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6節:求職應聘抓瞎

第4章

快樂工作法則

No.34

求職應聘抓瞎

現在已經不再是那個"鐵飯碗"的時代了,求職找工作,早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面對五花八門的就業崗位,應聘要求,作為一個求職者,往往會茫然無措.即便是大致上能決定自己可能從事的職業方向,選擇具體的工作,也仍然是令人頭痛的事情.因為任何事情都難以十全十美,讓人可以毫不猶豫非它莫屬,所以需要權衡利弊.就是在這個時候,選擇的痛苦呈現出來了,最後的結果差異,也讓選擇變得重要起來.

大多數人在求職時,心中都有一定的價值判斷,比如合乎自己的興趣,優厚的薪酬,良好的工作環境,最利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等等.一個考慮不成熟的求職者,在這個時候,便會像無頭蒼蠅,在喧鬧的招聘會場,只好抓瞎一般,最終還得痛苦不堪,這顯然是和快樂的人生追求相悖的.

人要想永遠得到快樂,首先必須作一項重要的決定,就是善用人生所給你的一切.如果你確實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標,並願意奮力去做,在此過程中不斷摸索有效的方法並適時調整做法,那麼人生就沒有任何做不到的事.多數獲得顯著成功的人,都必然是遵循了上述的說法,或按照"必定成功公式"的步驟.其實,大多數人的職業生涯,就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叫比塞爾的小村莊.傳說,村里從來沒有一個人走出過大漠,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這塊貧瘠的地方,而是嘗試過很多次都沒能走出去.英國皇家學院的院士萊文對此感到很奇怪,他來到該村子向這兒的人詢問原因,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結果總是轉回出發的地方.

為了證實這種說法,他嘗試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萊文非常納悶,比塞爾人為什麼走不出來呢?為了進一步找到原因,萊文雇了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而萊文自己收起指南針等現代設備,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後面.十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800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這一次萊文終于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斗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里,一個人如果跟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方圓上千公里沒有一點參照物,若不認識北斗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這個與萊文一起配合的青年就是阿古特爾.阿古特爾因此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多年以後,他的銅像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基座上刻著一句話: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職場也如同撒哈拉大沙漠,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就像要走出這沙漠一樣,每天的工作都是處于走向成功的起點,而關鍵在于確定職業方向和目標.

俗話說:你能看多遠,便能走多遠.很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找工作的目的只是為養活自己,或者當做過渡階段,抽時間考研,從不考慮生活質量和工作發展方向,更談不上對自己的未來作詳細的規劃.每個人在職業生涯中都會遇到危機,有競爭的危機,也有失業的危機,注重職業生涯規劃,常常關注行業熱點和了解後起之秀,及早發現自己的職業目標,並盡可能匹配自己的工作,才不會在危機來臨之時抓瞎.

職業生涯設計絕不僅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對每個剛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學生來說,職場新人步入工作的頭幾年,是其樹立職業意識或創業觀念的關鍵時期,學會根據自身條件設計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合理籌劃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至關重要.

要想成功,首先必須作決定,制定高遠的追求目標,決定掌握自我的命運不受控于環境,決定采取何種行動以及如何繼續堅持,種種決定作得好,你便能成功,作得不好你便會失敗.把你的目光放遠大些,沒有哪個人或企業是因為短視而成功的.

只有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不至于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才不至于像無根浮萍一樣隨波逐流,才能走向成功.

一個考慮不成熟的求職者,往往像無頭蒼蠅,在喧鬧的招聘會場到處亂撞,沒有目標地亂撞,注定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