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時代 第38節:金正日主動提出訪華(1)

金正日主動提出訪華

中國是現存的四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中最大,最有影響的國家,是朝鮮一江之隔的近鄰.

在金日成時代,雖然朝鮮與中國的關系有過曲折,可是就總體而言,中朝關系是友好的,是密切的,甚至是兄弟般的.尤其是在抗美援朝運動中,中國與朝鮮結成了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幾十年來,金日成與中國幾代領導人都有著不錯的友誼.金日成曾經39次訪問中國,這便是明證.

在金日成去世之後,金正日接班.人們關注著金正日對中國的態度.

除了小時候金正日曾經在中國生活過,在他踏上朝鮮政壇之後,只在1983年隨著父親金日成訪問過中國.那一次,金日成帶著金正日來到中國,有意把自己的接班人介紹給中國領導人.金正日見到了鄧小平.

此後,金正日一直沒有訪問過中國.

在金日成晚年,中朝關系一度不愉快,原因是中國與韓國建交.

據錢其琛在《外交十記》一書中回憶,1991年11月,他到漢城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即感受到韓國的熱情;而韓國總統盧泰愚也單獨會見錢其琛,向他表達與中方實現建交的願望.

錢其琛說,他能出席漢城第三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部長級會議,韓方幫了很大忙.當時中國曾與韓國達成一項協議,即"在漢城的台方人員不能參加第三屆部長級會議的活動",韓方信守承諾,包括總統歡迎宴在內,都沒有安排在漢城的台方人員參加.

錢其琛說,從漢城開完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回來後,我們著手研究與韓國建交的問題.當時,韓國盧泰愚總統的任期只剩下一年,急于與中國建交,以在任期內實現他就任之初提出的北方政策的目標.從半島形勢來看,南北雙方已同時加入了聯合國,還經常一起參加國際會議和體育比賽.國際上,與朝鮮和韓國同時建交的國家已超過100個.中國與韓國建交的條件可以說基本成熟.

不過,中韓建交談判非常敏感,一是涉及朝鮮,二是涉及台灣,所以這一談判最初是在極其秘密的狀態下進行.

1992年4月,亞太經社理事會第48屆年會在北京舉行,韓國外交部長李相玉前來參加.他是第47屆年會的主席,按照國際上的習慣做法,錢其琛在釣魚台國賓館與他舉行了會談,並設宴招待.在這次會談中,雙方除了就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外,錢其琛單獨和李相玉談了中韓關系問題.錢其琛告訴他,中韓雙方可以先建立聯系渠道,就兩國關系問題進行接觸.李相玉當即表示同意.雙方商定任命副部級的首席代表和大使級的副代表,由副代表率領工作班子,盡早在北京和漢城開始會面商談.這次外長會談後,中韓雙方很快任命了首席代表和副代表,中方首席代表為副外長徐敦信,韓方是外務次官盧昌熹.雙方的工作班子分別由中方的張瑞傑大使和韓方的權丙鉉大使牽頭,各有六七個人.5月開始商談,為了保密,韓方建議先在北京舉行,說在漢城耳目太多,難免會泄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