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漢代畫像石



看著精美的石刻,莫邪他們全都震驚了,他們還真沒想到,這座地下祠堂,居然建設的這麼恢弘大氣。

當然,莫邪他們觀看的還是文字,這些北齊刻字真是漂亮之極,看著這字,讓人很自然地想起了媧皇宮北齊刻經,還有小南海石窟。

當然,張氏祖祠也能夠追溯到漢代,而漢代的石祠,自然少不了雄渾有大氣的漢畫像。

在石祠內部的三面牆壁上以及三角石梁上,都刻滿了精美的圖畫。

圖畫大多是陰刻線描,遒勁流暢,難得的是在如此大的面積上,巨幅的圖畫布局宏大,繁而不亂。

在院落里,還陳列著不少漢畫石!

漢代畫像石悠久的曆史和極大的藝術魅力,就算莫邪這種沒有多少藝術細胞的人,也被吸引了目光。

這里的畫像石還真有“塚上有石室,制作工巧,其內鐫刻人物車馬”的感覺。

而這里的一批畫像石,如果曝光出來,肯定會引起轟動,因為在清代黃易發現了武梁祠畫像石,就轟動了金石學界,對漢畫像石的研究和著錄也達到了高峰。

翁方綱的《兩漢金石記》、畢沅和阮元的《山左金石志》、馮云鵬和馮云鵜的《金石索》以及王昶的《金石萃編》,都對漢畫像石做了記述或考釋。

雖然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但為後人更加深入的研究開啟了先河。

建國後,更多的學者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漢畫像石進行了較全面的調查和研究,有了許多發現和成果,使其為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

首先就是漢畫像石產生的時代背景與雕刻技法。

漢畫像石藝術存在于西漢晚期至東漢末年期間,曆經300余年。

自春秋戰國,齊魯地區逐漸成為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漢初,由于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經濟得到了極大的恢複,國力逐漸強盛起來。

至武帝時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進一步鞏固,大土地所有制的地主經濟得到了發展。

東漢,土地兼並加劇,山東地區諸侯王等豪強地主的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他們的宮殿、生活、墓葬都是非常奢華的,這就為漢畫像石的興起提供了條件。

文化作為上層建築,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齊魯地區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的繁榮。

孔子、孟子及經學大師對文化的廣泛傳播,使得該地區文化十分發達。

以孝為仁之本的儒家學說,適應著當時的經濟基礎,孝的思想和行為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和推崇。

東漢襲前代,“世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有些人傾家蕩產也要厚葬以顯孝行。


在這種背景下,齊魯地區的漢畫像石的產生就不足為奇了。

漢代畫像石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整個齊魯地區發現的畫像石都一樣,其中就包括了孝堂山石祠。

這座張氏祖祠內部的畫像石內容豐富,構圖密集,在雕刻技法上,絕大多數是平地陰線刻,把事先畫好的線條在平整磨光的石頭上刻畫出來,與繪畫屬同一風格。

此外,平地凹面線刻的技法在這里的漢畫像石中,亦有少量使用,畫像輪廓斜刀深刻,再與里面的石面上用陰線刻劃細部,這是漢畫像石的獨有之處。

而這里的漢畫像石的內容也比較豐富,這些漢畫像石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貫穿石祠西、北、東三壁的車馬出行圖。

整幅畫面長達8米,人物有117名,馬74匹,車8輛,還有駱駝、大象等,其中一車上題“大王車”三字,充分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亦或墓主人生前的威儀和排場。

石祠北壁的正中是3座高大的殿堂,上下兩層,中間刻有亭閣式闕門,殿堂內刻畫出王侯受禮,朝拜參謁等圖像。

殿堂以下,刻有人物和車馬行列,人物中有孔子見老子的典故。

石祠東西兩壁上部刻有上古傳說中的伏羲女媧氏,人首蛇身,手持曲尺狀物,只是他們的形象並非常見的兩尾相交狀,而是分刻于東西兩壁的上部,這是早期畫像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伏羲女媧氏的下部分別刻有東王公、西王母,兩側有仙人侍奉,東王公、西王母的旁邊分別有雷神、雷車和玉兔搗藥等,另有大量的祥瑞圖案穿插其中。

在西壁畫像的下部,以較大面積描繪了人馬奔馳、刀槍相碰的戰爭場面,畫面上人滾馬翻,眾弩齊發,浴血酣戰的場面躍然壁上。

⑻BOok.Cом

胡軍高冠,凹目突鼻,形象鮮明,其中的胡人燒烤肉串,或許是燒烤羊肉串最早的圖像記載吧。

此外在石祠的東西兩壁上,分別見有狩獵的圖像,畫面中山嶺縱橫,各種飛禽走獸出沒其間,獵者或牽犬、荷戟、執畢,或徒步、騎馬,箭射網捕,生動有趣。

東壁畫像有一組庖廚的場景,甑灶具備,有屠殺牛、豬、狗的,有燒水、汲水、劈柴、和面的,還有魚、兔、雞等,真實生動地複原了生活中的場景。

百戲雜技圖位于東壁畫像的中部,它是漢畫像石反映娛樂活動最具代表性的場面,主要有舉重、擊鼓、立竿、弄丸、反身倒立等雜技活動,旁坐觀者,畫面熱鬧有趣。

東壁中間鐫刻有周公輔成王的故事,幼年成王正面居中而立,其上題刻“成王”,兩側左為周公,右為召公,相向互為致禮狀。

三角隔梁的東面,刻畫有尉佗鼎的故事,圖中有一橋,橋中開口如井,岸上8人用繩同時向上拽鼎,橋下船上一人用竿向上托鼎,鼎升至井口,鼎耳斷開,拉繩頓時松弛。

三角隔梁的西面,也刻有一座形制不同的橋梁,可見當時的造橋技術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三角隔梁底部刻有天象圖,圖中日月相對,金烏對蟾蜍,織女坐于織機旁,上刻織女星座,日月的兩側分刻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形象地描繪出當時流行的天神傳說。

這座祖祠漢畫像石中,還刻有大量的祥瑞花紋圖案,充分表達了作者帶有迷信思想的美好願望和想象,起到了烘托主題的作用。

除了那些壁畫,漢畫像石中的文字題刻比較多,這些文字題刻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原創者的題刻;一類是後世的題刻,數量上後者遠多于前者。

原創者的刻字在漢畫像石當中共有五處,分別是位于北壁西間左上方的“大王車”:北壁東間下部的“孔子”;東壁北側的“成王”;東壁上方的“相”;西壁北側的“胡王”之下。


此外在石祠的八角柱及祠內四壁上還留有後代題刻多處,還有一些或細小難辨,或漫漶不清。

這些漢畫像石的內容包羅萬象,揭示了豐富的曆史資料,畫像中涉及建築、軍事、民族、神話、服飾、民俗等方面的內容,為研究古代曆史、社會經濟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這里的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構圖嚴謹,雕刻精美,置身其中猶如漫步于曆史畫廊,它代表了漢畫像石的最高藝術水平。

更難能可貴的是保存得非常完整,始終保持著原始狀態,是研究我國古代繪畫、雕刻藝術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只有看到了這種等級的畫像石,才能明白什麼是“唯漢代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發什麼愣?快點走,餓死了!”就在莫邪仔細欣賞畫像石的時候,他被拍醒了。

“不看了?”莫邪看了看時間,已經過去五個多小時了。

“看這些東西,還不如多看看那些珍寶呢!”張鳳嵐道。

“燈快沒電了,不能繼續在這里待著了,反正以後有的是時間!”張鳳府也開道。

“要是想看,其實還是有辦法的,這里的牆壁上到處都是油燈!”莫邪笑著道。

“有油燈?那還有油嗎?”張鳳林問道。

“自然是有的,你不會認為,你家老祖連這個都想不到吧?”莫邪靠近了祖祠的牆壁,這邊就有一盞油燈,里面的是固體牛油蠟燭,所以保存到現在還能用。

“你怎麼不早說,早點點燃了,我們也不用舉著燈,看這些寶貝了!”張靈鳳道。

莫邪無奈的道:“那是牛油蠟燭油,用光了,我們現在可沒法補充!”

“咦,這種淡黃色的蠟燭油,還真漂亮,你要不說,我還以為是玉石呢!”當莫邪點燃油燈的時候,張鳳國驚奇的道。

牛油蠟燭其實就是做蠟燭的時候,在熬制蠟油到時候放入一點點牛油,這樣蠟燭會更光滑,顏色更豔麗,不過,這牛油蠟燭中的上品,還真是像玉石。

“咦,這盞不錯啊!”就在此時,莫天明道。

“這就是盞?”張鳳林問道。

“看著不像是燈盞!”張靈云道。

盞是器皿,盛裝液體的日常器具,材質通常為陶瓷、木、竹、金屬等,常用物品如茶盞、油盞、燈盞,而這里應該是燈盞,但是,它更像是大點的茶碗。

“真漂亮!”張靈鳳驚歎道。



⑧Boоk。cо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