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2節:不把休息當回事

第1章

給日常行為習慣去汙

No.1

不把休息當回事

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礪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珍愛自己,首先要從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開始.我們可以通過營養飲食,合理運動,科學用腦,有效安排時間等方式,來協調我們的身體,平衡身體的基本需要.

然而,現在有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很多人常常因為工作或者玩樂熬夜,晚上無法入睡,早晨難以起床.我們周圍的同學朋友中,不乏這樣"晚不睡早不起"的人,他們自認為保證了和"早睡早起"差不多的時間,至于睡眠的質量,也就不去計較了.

我們可以想到,睡覺很晚的人,睡眠的質量一定不會好到哪里去,因為他們往往不是自然醒來,而是因為必須起床才起來的.科學研究也表明,晚睡眠是不合乎人的身體節律的.勉強之下的晚些起床,雖然彌補了一些睡眠時間,但是沒有辦法彌補睡眠的質量,除非在白天的時候再適當地休息.

人的身體,大腦只有休息好了才能高效率地工作.休息並不是浪費生命,而是為了讓你在清醒的時候,做更多有效率的事.

伊蓮娜·羅斯福在白宮做第一夫人的12年里,要應付無數煩瑣的事務.但她每次在接見一大群人,或是要發表一次演說之前,通常都坐在椅子或沙發上,閉上眼睛休息20分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60多歲的丘吉爾卻能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的秘訣是: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點,看報告,口授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召開會議.午飯之後,他要睡1個小時,晚上8點的晚餐之前,還要睡兩個小時.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能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

任何一位還在學校念書的醫科學生都會告訴你,疲勞會降低身體對一般疾病和感冒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療家也會告訴你,疲勞同樣會降低你對憂慮和恐懼感的抵抗力.

芝加哥大學實驗心理學家傑可布森醫生認為,任何一種精神和情緒上的緊張狀態,在完全放松之後都不可能再存在了.這就是說,如果你能放松緊張情緒,就不會再繼續憂慮下去.所以,要防止疲勞和憂慮,你就要經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短短的一點兒休息時間,就能使你有很強的恢複能力,即使只打5分鍾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勞.愛迪生認為他無窮的精力和耐力,都來自于能隨時入睡的習慣."現代教育之父"何瑞斯曼,在他年事稍長之後也是這樣.當他擔任安提奧克大學校長的時候,他常常躺在一張長沙發上和學生談話.

經常休息,照你心髒工作的方法去做:在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就能使你每天的清醒時間多出1個小時.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有"竭澤而漁"或是"殺雞取卵"的愚蠢行為,以犧牲產能(雞)為代價來提高產出(蛋).我們往往更關心的是效率而不是效能,為了提高效率而忽視效能,這就削弱了我們取得成果的能力.而唯有產出與產能取得平衡,才能達到卓越的效能.很多人因為想多做點事而徹夜不眠,結果弄得精疲力竭,身體不適.而倘若好好睡一覺,效果則會截然相反,第二天可以精力充沛地做更多的事.產出與產能平衡是提高效率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成功者養成良好習慣的基礎.

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有永遠的經濟保障,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健康的身心和堅定的意志是我們達成目標的基礎,所以有規律地鍛煉身心,將使我們能夠接受更大的挑戰.靜思內省,會使人的直覺變得越來越敏銳.當我們在這兩方面做到平衡時,所有習慣的效能就會增強.這樣,我們將成長,變化,並最終走向成功.

工作,財富本身並不能給人保障,良好的思考,創造能力,才是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而健康的身心和堅定的意志,是達成目標的基礎,是接受更大挑戰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