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4節:泛泛之交

No.21

泛泛之交

最近,智聯招聘就"職場上有沒有真朋友"作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認為肯定有的比例為39%,認為沒有真正朋友的占19%,2%的人則表示不喜歡交朋友,27%的人認為可能會有,但自己沒有碰上.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到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社會交際性質很強的人際交往中,大家對于彼此能否真正成為朋友所持有的態度並不樂觀.也就是說,所打交道的人,多半是停留在泛泛之交的水平上,一般情況下,難以將內心更多的東西交給他人.

由此,有關方面的研究認為,我們的社會,已經越來越冷漠了,尤其是在都市中生活的人群,甚至普遍存在"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現象.這樣下去的結果,只會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沒有安全感,幸福感,快樂感,成就感.因為大家都將自己的內心,有限度地只向很小的空間開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已經越來越功利了,要是從你這里撈不到好處,就和你沒有共同語言.

實際上,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職場上交朋友,出于純個人功利性動機的比例並不高,在這項"職場朋友的好處"的調查中,21%的人認為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幫助;11%的人認為對公司業務開展有幫助;12%的人認為可以一起創業闖天下;而認為職場朋友之間可以相互交流信息,互通有無的比例高達29%;遇到困難可以互相鼓勵的比例也有27%.

關于"交朋友最看重什麼"的調查顯示,在"人格魅力"這個交友基礎的問題上,認為"正直,誠實"等品格最重要的人最多,占19%;認為有共同追求的占10%;因為才華和能力而彼此欣賞的占14%;人格魅力占16%;互相之間的幫助占17%;客戶資源的共享占4%;彼此不具備競爭關系占21%.可見,傳統的道德追求,在交友中還是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的.

誠然,生活中的朋友≠職場上的朋友,而且大多數人也認為,這是兩種類型的友誼,要將二者混同,或者認為二者差異不大,可以很好融合,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33%的人認為,兩種友誼"應該可以"共存于一對兒朋友之間,絕大多數人不是認為很難,就是認為多半會失敗.現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大多數人的生活和工作,分開成為兩個不同的交際圈子,在每個圈子中,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朋友,盡管其中難免有少數"交集".尤其是後者,泛泛之交的情況,就更為普遍.大家好像商量好了,只是共同玩一次,一段游戲,彼此謹慎地遵循一些規則而已,不需要也不必付出真的感情,事情過後,也用不著計較什麼.

正是因為持有這種想法,大多數人選擇職業上的朋友時,認為選擇同級別,不同部門的朋友,要比選擇不同級別,相同部門的朋友要好,這正好可以說明:"職場友情"更加具備良好的共同基礎,不應該成為人與人泛泛之交的理由.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工作中緊張的工作節奏,使得奔波于兩點一線,朝九晚五的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和同事在一起.由于工作上的關系,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比較多,容易成為互相安撫工作煩惱和挫折的朋友.另外,人們(特別是男性)不願意把辦公室里的問題帶回家,而選擇在朋友之間交流.加上項目運作和團隊合作在工作中變得日益普遍和重要,當工作關系上升到朋友關系後,溝通合作會更加高效,這一切都加速了辦公室友情的升溫.

如果在良好的同事關系的基礎上,再增添上真誠的情感,穩固的朋友關系的建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而且真正交心的朋友,即使不常見面,或很久沒有聯絡,也不會忘記對方的存在.如果僅僅是職場上或生意上的朋友,在有很多業務或經濟利益上的關系時,相互會聯系密切;一旦和公司職位脫開,沒有了業務聯系,關系就會慢慢淡化,這其實也是一種人情,精力的損耗.

當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你的工作效率,工資都有了變化,自己的內心卻像一個毫無改變的過道,甚至只是留下垃圾,沒有閃光的記憶,那將是多麼悲哀啊!

在尋求改變物質生活的同時,別忘了也要用心經營你的內心生活,那是一個更值得經營,更需要經營的地方.

每每忙忙碌碌,回頭省思,發現自己的內心,像一個毫無改變的過道,甚至只是留下垃圾,生活如同一潭死水,那麼就要好好經營你的內心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