望一旦發生那種情況,德國和意大利能夠按照三國條約站在它這一邊。”由于這一問題關系重大,希特勒對過去口頭許下的諾言,一直拖延未予簽字。

現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了,日本把德國逼到了牆角,希特勒只好橫下一條心,對美國宣戰了。但前景如何?吉凶未卜。不少高級將領對希特勒所向往的”千秋帝國”越來越懷疑了。

隨著1942年新年的臨近,哈爾德日記中的記載也越來越有不祥的兆頭了。”又一個黑暗的日子!”這一年除夕那天的日記就是這樣開頭的。這位德國總參謀長對要發生的可怕的事情已有了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