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三足鬲式爐



莫邪仔細看了看,確實很漂亮,不止是里面的牛油蠟燭漂亮,就連這種黑色的盞,也很漂亮,此時在燈光之下,看著像是有一道道光暈,以圓環為中心向外散射。

這些光暈之中好像還有不少影像,隱隱綽綽,清晰不一,飄忽不定,玄之又玄。

看著如同羽毛一樣的顏色,並且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莫邪有點驚訝:“這是鷓鴣斑?”

“什麼?”張鳳林沒有聽明白。

莫邪道:“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沒聽過這個不要緊,兔毫盞聽說過吧?”

建盞是漢族傳統名瓷,為宋朝皇室禦用茶具,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由于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于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而這只盞上面的斑紋像是胸羽,上面的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為其他鳥類所沒有。

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現在仍有爭議,不過,這只盞上面的斑紋,應該就是鷓鴣斑。

這只小盞的釉面斑點是由許多小斑點拼合而成,小斑點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隨機而遇靠在一起,組合成許多形狀不一的大斑點,斑點內的結晶物質沒有連成一體,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見的溝紋。

如果不是點燃了牛油蠟燭,莫邪絕對不會看這些黑漆漆的燈盞一眼,畢竟這里的寶貝太多,除非莫邪有時間好好整理超級生物探測器的提示。

不過,這里的每一件東西都是文明傳承之寶,要想全部整理一遍,肯定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所以,如果不是意外,莫邪是不會發現,就連洞壁上的燈盞,也是寶貝。

整個地下洞穴,幾乎每隔幾米,就有一盞燈,這些燈盞,全都是一個形狀,不過,此時掃描下來之後,莫邪卻發現,它們還是有所不同的,最起碼燈盞的釉,就有所不同。

釉面的不同,表現出來的就是斑紋不同,這些斑紋主要有曜變、鷓鴣斑、油滴,兔毫等,其中以金兔毫、銀兔毫為主,這些建盞的名盞,其名稱也是根據紋飾命名的。

比如兔毫斑紋不僅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斑紋邊界在平而上的變化比油滴大,尤其還存在縱向變化,即有隱有顯,所以兔毫形狀清晰不一,各種各樣。

兔毫建盞不同部位的斑紋差異較大,即碗上部的斑紋較密,下部較稀,分布不均勻。

褐色兔毫的結晶物質是填充在一串類似魚草的鈣長石晶間,這串魚草征釉淺處易浮出釉面,在釉深處就沉入釉中。

而且這串魚草既把結晶物質套住,又使結晶物質相互隔開。

結晶物質是分散的,既不像華北油滴堆積在一起,也不像鐵紅晶花有序排布,只有浮出釉面的結晶物質才能靠攏。

優秀褐色兔毫盞的燒成受坯、釉、窯溫的制約,燒成范圍很窄,難度很大。

所以傳世的很少,現在外界傳世的宋代建盞,差不多都是已由留學我國的日本禪僧們,帶回國而傳到國外。

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黃兔毫、建盞、建州垸等記載,15世紀以後,他們把建盞及黑釉器訛稱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為黑釉一類陶瓷器的國際通用名詞。

到了現在,建盞以日本最多,除日本外,美國許多著名博物館也有建盞的收藏,由于j.www普魯瑪曾調查過水吉的窯址,故密西根大學有較多的樣品收藏。


當然,我國故宮博物院、魔都博物館和他處也收藏有建盞的寶貴樣品,但是很少,然而目前最大的寶藏之一,似乎可以認為是未經多少發掘和清理的建窯古窯址。

而現在這座張氏密庫之中,卻發現了足夠燒制幾窯的建盞,這個發現要是傳出去,肯定能夠引起轟動。

“趕緊熄了火!”知道了這些燈盞都是珍品,莫天明急忙提醒莫邪。

“此時我都要懷疑了,是不是我們家老祖,都在變著法的炫耀?這些建盞在古代也是珍品吧?”張鳳嵐嘿嘿笑著道。

“也許不是炫耀呢?”莫邪道。

“不是炫耀?我們張家的老祖這是在告訴你們,我家連只燈盞,也是你們奢望不起的!”張鳳嵐道。

“也有可能是為了隱藏!”莫天明道。

“隱藏?怪不得這些燈盞像是沒用過一次,放入這些牛油蠟燭,也許還真有保護燈盞的意思。”張鳳林道。

“好了,好了,再好的東西也不能當飯吃,我們還是趕緊回去吧,返回地面還有幾個小時的路程呢!”這個時候張靈云提醒道。

“怪不得這里沒人找得到,這麼遠,我們的老祖宗也肯定不願意經常下來!”張鳳林嘟囔道。

“這可不一定,如果是從這邊出去,應該距離不遠!”退出了祖祠,莫邪指著一處洞穴道。


8booK.cоm
“那我們也從這里離開不行嗎?”張鳳國問道。

“外面五百米就是水庫,如果這里不是山脈斷層,隔斷了地下水的滲透,這座寶庫早就被淹沒了。”莫邪笑著道。

“這里是青云水庫?難道是青云峽?”莫天明脫口而出。

“老爸還真是聰明,這里就是青云水庫,如果不是有這座水庫擋著,我早就找到這座密庫了!”莫邪道。

“青云山,青云峽,青云道觀,青云別院,我們張家在這里好像有一座青云別院,現在山下的青云山莊,也是我們老張家的祖產。”這個時候,張靈云道。

“祖產?”張鳳林問道。

張靈云道:“對,靈風你們都不記得了,那個時候我已經十幾歲,還知道家里的一些情況,我們張家張半城可不是白叫的,整個縣城南邊、東邊的耕地,幾乎全都是我們家的,只有北面的山區,因為環境複雜,我們家老祖看不上,才留給了其他家族!”

“原來這里也有我們家的別院!”張靈言和張靈慧異口同聲的道。

他們當時雖然小點,但也記點事了,也隱約知道家里有一座別院,但是他們沒想到,居然會是在青云水庫底下。

“行了,東西都放下,任何一件都不能帶走!”這個時候,張靈云再次道。

“不是說每人一件的嗎?”張鳳林不滿的道。

“帶出去就是禍根,被人看到了怎麼辦?”張靈言瞪了一眼張鳳林道。


“帶一件出去吧,就算我們想要保密,也肯定是不可能的了!”莫邪開口道。

“你小子剛開始就沒做好保密工作!”莫天明沒好氣的道。

莫邪嘿嘿笑著道:“我們家的東西誰敢搶?就算有人想搶,他們也搶不了去!”

“那就帶一件出去,反正會被人發現,那麼我們還偷偷摸摸的干什麼?”張靈鳳也開口道。

“不要帶太珍貴的東西,差不多就行了,好東西帶出去了,你們舍得賣了?不賣放在家里招賊?”莫天明提醒道。

“還是拿金磚吧!”張鳳國抱了一塊金磚。

其他人也大多是選擇了金磚,只有張鳳林和莫邪選擇了瓷器。

張鳳林選擇了一件南宋龍泉窯青釉菱口瓜棱瓷瓶,瓷瓶很有特點,從口部至足部均呈十二棱菱形,侈口,束頸,長弧腹,菱形足略外撇。

口部有輕微的兩道凹痕,對應器身和足部的兩道凸棱,以及器底的一道凸棱,顯示器物是由模印的兩片胎體對接而成。

足底凸凹不平,白色胎,胎骨略沉。通體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潔滋潤,僅下腹處有一道開片裂紋。

足端未施釉,呈鮮豔的火石紅色。

這件青釉瓜棱瓶為仿官窯器,因瓶腹由凹凸的弧線組成反棱似的形體而得名。

釉色溫潤明亮,造型生動又不失沉靜優雅,體現了文人情趣與民間趣味的融合,是一件雅俗共賞的工藝美術作品。

這種瓷瓶發現了不少,拿一件出去賣也不影響什麼。

不過,莫邪那個就比較特別了,而且只要一只,屬于數量稀少的孤品,所以莫天明就有點看不過眼了。

而莫邪選擇的更加有特點,是一件南宋龍泉窯青釉三足鬲式瓷爐,這東西放在了那些藥材跟前,和可能是熬藥煉丹的東西,莫邪對這個還是有點興趣的,所以才會選擇了一種仿古三足鼎樣式的鬲式瓷爐。

這東西是斜盤口,圓唇,短直頸,鼓腹較扁,腹徑略大于口徑,三錐形足。

肩部有一周凸棱,腹部與三足相對處有三道明顯的三角形凸棱,略有彎曲和起伏,從肩部延伸到足部。

足部與腹部連接處各有較為明顯的凹痕一圈,足端平,三足內側各有一個凹孔。

內底可見螺旋紋,胎骨厚重,整個器物造型端莊規整,(不見胎色)通體施梅子青釉,釉層肥厚,釉面光潔瑩潤,遍布開片紋。

內底的開片紋大而稀疏,呈褐色,口沿及外壁的開片紋則細密一些,呈淺褐色。腹部與足部相接處有一些燒裂紋路。



⒏ВOОK.CО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