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3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3)

〔11〕但是吏部尚書則稱塚宰.又清代以戶部掌漕糧田賦,故又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12〕唐避高宗諱,改治書侍禦史為持書侍禦史,又誤作侍書侍禦史.

〔13〕金馬門是漢代未央宮門.未央宮門前有銅馬,故名金馬門.

〔14〕"禦本"是繕寫給皇帝看的.

〔15〕秘閣收藏真本書和古字畫.龍圖,天章等十一閣分藏宋太宗,真宗諸帝的"禦書","禦制文集"等.

〔16〕祭酒的本義是在大饗宴時以年老賓客一人舉酒祭祀地神,引申為對同輩或同官中年高望重者的尊稱,後用為官名,如國子祭酒等.

〔17〕國子學是高級官員子弟的學校,太學是一般官員和庶民俊秀子弟的學校.

〔18〕督郵職權很重,唐以後始廢.古代官署一般都設主簿,宋以後縣的主簿和丞尉同為縣令(知縣)的助理.

〔19〕魏晉南北朝改稱內史.

〔20〕漢制以俸祿多少作為職官等級的標志,二千石的官月俸120斛.

〔21〕杜佑《通典》卷三十二《職官》十四說:"治中從事史一人,居中治事,主眾曹文書,漢制也."〔22〕不加將軍稱號的稱為單車刺史,多由庶姓充任.又,晉代郡守也多加將軍稱號.

〔23〕首都或陪都所在的州稱為府,有尹,少尹等官.

〔24〕《舊唐書·高宗紀》載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七月改諸州治中為司馬,別駕為長史.

〔25〕異姓也有封王的,例如楊堅(隋文帝)初仕北周,封公,後來封為王.李淵(唐高祖)初仕隋,封唐公,後來封為唐王.唐代郭子儀有軍功,封為汾陽王.

古有鄉舉里選之說.《周禮·地官·鄉大夫》講到三年舉行一次"大比",以考查鄉人的"德行道藝",選拔賢能的人才.《禮記·王制》提到"鄉論秀士",經過逐級選拔,有所謂俊士,進士等名稱.《禮記·射義》還提到諸侯貢士于天子.這些說法雖然不能證明先秦確有貢舉制度,但是後世科舉制度上的一些做法和用語,有的是從這里來的.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條很重要的選官之道,便是"養士".國君和貴族公子常常把有學問,有才干的人供養在自己身旁,並隨時從這些人中選取適當的人才,派任官職.當時的所謂"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門下各有食客(也就是"士")數千人,成為各國政府都很重視的力量.後來國君們發現,只要有官做,天下能人多得很,不必另外用"閑米"來養;而非國君的養士,則由于對國君會形成威脅而漸漸被禁止,養士制度也就消失掉了.

漢代為了選拔統治人才,有察舉的制度.漢高祖下過求賢詔,漢文帝也曾下詔察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漢武帝又詔令天下察舉孝廉和茂材.茂材就是秀才(優秀的人才),據說後因避東漢光武帝諱才改稱茂才的〔1〕.漢昭帝以後,舉士包括多方面的人才,東漢承襲舊制.一般說來,西漢以舉賢良為盛,東漢以舉孝廉為盛.但是東漢桓帝,靈帝以後,"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2〕.可見當時的察舉已經很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