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脛轉運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光脛轉運

劉嗣在土地廟七子里邊算是老實巴交,他的入仕,完全是被章惇綁架的結果.

章惇要平梅山,要開辟湖南湖北,就需要以夔州作為後勤大基地,正好劉嗣當時在夔州為離任的蘇油做收尾工作,被章惇抓了壯丁,負責管理後勤.

章惇平梅山,劉嗣出了大力,也給趙頊留下了踏實可靠的深刻印象.

之後仿效兩浙開發荊湖,誰都不願意在那瘴疫蠻荒之地當官,劉嗣也不知道該說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竟然被趙頊點名,成了荊湖南路轉運判官,進入了路級干部序列.

劉嗣在那邊游說梅山蠻的過程中,認識了當地大族蘇方的妹妹蘇九兒,兩人結為夫妻,劉嗣隨即又被轉運使蔡燁舉薦,成為荊湖南路轉運副使.

蔡燁去後,劉嗣曆任荊湖南路轉運使,荊湖南北路都轉運使,算是做到了外朝官中的最高級別.

之後開始漸漸有了自己在官場上的人脈,還經過蘇油牽線,將自家閨女嫁給西軍將領王文郁長子韋昭.

高滔滔垂簾後,非常重視農業,要求兩制上官員舉薦農業方面的人才,蘇油和章惇就推薦了劉嗣.

這就是大宋,沒有科考成績打底,以胥吏入官,劉嗣在外路兜兜轉轉幾十年,開拓良田數十萬頃,安定招納兩路蠻夷,移民數十萬戶,將荊湖打造得有了後世湖南湖北中華糧絲大基地的雛形,才得到大佬的青睞,終于成為了一任京官,戶部南曹末位郎中.

這個郎中非常邊緣,因為戶部的工作很繁雜,掌天下土地,人民,錢谷之政,貢賦之差.

而農業這一部分,主要是掌全國疆土,田地,冊籍,還要引導移民墾荒;招撫安置流民;以魚鱗圖冊,黃冊為根據,抑制豪民兼並;以限田裁異端之民;以樹藝課農官;以草地養馬放牧;以種器召佃盡地利.

劉嗣負責的工作還在這些之外,屬于戶部南曹中的一個新部門--技術司.

這是蘇油對高滔滔提出的建議,六部獨立出一個司,負責推廣新方法,新機械,新技術.

除了吏部,其余五部都有.

不過司馬光倔強,別的部門都叫技術司,偏偏戶部還是按照老習慣,管技術司叫司農寺.

怨念,妥妥的怨念.

不過蘇油也懶得計較,反正主持各部這個司日常工作的,基本都是理工人才.

劉嗣屯墾十幾二十年,對自己的業務具備非常的素養和自信,雖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高滔滔隔著車簾相問,劉嗣皆能回答得非常詳細,讓所有官員都非常滿意.

就聽劉嗣說道:"鍋駝機功效是黃河大水車的數十倍,今年因為河水水位下降,導致近二十台大水車無法發揮作用,不過京周三路依托洛口埽水利工程所得的灌溉水量,其實遠比平日為多."


"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化害為利,將京周三路的水利網絡建設得更加完備."

"以往依靠降雨,京周三路有一半土地,對水利工程依賴不強,興舉工役時,地方官員多有陽奉陰違,甚至罷減阻撓者."

"今年就不一樣了,地方官和百姓們積極性都很高,這里還只是一處臨時性的設施,其余各地打出的機井不下百余,都設置在以往水利不及的地方,發揮的作用更大."

"臣這里有京畿三路水利設施分布詳圖,敢呈太皇太後懿覽."

高滔滔命張士良取來看了,圖上黑色部分是舊渠,紅色部分是各州府今年新開的新渠,還有上百處紅色的三角形,標示著機井的位置.

而每一處機井,也有紅色的線路引出,將整個京畿三路變成一張巨大的蜘蛛網.

高滔滔對此非常滿意:"戶部南曹技術司的差遣,愛卿做得細致.聽聞愛卿以堂堂一路轉運使,長期在田間地頭測量規劃,興修水利,在荊湖都有歌謠傳頌?"

劉嗣大窘,躬身施禮:"臣孤兒出身,曆仕以來出沒草野,這個……這個淺薄簡陋,是百姓胡亂傳唱,實在是大失官體,有辱聖聽."

這是《時報》上刊載過的一首兒歌,曾經感動過無數的人.

"轉運轉運,黔首光脛;湖北荊南,今翻上郡;我將力勤,朝廷莫遣使君去!"


8ьooK.Сом
劉嗣在荊湖任轉運使期間,引進理工技術,大興水利,秉承蘇油的一貫風格,對夷漢一視同仁,大得人心.

轉運使一般三四年就得一換,荊湖百姓聽到劉嗣到期就會離開荊湖,痛哭奔號,傳唱歌謠,呼籲朝廷不要將劉嗣調走.

趙頊得知後大受感動,又因為荊湖乃新開發地區,夷漢間雜,難于治理,因此准了百姓所請,硬將劉嗣多按在了荊湖兩屆.

高滔滔見到劉嗣老農一樣的膚色,也不禁歎息:"昔大禹治水,手足胼胝,脛無一毛,三顧家門而不入."

"愛卿治荊湖十余年,上接蜀中,下引淮南,左顧荊襄,右撫廣南,使方圓兩千里間,我大宋昔日荒莽之區,至今翻為魚稻桑麻之地."

"愛卿之功,不亞蘇油開太湖,沈括拓南海."

"聽說你只比司徒大四歲?足見平日是多麼操勞."

"大宋有黔首光脛的轉運使,這是大宋的榮傲,官家與朕的榮傲,何陋之有!"

一句話給劉嗣定了性,讓所有官員都對羨慕不已.

只要劉嗣今後不亂來,太皇太後今日的評語,足以保劉嗣子孫富貴平安.

不過話又話說回來,要他們以劉嗣現在的模樣為代價,十個里邊,怕是又有十個做不到了.


……

回京的路上,章惇逮著機會,與蘇油討論起王安石的《經濟論》來.

王安石這部書,是潛心研究十多年之後的心血.

書中從宏觀經濟的眼光出發,詳細分析了大宋這個國家的勞動分工,經濟構成,終于發現了一條真理,那就是"社會財富"的概念.

王安石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取決于這個國家的市場大小,以及在市場和分工的基礎上,構成的社會財富在流通中發展壯大的程度.

書中分析了很多方面,認為財富的價值,來自一個個的人,而讓每一個人創造的社會財富越多,這個社會就會越加發達和富裕.

要實現這條,需要勞動者的勞動熟練程度,勞動技巧的提升,需要工具的改進,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知識的傳播.

王安石也吸收了蘇油和張方平的一些觀點,認為生產不光光限制在農業,而應當包括工業和商業.

"四民之業即其田",這個觀念,在這本書里也提了出來.

書中除了對土地租佃,流轉,兼並做了深刻論述和反思,同樣對貨幣,商品交換,價格,勞力,薪水,資本,利潤,專利,也做了非常詳盡的闡述.

而對于貨幣,銀行,金融等方面,則基本援引了蘇油和張方平的論述.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書中對很多新興的經濟現象和經濟產物,進行了詳細說明,包括了國家大型企業如鋼鐵廠,造船廠的運轉模式;大型私人資本企業如毛紡廠,皮革廠,機械廠的運轉模式;新興金融手段如定活期存款,彙票,保險業務等的研究分析;甚至連海外殖民地,捕鯨業,新型牧場,家庭式新式立體農業,都做了論述.

最後得到的觀點,就是大宋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提高了大宋每一個人的人均"社會生產效率".

生產的另一面是消費,作為兩任宰執,王安石對國家收入的來源與分配也做了詳盡描述,尤其詳細地描述了自元豐以來,國家的開源節流的具體措施.

但是書中還是保持了儒家的保守,對蘇油讓宗室自立,成為"民力"的組成部分,表示了贊同,但是同時又提出了"與民爭利"的問題.

而且王安石悲觀地認為,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掠奪.

他認為自己早期新法的失敗之處,其症結就在"取民利與國".

而現在大宋的經濟走勢,讓他又產生了大宋正一步步走向"取民利與權貴"的擔憂.



⑧boОk.Сo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