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節:第十二章(9)



我把手放在額頭上遮雨,跑到養心殿簷廊下,把額前濕發捋上去,面帶盈盈笑意跨入大殿,剛進門,頭霎時"轟"地響了一下,呆站在原地。

胤禛居中坐在案後,十三和張廷玉等大臣分坐在大殿兩邊,正在議事,十三以手掩口,遮住笑意;胤禛嘴角微翹了下,面色淡淡;張廷玉面色沉靜,端起身側的茶呷了口。其他大臣皆大驚失色,微張著嘴,悄悄看看胤禛,再瞧瞧我。

已過正午,殿外又沒有高無庸守護,我本以為就胤禛一人,不想卻有一干大臣在。我木木地呆在原地,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胤禛眼中掠過一絲好笑的神色,隨即吩咐道:"曉文,去知會高無庸准備雨具。"

我飛快地瞟了一眼,暗暗記住人數,轉身快速向外走去。

我靠在偏殿的牆上,撫住心口,暗責自己,這些日子真是越發的不當心了,昔日的謹小慎微在我身上再也尋覓不出,暗暗籲出口氣,去找高無庸准備雨具。

雨水已在地上彙成小溪,我正欲走下台階,小順子已領著兩個小太監抱著蓑衣和油傘小跑了過來,見我在這里,小順子放下手中的蓑衣,打了個千兒道:"姑姑,皇上正在議事,你要稍等一會兒。"

我微微頷首,問:"雨具可備夠了?"

小順子笑著回道:"姑姑放心,只多不少。"說完,他壓低嗓子輕聲指揮小太監把雨具碼在廊下,然後揮手讓兩個小太監退了回去。

小順子笑道:"姑姑,你還是去偏殿茶房等吧,待議完事,奴才去叫你。"

我道:"高公公怎會不在?"

小順子見我面色古怪,忙肅容道:"皇上同大臣們一直在議事,午膳還沒用,皇上吩咐高公公准備去了。"

我道:"皇上議事時,殿門怎能不留人?"

小順子一呆,道:"皇上議事時,任何人不得靠近,沒有人會進去……"

我面色一緊,他慌忙噤了聲,飛快地瞅了我一眼,立在殿門前,再也不說一句話。

我靜靜站在偏殿門口等著。臨時決定來這里,本是想想些法子讓胤禛開懷,不想十三也在這里。不知今日有沒有機會問問十三,弘旺到底出了什麼事,為何會發配到熱河。

我雙腿酸麻,斜靠在門框上,默默望著外面,天空已垂下雨簾,從上至下,仿佛是一條條白色長帶,絲絲縷縷,連綿不絕。

大殿廊下傳來紛亂雜遝的腳步聲,我忙閃身入內,待腳步聲漸遠,才走出來。小順子仍躬立在門口,我對他招了招手,他走到跟前問:"姑姑,有何吩咐?"

我道:"怡親王走了沒有?"

他道:"沒走,大殿中只有他和皇上。"

胤禛和十三站在殿中,胤禛用筆圈點奏章,輕語著,十三蹙眉看了一會兒,輕輕頷首,我站了好一會兒,兩人竟一無所覺。

我舉步上了台階,朝案上瞟了眼,案上是一幅大的地圖,雖不是很標准,但看輪廓,仍能認出是蒙古的邊界。

我探身過去,兩人均抬頭,胤禛笑道:"剛才去了偏殿?"

我訕訕地笑笑,點點頭,十三瞟我一眼,忍住笑,我想起剛才的事,面上一熱,轉身下了台階,坐在椅子上道:"你們忙你們的,不用管我。"

兩人相視一笑,複又低頭,邊看邊說,言語之中盡是"阿勒坦布拉格"、"色楞格"、"恰克圖"等一些繞口的地名,我覺得極是無趣,卻又不想打擾他們,往後靠去,仰起頭望著明黃色的殿頂。

紫禁城殿宇以黃紅兩色為主色,所有宮殿都是黃色屋頂,紅色的牆體。

黃色是五色之一,《易經》上說"天玄而地黃",在古代陰陽五行的學說中,將五色與五方及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黃色為中央正色。《易經》又說:"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所以黃色自古以來就作為居中位的正統顏色,為中和之色,居于諸色之上,被認為是最美的顏色,明黃色袍服成了皇帝的專用服裝。

紅色也是主色之一,明朝規定,凡呈送皇帝的奏章必須為紅色,稱為紅本;清朝也有相似的制度,凡經皇帝批定的本章統統由內閣用朱筆批發,也稱為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