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46節:第五章  舅甥之間(10)

此時魏王李泰已幽死于均州,房遺愛本來便是李泰的心腹,為助他奪嫡上下奔走頗為賣力,如今勝負已分,竟然還不知趣地意欲重演奪嫡故事,不由得勾起長孫無忌的新仇舊恨,除坐實這對夫妻的謀反之罪以外,更將此事嚴重化和擴大化,將所有潛在的危險分子陸續羅織進來,一網打盡.頭一波打擊對象主要針對魏王舊黨和不滿李治作皇帝的人,其中當世名將丹陽公主駙馬薛萬徹,巴陵公主及駙馬柴令武夫婦為李泰心腹,荊王元景一直覬覦李治皇位,昔日爭位失敗的太宗庶子吳王恪也被牽涉進來.此案審理結果,房遺愛,柴令武,薛萬徹三位駙馬均被處斬,元景,李恪二王及高陽,巴陵二公主賜自盡.縱然是金枝玉葉,一旦得罪長孫,下場竟會如此淒慘!就算不相干的旁人,也感覺不寒而栗.

其中吳王李恪之死,最是引得後人同情,他也確實沒有參與房遺愛夫婦愚蠢的密謀,但長孫無忌這樣處置,也是事出有因.吳王恪並非沒有野心的人,並不見得心甘情願地奉異母兄弟李治為主.當日承乾謀反,李泰被黜之後,頗受太宗寵愛的他也曾下過功夫希望太宗能立他為太子,終因自己的庶子身份以及長孫無忌的反對而未果.太宗決定立李治為太子之後封他為安州都督,讓他遠離政治中心的長安,臨行之際特地告誡他:"父子雖至親,及其有罪,則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漢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陰圖不軌,霍光折簡誅之.為人臣子,不可不戒!"以昭帝比李治,以霍光誅燕王旦影射不服君上的後果,這是非常嚴重的警告了,如果吳王真的安分守己,太宗也不會說出如此重話了.李治以先帝少子身份繼承皇位,大把人自負自己英明神武更有資格主宰天下,吳王因太宗曾親口表示過立儲意向,更居司空高位,無形中成為反對力量的代表,所謂"地親望重,中外所向",即是指此.這樣的社會不安定因素,身為當權者的長孫無忌自然要將其除掉,以"絕眾望",安天下.吳王既因長孫無忌的反對而奪嫡夢破,複遭陷害橫死,怨憤之情可想而知,臨死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據說李治曾以荊王吳王為他的叔父和兄弟,希望能免其一死,但為臣下勸阻,不得不殺("荊王,朕之叔父,吳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其實此二人均為他皇位的實際威脅者,犯事處死李治未必不暗爽在心間,而他希望寬宥的理由也十分牽強,既以親戚身份為二王求情,那麼置高陽,巴陵二公主于何地?以我心里陰暗的揣測,倒像是為求仁君之名而諉過于臣下,頗有作態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