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



第三百七十九章交相輝映

"蜀學之論,與諸派之別,在于重情.至理而不近人情者,如月圓而皎,美則美矣,卻無實用.人欲而合情者,雖如牛閫之泥,亦足肥田."

"是故不近人情者,不是天理;不傷人情者,不是惡欲."

"至于你說的夫妻為天理,納妾為人欲,從蘇油的理解來說,則是另外一番理解."

"夫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就是體近人情的天理."

"從這上面講,妻于夫獨愛,奈何夫與妾分寵,這便是辜負人情.至于好色無厭,更是下作."

"人有愛美之心,這是天理;但是因為愛美便要千方百計的占有,甚至不惜給別人造成傷害,這就是人欲了."

"說到美食,蘇油就更加有發言權了.追求美食,我不認為是惡欲."

"蜀中醬油,豆瓣,豆豉,酸菜推廣開後,諸多以前人人避之不及的東西,翻成佳肴.一頭豬的產出,比以往多了幾乎一倍,如何能說沒有用呢?"

"真正的人欲,不在食物是否精美,穿著是否華麗,而在于主人對天下的貢獻和付出,匹配不上那份精美和華麗!"

"唐太宗喜好駿馬蒼鷹,會游狩獵;遼朝諸君,亦是如此.但兩者可能相提並論?"

張載沉思半晌:"此論倒是合乎情理,然而如此說來,人人追求鮮衣美食,珍玩美器,這不是爭斗之源?離上古之治,豈非日遠?"

蘇油說道:"當堯之世,草屋而葛衣."

"當舜之世,耕曆山,漁雷澤,陶河濱."

"當禹之世,始有金鼎."

"再論三代之前,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民茹毛飲血,弱且病.有聖人作,鑽木以取火,得熟食而使健,又制網得漁,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燧人氏."

"民乏谷食,有聖人作,制耒耜,種五谷,嘗百草.饑有食,病得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神農氏."

"是故三代之世,所盛者德,王以德致天下.非以工技物產稱焉."

"夫子所稱者,乃政治清明,人情敦睦,治者以天下為公,受治者忠勤己任."

"如果不加辨識,還想著飯粗粝,住巢屋,采草度日,卻又是買櫝還珠,泥古不化了."

"治政之難,其在使民豐足,而德近上古乎?"

張載喃喃道:"情為理之始,亦為欲之始;立天理,去人欲,以致絕情;而情不可絕,故只能體近人情,即近天理……"

蘇油補充道:"以他心為己心,即體近人情天理之道.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讓最大多數的人完其命而不覺缺憾,守其性而不覺拘束,得其教而不覺厭煩,是為中庸."

張載感慨道:"明潤年紀雖然幼小,但是與義理卻是思之甚深,都說蜀中文士多文辭而少義理,如今看來,所言不實.我還有一個問題請教."

蘇油躬身道:"不敢,還請先生道來."

張載說道:"君子小人,能否共立于朝?"

這話如果是別人問出來,蘇油肯定會懷疑其用心,不過張載問出來,那是真心追求學問.

蘇油也不避諱,這本身就是他今後立身處世之道.

于是直言道:"先生的元炁說,可已大成?"

這是關學的核心內容.

宇宙和世界的本原,其基礎是物質還是精神,這是哲學的最基本的問題,也是每個哲學家必須回答的問題.

張載認為,炁,可以用來表述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物質運動基本狀態,不論聚為有象的"有"還是散為無形的"無",究其實質,都是"有".

而"無",則是一個理論上的概念,實際上不存在,所謂"太虛即炁,則無無."

8BOOК·Com


這就是炁本論.

由此便發展出物質永恒論--張載認為:宇宙的本體,萬物的基始是炁,所以一切萬物都是由炁轉化而來,形態萬千的萬物,都是炁的不同表現形態.

炁作為宇宙本體,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存在形式在不斷變化,以不同的形式表現.

物質本身的消滅,生成和轉化中,並不存在炁的消亡--這就是"炁為本體","炁化萬物","炁無生滅".

這種關于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和物質的永恒性思想,在如今是相當先進的.

有了炁本論打底,按照哲學思路,接下來就該解釋其運動,發展和變化的規律了.

張載認為,炁的本然狀態是無形的太虛,炁的基本特性是運動與靜止,炁在不斷進行"郁蒸凝聚,健順動止".

萬物生死動靜的改變,都是炁變化的體現和結果.

之所以會這樣,張載認為,是因為太虛之炁為陰陽之二炁合和體的緣故.

陰陽未分的渾沌狀態,即太虛,也稱之為元極.

後邊的理論大家就熟悉了: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交互變化而生萬物.

陰陽二氣處同一個統一體中,既相互對立,相互斗爭,相互激蕩,又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生發.

所謂"獨陽不生,孤陰不長".二氣的這種關系的運動變化,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根本原因和動力.

這其實就是辯證法,張載用了精辟的言語來總結--一物兩體,動必有機.

這是關學的哲學基礎,後邊還有由此發展出來的認識論,人性論,形成了較為嚴密的哲學邏輯.

其中的認識論,廣泛闡述了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

所以那些聲稱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牛人們,蘇油不知其是學問不夠,還是別有用心.

張載不知道蘇油對自己的學說還頗有研究,有些驚喜:"愚思所得,明潤亦曾聽聞?"

蘇油笑道:"關于這個,蜀學也自有一套解釋,其基礎是來自天師道關于化學的研究."

"炁這個字,和氣通用,但是我們不行.氣已經被我們用于表述物體的一種狀態.用來指那些無形狀,有體積,可壓縮和膨脹的流體."

"氣體與液體一樣,都是流體:它可以流動,可變形.但與液體不同的是,氣體可以被壓縮膨脹.假如沒有限制的話,氣體可以無限膨脹,其體積不受限制."

"而元炁,是自古有之的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說文》有道:元,通'原’,始也,指天地萬物之本原."

張載不由得有些好奇:"蜀學的物質狀態有那些?"

蘇油笑道:"固態,液態和氣態."

心里還有一個離子態,不過現在跟張載說不著.

張載又問道:"那蜀學認為的物質本原是什麼?"

蘇油說道:"就是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我們稱其為原子.單種原子構成的物質,則稱為元素.經過天師道的不斷研究,已知的元素,如今大概有三四十種了吧."

說完將蜀學的那一套搬了出來,與張載進行討論.

張載聽得入神,最後問道:"你們對物理,究求到如此細致的地步了?"

蘇油自失的一笑:"慚愧,正是因為過度講究格物,蜀學在義理哲思上便有所欠缺.對于關學在這方面的思考,蘇油是非常佩服的."

"關學,用炁來表述宇宙本原,比我們用原子來表述物質本原,似乎更加合理.因為在化學研究中,我們發現了一些規律,就是元素的質量,各有不同."

"我們懷疑,元素應該還能細分構成,細分成更加基本的單位,元素質量,性質的不同,可能就是構成元素的基本單位的多少不同.這種基本單位,或者就是先生所說的--炁."

"然而還是那句話,未經實證,只是猜想."



⒏ЬσOK.СO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