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 第二十九章 分析的結果(中)


除了事先知道分析結果的布林頓總統外,其它與會的人都鐵青著臉看著約克,默默無語.約克所說的這些情況,他們全都明鏡兒似的,甚至于了解得比約克還要多得多,可是,他們卻從來沒有認真地去想過後果,或者說,潛意識里,他們根本就不敢去想.

好一會兒,總參謀長鮑爾上將這才搖了搖頭,表示不能贊成約克的說法:"約克先生,你說的這些情況都對,我們也都了解,可是你說協約國必敗,美國必敗,我覺得有點兒危言聳聽.就算英法等國失敗了,我們美國也不可能失敗,我們擁有如此廣闊的戰略縱深,有著深厚的工業基礎,有著眾多的人口,而且,我們獨居一洲,與列強都挨不著邊兒,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保住北美洲不受侵犯.現在,我們美國的戰爭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我們有著上億的人口,可是我們動員起來的部隊卻只有四百多萬,除了空軍和海軍外,陸軍只動員了三百五十萬.就連這三百五十萬部隊,我們也沒有全派到前線去,除了在北面與英國人一起跟中國東北方面軍對峙的三十萬部隊,南面攻打南美洲的四十萬部隊,歐洲的一百二十萬部隊和非洲的十萬部隊外,在國內還有一百五十萬部隊沒有動用,這一百五十萬部隊一旦放出去,就有可能對戰局產生相大大的影響.如果放在南美洲戰場上,將勢不可擋,短時間內就可以占領南美洲.由此看來,約克先生的判斷有點兒過于武斷了吧."

約克搖了搖頭.看著鮑爾,好象看著一個一直不開竅的學生一樣:"鮑爾上將閣下,這一點我知道,現在協約國內部.除了我們美國外,沒有一個國家還有多余的兵力,這也是為什麼英法等國拼命壓我們派出更大量軍隊地原因.可是,上將閣下,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擁有一百五十萬的沒有動用的大軍,而中國人擁有多少呢?在烏克蘭暴動以前,中國起碼有一半的陸軍,四成地空軍都在國內,而他們的一百多萬預備役部隊.根本就沒有動用過.還有,上將閣下還忘了一件事情.中國人可以動用大量的雇傭軍.我們得到消息,單單日本就訓練了多達一百五十萬人的新軍.足以再組成五個集團軍群,而現在他們動用的只有七個而已,日本還有三個集團軍群仍然呆在國內,苦苦地等著中國人的召喚.還有,朝鮮族武裝還有一個集團軍群,雖然剛剛組建沒有多久,但也可以投入戰斗了,他們就算戰斗力不強,負責後勤是完全可以的.上將閣下還應該看到,中國人在占領的殖民地那兒實行雇傭軍制.起碼有一兩百萬殖民地平民正苦苦地等著這個難得的工作機會.撇開雇傭軍不講,就算發動了對俄羅斯的如此猛烈地進攻,中國軍方也只不過動用了十四個軍,包括王猛的三個軍.華北方面軍一直都沒有動用過,中原方面軍還有六個軍的主力部隊.至今還沒有離開中原一步.另外,中原方面軍剛剛組建地十五個軍中,除了派六個劃歸華南方面軍外,還有九個軍一直都沒有動過,也就是說.中國方面還有十八個軍共九十萬正規軍還在等待著戰斗的機會.憑戰斗力.上將閣下難道以為我們的一百五十萬部隊頂得上他們那裝備了大量裝甲力量的九十萬部隊?還有,我們的一百五十萬部隊中.有多少是國民警衛隊士兵,這一點上將閣下知道,他們有多少戰斗力,上將閣下心里更清楚,如此情況下,上將閣下還認為我們可以打贏中國人嗎?"


想了想,鮑爾上將仍然不服:"沒錯,按這樣算,我們是比不了中國軍隊.可是,我們還可以再動員幾百萬部隊啊.德國只有不到五千萬人口,卻動員了近五百萬部隊,英國,法國的情況也差不了多少.我們做為一個工業大國,軍工生產能力遠比這幾個國家強,如果我們願意的話,完全可以組織起一支上千萬人的部隊.有了這支部隊,試想一下,世界上那個國家還敢對我們動手?"

再度搖了搖頭,一臉學者相的約克對鮑爾的言行十分不滿,他認為,身為一支軍隊地總參謀長,不應該跟駝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里,他知道,鮑爾其實心里有數,只是嘴上不願意服輸而已,同時也想給軍方多少掙一些面子回來:"上將閣下,你認為,我們能召到多少部隊呢?身為一個美國人,你應該知道我們美國公民的特點.如果現在戰事順利,敵人聞風而逃的話,我敢保證,征兵站早就被那些士氣高昂的有志青年給擠滿了,別說幾百萬了,你就算真的想征用一千萬部隊,也是輕松地事情.我們美國與中國一樣,實行募兵制,所征的都是自願軍,而且工資相對來說比一般工作人員要高一些,對平民們很有吸引力.不過,這種吸引力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會陣亡,或者陣亡的幾率不大.而現在,如果在國內大規模征兵,而且征兵的目的就是為了同中國人作戰,你說,那些身體條件適合地人會為了一份工作而把命扔在戰場上嗎?上將閣下要是不信地話,你可以朝窗戶外面看一看白宮前面坐得滿滿當當的示威人群.現在美國國內,幾乎每天都有幾十起反戰示威游行,這些游行示威地反戰人士,會為了錢而加入軍隊嗎?反觀中國方面,他們中國人的凝聚力本來就比我們美國人強,他們的骨子里深受儒家盡忠報國思想的影響,為國效力,是他們份內的事情,他們真要想征兵的話,別說一千萬人,只要經濟承受得住,兩三千萬都可以,不管戰事是否順利,都影響不了他們報國的心,這一點,美國人做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