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8節:慈禧:因為她是個女人?(4)

在治理清流方面,慈禧也是很有手段.中法戰爭期間,清流代表人物張佩綸高論戰事,指手畫腳,對洋務派的軍事外交政策不屑一顧.慈禧乃順勢任命張佩綸為"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張的遭遇可想而知——最終逃跑,而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後來論者認為張"以書生典兵,甲申馬江之敗,身名俱裂矣".最近又有論者認為朝廷讓張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其實是對張佩綸實行的保護措施.只是他自己不爭氣,毫無價值地葬送了福建艦隊,民憤極大.清政府給以懲處,這是張佩綸咎由自取,並非什麼慈禧太後'瓦解清流'的陰謀".即便不是陰謀,也可見慈禧用人方面的不拘一格和平衡技巧.

至于義和團事,一般認為慈禧頑固地對八國的宣戰是其仇外的例證.此事的關鍵,在于她是否真的是控制局面的幕後策劃者.

綜合學者們的考證及多種記載,有四股力量影響甚至控制了慈禧:一是義和團本身把慈禧嚇得半死.慈禧的確被嚇壞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她後來對她的禦前女官德齡所說的話中得知:"我本可以及時頒布諭旨,制止拳民……但端王和瀾公二人卻信誓旦旦地跟我說,這些拳民是上天派來的,能使中國擺脫所有我們所憎恨的洋人."接著,她補充道:"我做夢也沒想到這場拳亂會給中國造成這樣嚴重的後果."

長期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羅伯特·赫德也認為:"朝廷看來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要是不鎮壓義和團,使館方面就威脅要采取行動;要是竭力鎮壓,這個熱情高漲的愛國組織沒准就會改弦更張,演變成一場反清運動!"

第二種力量是端王等皇族貴胄.他們才是唆使並脅迫慈禧的幕後人物.端郡王對太後最有力的論點,就是威脅:如果義和團得不到完全的支持,他們就會推翻皇座.其支持者有慶親王,怡親王,大學士剛毅,徐桐,貝勒載濂,載瀅,輔國公載瀾等迷信義和拳的各位王爺(大臣).他們以為與外國開戰會增強他們的權力,而端王借此要使兒子入承帝位.所以他們慫恿慈禧太後相信義和團的法術確能避槍彈.慈禧不得已保留光緒皇帝稱號,立端王載漪子溥儁為大阿哥(皇儲),為此導致外國和國內大臣的雙重反對.而端王又偽造了駐北京的列強外交團一份聯合照會,要求將國政大權交還光緒皇帝,從而刺激慈禧對抗列強.就連慈禧的親信榮祿在這時都不得不屈從于端王等人的勢力.

第三種力量是要借這個事件削弱王公力量的大臣,比如李鴻章.外國學者認為,"真正的幕後操縱者卻是李鴻章,他在整個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前從未得到足夠的認識.正是李鴻章,通過不斷向西方報紙散布關于中國人的駭人暴行的虛假消息,狡猾地剌激外國列強武力干涉中國.這是他為了削弱鐵帽子們的基礎,恢複自己失去的威望的持續努力的一個部分".

第四種力量就是西方列強.列強們早已迫不及待地要發動擴大對華侵略的果實.八國聯軍的目的也並不是拯救外國使館,而是為了趕在大清帝國土崩瓦解之前盡可能攫取更多領土.這個機會,他們時刻都在期待著.因此,西方學者認為,"義和團事件遠不是什麼中國人背信棄義的例證,倒是西方偽善的典范".

在那個群情激昂,熱血沸騰,各種力量犬牙交錯的夏天,據曾紀澤的女婿吳永(時任懷來縣知縣,慈禧太後出逃北京的第一站)回憶,太後對義和團的認識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