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7節:第六章  正位中宮(10)

除了以上為公的原因,從個人上來講,不過問皇家是非向來是李勣堅守的原則,玄武門事件即持中立態度.而他跟長孫無忌的關系,素來疏遠,真要說起來,長孫一手炮制了名將李道宗和薛萬徹之死,跟這二位有袍澤之誼的李勣未必不懷有戒心,又怎麼能期待他會像一直和長孫合作愉快的褚遂良那般支持長孫無忌呢!

總之,不管他是為公也好,為私也好,作為軍方領袖人物的他這一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說話,給了李治以萬金不易的承諾,暗示長孫決不會得到軍方的支持.只要軍隊不掌握在權臣手中,那就好辦.得此一諾,李治始能放手施為,不致擔心長孫無忌情急之下效霍光行廢帝之事,當即貶褚遂良為潭州都督,拿顧命大臣開刀了!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終于下旨:"王皇後,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並除名,流嶺南."所謂"謀行鴆毒"云云,無非欲加之罪,只是因王皇後曆經劫難而未倒,在此添上最後一根稻草,而蕭淑妃如何會獲罪,卻完全找不到跡象.唯一的解釋是武昭儀忌憚她曾經受寵,又有子嗣,視之為潛在對手,務必除去,至于背後做了什麼手腳令李治對淑妃如此厭惡,那就不得而知了.這道詔旨一下,足見勝負已分,大局已定,許敬宗遂聯絡百官上表請立武昭儀為後,于是高宗再度下詔:"武氏門著勳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待從,弗離朝夕,宮壸之內,恒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鑒悉,每垂賞歎,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後."

這道詔書也是出于許敬宗的手筆,與其說是措辭如何巧妙,用典如何精致,毋甯說是一通挾嫌含怨的回應之詞,字字句句,皆是針對眾宰相反對武後的言辭.既鄙薄武氏出身寒微,便開篇即聲稱她為名門閨秀勳貴之後,既指責她曾事二夫不堪為後,便回應這是先帝自己的安排,親自送給兒子做禮物的.這類冊後詔書原本吹捧虛飾的居多,但似這般從頭到尾撒謊到底,竟赫然昭告天下的,也算史無前例了.不過昭儀的性格,向來不懼人言,若是真一劍刺去她可能還害怕一下,若只是出言議論,她當你是空氣.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因此冊後典禮不僅要辦,而且要辦得異常隆重,讓天下都看到新皇後的煊赫聲勢和今日風光.這種心態,李治完全可以理解,他內心深處又何嘗不想穿著正式的皇帝冠冕,冊立自己所愛的女人為皇後,好好地向一眾反對立後的老臣示威一番?立後詔書一下,隨即大赦天下,普天同慶,恭賀道喜的人絡繹不絕,而武昭儀這時卻出乎意料地上了一道表章,稱:"陛下前以妾為宸妃,韓瑗,來濟面折庭爭,此既事之極難,豈非深情為國!乞加褒賞."皇帝以表章出示韓瑗和來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