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8節:第六章  正位中宮(11)

武昭儀何以會在立後大殿前夕上此表章,其用意頗可玩味.有指她是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之下,故示大度,表示自己確有母儀天下的胸襟和雅量,其實不然.若武昭儀果有此心,她應該要求的是寬恕二人諫阻立後之舉,卻無端端的把庭爭宸妃的往事提出來,"此既事之極難,豈非深情為國!"("既然這件事情那麼困難,他們也算忠心為國了,當賞.")尤其語含譏諷.當日韓瑗與來濟以不合制度為由,迫使武昭儀做宸妃一事擱淺,而今立後的詔書也堂而皇之的昭告天下,豈非一大諷刺!更是一種危險的提醒和暗示,表示不要以為事情已經過了就會這麼算了,這一點一滴,件件樁樁,都深刻地銘記在心,並沒有被忘記.難怪韓瑗來濟看了表章之後不喜反憂,頻頻要求辭職,皇帝不許.至此,曆時兩年之久的廢立皇後之爭,終以朝臣的全面敗北而告終,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四,母儀天下

回顧這場沒有硝煙卻意義深遠的戰爭,深感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朝臣們(可稱為既得利益的保守勢力吧!)是太過自信,也太輕視對手了.明知道王皇後已經因為小公主之死而失寵,王皇後舅父柳奭也因此罷相貶黜,仍然沒有一點點警覺意識,嚴重低估了武昭儀的野心和能耐,從而在整個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應變的狀態,沒有做好充分的應戰准備.其次,長孫無忌掌政多年,雖然權傾朝野,卻也樹敵無數,對其專權壟斷心懷不滿的大有人在,只是被掩蓋在一片喝彩聲中罷了.而無忌因為仕途的一帆風順,逐漸沖昏了頭腦,對此缺乏清醒的認知,尤其對于皇帝轉變態度與自己漸行漸遠無所察覺,對手握軍權的李勣的立場和態度,也自始至終在狀況外,直至最後決戰時刻,仍然蒙在鼓里(由此也可見李勣的世故與老練),鑄就了最後慘敗的主因.軍隊既不在手,何以威懾他人?只搬孝道這類的大道理,那是只能招人煩,不能讓人怕的.道理大不如拳頭硬,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昔日西漢權臣霍光便是靠了軍隊的支持,就算毒殺許皇後,漢宣帝也只能忍氣吞聲,長孫無忌若有軍隊之助,何至于如此束手無策?不過,這也從一方面反映長孫無忌雖有私心,但對李治由始至終並無加害之意,更無篡奪李唐江山之心了,否則掌政多年,在軍隊上安插收買幾個親信並非難事,然而現在一切都來不及了.

而武氏再度入宮之後,能在短短數年間,由侍女而寵妃,最後奪嫡成功,正位中宮,除了她本身的聰明機智,以及李治對她確有真感情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李治本身跟顧命大臣們便有嫌隙,一直希望能找機會擺脫他們的控制.否則即使李治對她寵愛有加,也很難無視那麼多重臣的激烈反對,將她捧上皇後的寶座.對于封建帝王來說,為討好寵妃殺子殺女都很常見,——那不過是他們尋歡作樂的副產品,但為此而殺大臣卻不多見,殺宰相一級重臣的更是寥寥可數,反而為了討好大臣而甯願娶丑女為妃為後的比比皆是,網絡上流傳的晚清諸妃照片可以為證^.^何況李治針對的不僅僅是某一個朝臣,而是整個宰相團體,立後事件不久,除李勣外,其余六名宰相全部大換血,可見其波及范圍和影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