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7節:第一章  並州女子(1)

第一章並州女子

一,青史誰書

曆史是什麼?"曆史就是一面鏡子,可以鑒興亡."大唐二任帝太宗皇帝如是說.這話當然很有道理,然而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照的不是哈哈鏡?史家縱或力圖做到客觀公正,在史料鑒別和取舍之際,也難免因自身的立場而有所傾向,再加上執政者有意無意的影響,鏡中人縱然有著相似的眉眼,氣韻和神采也可能全然不同了.太宗皇帝可謂對自己這套鏡子哲學身體力行,不僅表現在他的確從曆代的興亡中總結出了一些經驗教訓,也表現在他把風月寶鑒背後的興亡——爭奪話語權的戰爭,毫無顧忌地搬上了前台.是有心?是無意?是不屑顧及還是無法顧及?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就這麼發生了,而且沿著這樣的軌跡一路發展下去.時隔千年,唐代的實錄及國史,如今已經全部佚散,但我們仍然可以從現存史料的只言片語中,隱隱查知書寫青史背後的那只翻云覆雨手.

眾所周知,唐代《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是由房玄齡監修的,其間發生過著名的"領導親切關懷"一事,據傳著眼點主要在于玄武門事件的定性問題,原有記載在太宗禦覽之後按其要求重新修改.盡管中國史書一向有為尊者諱的傳統,而有改史之嫌的帝王也非他一個,然而官方明文記載且詳述經過的他還是得算頭一個.連作弊也敢開天下先,難怪惹了那麼多的話題.而太宗朝後期的曆史《貞觀實錄》,則由長孫無忌監修,其後許敬宗有過篡改.此外,許敬宗也負責《高宗實錄》的撰寫,但在許敬宗死後,高宗突然表示事多失實,命宰臣改正.而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高宗的形象,極其心軟仁厚,完全是在許敬宗的挑撥甚至恐嚇之下,才含著淚貶殺了于他有大恩的舅父長孫無忌.果然,事隔不久朝廷便下詔為長孫無忌平反昭雪,歸葬昭陵.以武則天對于長孫無忌的仇恨來看,很難說這次事件得到了她的衷心支持,別忘了她直到臨死之前才原諒了王皇後,蕭淑妃和褚遂良等反對她做皇後的人.由此,我們不能不懷疑武則天在高宗朝後期對于朝政的掌控程度,以及當初那個真正想除掉長孫無忌的人究竟是誰.

然而,時間是站在武則天這邊的,她很有耐心地等到了高宗去世,自己完全而直接地支配朝政之後,親自監修欽定《高宗實錄》一百卷.和太宗高宗多少會有些避忌不同,她很直接地自己親自出馬操作——《新唐書·藝文志》及《舊唐書·經籍志》均明文提到,《高宗實錄》為"大聖天後"所親撰.這一番龍爭鳳鳴,不由得讓人想起奧維爾《一九八四》中的經典句子"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她關注的不僅是高宗朝的那段往事,也包括武周朝自我形象的塑造.在她當政期間,有宗秦客撰《聖母神皇實錄》,長安三年,在她生命已進入垂暮之年的時候(當時已80歲),又下詔特進武三思等修唐史,只是書尚未成已然遭遇政變,被迫退位(見《唐會要·修國史》).

由此可見,武則天真是個很強勢的女子,幾乎做了男性帝王要做的一切事情,不僅占據了兩性間的支配地位,更力圖主宰那個男權社會中的話語權.可惜敵不過命運,李唐皇室複辟,一切的希望也如夢幻泡影般破滅.《則天實錄》和《唐國史》最後由開元史官吳兢等完成.而她的毀譽,也只能在司馬光郭沫若這些男性話語者的口舌間翻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