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4節:大千吃相幾樣糟

No.3

大千吃相幾樣糟

據說牙簽的發明和釋迦牟尼有關,但這是不可能的,佛祖又不食肉,需要剔牙嗎?當然這是戲說,只是追究這個戲說的根源,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這句話實際上是在埋怨牙簽的發明,那麼牙簽有什麼過錯呢?

牙簽不過是個沒有生命的東西,有過錯的話,也自然是在使用人的身上.比如現實生活中,恰好一個"胃淺"的人與酒足飯飽,當桌剔牙的人撞上了,站在前者的立場,當眾剔牙之類的不雅,甚至是令人厭惡的舉動,就因為牙簽充當了幫凶.

餐桌上最大的不幸,是一桌美味尚未到杯盤狼藉,就有人抄起牙簽當眾剔牙.且不說從牙縫里出來的東西的走向,單是那齜牙咧嘴的動作,旁人再吃是絕對不可能了,更有甚者,竟順手將筷子當牙簽使.

有報道說,考古學家曾發掘出制作年代大概在漢末的黃金牙簽,看來早在公元3世紀,國人已開始剔牙了.今天的大小酒店,餐桌上和油鹽醬醋,一等作料平起平坐的,必有一個牙簽筒,酒店的檔次越高,牙簽及牙簽筒的做工也就越精良,但用途一樣.可做工再精良的牙簽,在餐桌上就動手,總是倒胃口的舉動,即使大家都吃飽喝足,在眾目睽睽之下齜牙咧嘴,也難逃不雅之嫌.

不知中餐發明牙簽到底是出于何種考慮,像西餐桌上,有些中餐桌上常見的東西就沒有,比如牙簽,濕手巾等.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匙,因為外國人把吃飯當成社交活動,濕手巾會擦掉化好的妝,沒有化好妝見人是對他人不禮貌的舉動.中餐則用濕巾擦汗抹油什麼的.當眾剔牙是一種不文明的舉止,對自己來講比較丑陋,相貌猙獰,對別人來說破壞別人食欲,倒胃口.所以在西餐桌上別找牙簽,更別弄巧成拙拿刀去剔牙.

至于狼吞虎咽的陋習,看了這樣的例子,你也許會膽戰心驚.

有一則報道說:一名在高明打工的男子,一天早晨在吃面條時,由于大口猛吃,竟沒有發現面條中一根長3厘米,帶有12厘米長黑線的縫衣針,將其連面條一起吞進喉嚨,針紮進下後咽壁軟組織中.

該男子當即使勁吞咽,想將"雜物"吞進肚子里去,不料越吞越痛,嘔吐不止.放射照片顯示,針已深深紮進軟組織,若不是黑線拖著,可能已游走到血液中去了.醫生在纖維鼻咽喉鏡下用鉗子鉗住線將針拖出.

于是醫生提醒市民,吃東西時切忌狼吞虎咽,這樣既不利于消化,還容易吃進異物.有的人一邊進食,一邊說話,這也不是好習慣,而應專心地細嚼慢咽,這樣才能促進消化.

其實不僅是從醫學的角度講,在生活禮儀方面,保持良好的進餐習慣,也是極為重要的.餐桌上的學問,一樣是需要我們學習的.尤其是在進食有湯的食物時,許多人都會難以控制地發出很響的聲音.有的人為了表現出自己對于生活的一種幸福滿足感,在進食的時候,習慣性地發出聲音來,而且聲音越大,似乎自己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就越充分.

這種形象生動的"有聲"表達,實際是完全不顧及周圍人的想法,也是一種比較幼稚的,粗鄙的方式.很多夫妻之間不和睦,竟然就是因為衣,食,住,行中這樣的小毛病導致的.注意你進餐時候的表現吧,不要旁若無人,盡管我們不用像達官貴族一樣,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保證自己舉止文明,令人賞心悅目.

餐桌上最大的不幸與悲哀,是一桌美味尚未到杯盤狼藉,就有人抄起牙簽當桌剔牙,或者咀嚼時張嘴"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