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8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8)

〔4〕《文選》著錄了王融,任所擬的策秀才文共十三首.

〔5〕秀才,也是由地方推舉的人才,由州推舉.注意:晉時所謂秀才與後代所謂秀才的含義不同.

〔6〕見李肇《唐國史補》卷下.

〔7〕唐初考官由吏部考功員外郎擔任,開元中改由禮部侍郎擔任.禮部侍郎缺人,由他官主考,稱為權知貢舉.

〔8〕《新唐書·選舉志》:"選未滿而試文三篇謂之宏辭,試判三條謂之拔萃,中者即授官."〔9〕正字掌管校讎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

〔10〕參看徐松《登科記考》凡例,卷五,卷七.

〔11〕清代有府學,州學和縣學,統稱為儒學.儒學和孔廟在一起,稱為學宮.生員"入學"後即受教官(教授,學正,教諭,訓導)的管教.清初生員尚在學宮肄業,有月課和季考,後來變成有名無實了.

〔12〕廩生是廩膳生員的簡稱,明初生員每人每月皆由公家給糧食,所以稱為廩生.後來名額增廣,在增廣名額中的生員稱為增廣生員,簡稱增生,增生不廩糧.明代府學縣學之外還有附學生員,簡稱為附生,清代沿用明代的舊稱.

〔13〕由捐納而取得監生(國子監生員)資格的(所謂例監),也可以參加鄉試.

〔14〕實際上,要獲得主事,知縣等職,還須經過候選,候補,有終身不得官者.

〔15〕原來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編修,原來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檢討.

〔16〕見《漢書·高帝紀》.

〔17〕見《漢書·武帝紀》.

(tuo)弛,放任無檢束.

〔18〕見《唐摭言》卷一《述進士上篇》.

〔19〕見《唐摭言》卷一《散序進士》.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這暗示先民曾經經曆過母權社會.後來由于子孫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例如舊說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後來分為殷,時,來,宋,空同等氏.這樣,姓就成了舊有的族號,氏就成了後起的族號了.《通鑒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可見姓和氏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聯系.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這是因為氏是用來"明貴賤"的,姓是用來"別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正因如此,上古時的"百姓"即百官.《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

《詩·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就都以百姓(百官)與黎民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