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2節:臨時抱佛腳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假如你還在一味地埋頭于書本當中,請務必投身于社會實踐中去吧;假如你已經厭倦了源源不斷地實踐並且覺得毫無頭緒的話,那你不妨停下來好好學習理論知識,踏踏實實鑽研一下書本.總之,實踐與學習合則兩利,分則兩弊,孰好孰壞,相信你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判斷,那麼就趕快采取行動吧.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實踐與學習合則兩利,分則兩弊.

No.30

臨時抱佛腳

"臨時抱佛腳"一詞最初出自唐朝孟郊的《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意思是年老才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後來人們就把平日不早作准備,到事情緊急時才匆忙想辦法稱作"臨時抱佛腳",有時也說成"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這句原本是說一些佛教信徒平時不虔誠,臨到有所求時就抱著世俗功利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信仰,現在,已被廣泛用來比喻平時不努力,不提前准備,事到臨頭才進行突擊的各種事情,用在學習上尤其貼切,形容人學習不用功,到了考試時臨時開夜車,發奮努力.不管是學生還是其他人都能引起共鳴,因為有這種壞習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絕大部分人在當學生時都有這樣的經曆,平時學習吊兒郎當,上課三心二意,做作業馬虎了事,到了快考試的時候才開始看書,複習,做題,借同學筆記複印,甚至千方百計問老師重點,總之是極度焦慮,這就是典型的"臨時抱佛腳".

很多人將這種不好的學習習慣帶到了進入社會以後的學習中,不僅僅在職稱考試,資格考試中"臨時抱佛腳",還在生活中的小事上"臨時抱佛腳",往往失去了很多良機.

何平是某公司的一個技術人員,由于是名牌大學出身,而且天性聰穎,因此很快就在公司的諸多同事中間脫穎而出,領導很器重他,經常叮囑他繼續好好學習業務,大有栽培之意.然而,何平並沒有在意,心想:以我的聰明才智,到哪里都是一塊寶,也就得過且過起來.不料不久之後機會從天而至,公司決定選一個技術人員到總公司去,為此公司組織了一次選拔考試,只要能在考試中拿到最好的成績就能被選中.何平趕忙翻出一大堆專業書"抱起佛腳"來.考試前,何平滿以為自己勝券在握,沒想到結果一出來,他就傻眼了,高舉榜首的竟然是平時大家公認的傻小子兼書呆子小劉.後來何平才知道,小劉雖然天分不高,也不是名牌大學畢業,但平時一直在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一個是"閑時燒香",一個是"臨時抱佛腳",孰好孰劣一對比結果就知道了,何平為自己失去的機會懊悔不已,但這都是他自己釀成的苦果,只能自己吞了.實際上,在平時的生活中,這樣的結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晴天准備雨傘,免得下雨時不能外出;白天准備手電筒,以便黑夜可以更好地行走;平時就要運動,要保健,不能受寒受暑,因為一旦生病了,不但自己要"抱佛腳",還會增加家人,朋友的麻煩.

歸根結底,"臨時抱佛腳"的心態和習慣產生的原因很多."臨時抱佛腳"是一種僥幸心理,認為只要通過短時間的努力就可以取得預期的成績,認為不必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就能獲得比較好的收獲,但學習面前沒有不勞而獲者.

所以,解決任何事情都不能有"臨時抱佛腳"的心態,而應該早作准備,所謂"不預則廢"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那麼,怎樣才能在學習上完全告別"臨時抱佛腳"的惡習呢?

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學習規律.學習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就像高樓大廈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樣,學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在平時不斷地努力,所以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學習就是要發揚這種駑馬的精神,平時不斷進取,即便每天只學一個小時的英語,一年加起來的效果也會非常顯著,這樣,只要平時少玩,面對考試就可以達到"大考大玩,小考小玩"的境界了.與其考試前拼死拼活成績還不理想,不如將壓力平均分散到平時的每一天,這樣平時不累,考試不緊張,還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聰明的你還會"臨時抱佛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