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48節:搞小團體

No.43

搞小團體

工作的時間長了,相處的人們就會自動分成不同的圈子.這些人數不一,性情不同的同事組合,就是一個個利益有別的小圈子.出于整體上的團結,幾乎所有的單位都是反對拉幫結派的.但是,無論是在公司的高層,還是在公司的基層之中,這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有人給咨詢專家寫了這樣一封信:"年前我們部門換了一個新上司,他開始上任時,我們部門很多人就不喜歡他,因為聽說他總喜歡在單位拉幫結派,在我們公司影響不好.盡管這樣,他很會處理各種關系,做人八面玲瓏.現在他來我們部門有三個多月了,經過我們的觀察,他的確是一個喜歡拉幫結派的上司.他對那些整天圍著他轉的人,委以重任,部門的小金庫也由他的親信把控,他們整天吃吃喝喝.因為是部門主管,他有簽單權,說給誰報銷什麼就報銷什麼,說給誰報銷多少就報銷多少,我們很看不慣.這樣的工作環境實在影響人的心情,我就想到其他部門去,但公司人事說要換職位等年底再說,現在沒有空余職位."

這是一個面對搞小團體的上司,憤怒不滿但是又不知怎樣辦才好的人向專家發出的求助信.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很有正義感,做事剛正不阿,不喜歡巴結權貴,也看不慣領導這一套的人.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之中,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指出,這個人將會因為和領導的關系不睦,而影響到自己的利益.

上司喜歡拉幫結派,將財權交給親信,排斥異己,可謂精通辦公室政治之道.這樣的上司有一個共同點:對上扶得平,對下擺得平.他能夠擔任領導職務,肯定和上級領導有不錯的關系.從整個公司的角度來看,他肯定是某位領導的親信,也是某位領導在這個部門的代言人.他也有自己的一幫兄弟,平時靠利益聯結在一起.所以,和他直接沖突,能否和他抗衡,是需要考慮清楚的.這時候,既不能向同事表示不滿,因為可能會有人向上司彙報,也不要立即要求調換部門,因為這樣做,可能會得罪新上司.

對此,我們首先需要忍耐,以靜觀其變.也許有另一派勢力會制衡他的力量.但現狀是他還在掌握著權力,人不能立刻改變環境,所以還是要和上司盡量周旋,不要成為他的眼中釘.同時,做好周密的計劃,既不陷進汙泥中,又能創造相對安全的生存空間.當然,這是權宜之計,也是比較現實的對策,可以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在此需要提出的是,對于一個剛剛進入新的工作環境中的新人,最開始的步驟,是要避免很快就投身到某個圈子之中,因為你對整體的情況並不是很了解,進入到某個圈子之中,就意味著你的眼睛和耳朵被染上了顏色,限定了方向.既然在每個公司都有小圈圈,剛到新環境的新人,該如何生存呢?

先要區分情感小圈圈與合作小團隊.小圈圈的形成可能是情感上氣味相投,也可能是工作上互動合作.如果是情感型,就找機會加入共同話題;如果是工作型,就得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要顧影自憐,你應積極主動融入其中.

還要搞清楚層級關系.新人進到新組織,最怕搞不清楚狀況,找錯人問問題,自己覺得很怪,資深人員通常也不太喜歡莽撞的新人.先研究一下分機表,從那里可以搞清公司的架構.接著了解與工作有連帶關系的部門,弄清每個人的工作屬性.

再就是不要吝于投資情感.建議你善用午餐,下午茶時間,多和同事交流.

避免誤踩辦公室"政治地雷"也很重要.面對人事利益上壁壘分明的小團體,新人不要著急表態站隊.假如吃飯或閑聊時,聽到對某人某事的評論,記得只帶耳朵不要帶嘴巴,不要追查真相,更不要傳話,避免誤踩辦公室政治地雷.

因此,我們應該把握好交往的分寸,明確什麼時候以情感交流為重,什麼時候以工作需要為重.盡量少加入小團體,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人群就是偏向結合,因此要正視辦公室小團體的存在,但是我們應該明確什麼時候以情感交流為重,什麼時候以工作需要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