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迷途3



所有的線索均告中斷。所以邰偉奉命去局長那里彙報的時候顯得底氣不足,好在局長並沒有過多責難他,只是說不要放過任何細節,追查到底。

和走廊里郁悶的老趙簡單打個招呼後,邰偉一頭鑽進辦公室,一邊死命揉著太陽穴,一邊點燃一根香煙塞進嘴里。翻開案卷,邰偉一頁一頁地逐字看下去。

邰偉疲憊不堪地離開市局的時候已經接近午夜了。在一家路邊的餛飩店里,邰偉一邊喝著加了胡椒粉的熱湯,一邊看著筆記本上潦草的幾行字。

就在下午邰偉頭昏腦漲的看案卷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了方木。記得這個小子說過什麼“標記”、“需要”的理論,實在沒有頭緒的話,不妨按照他的說法試試。

刑事偵查的重要突破口是弄清凶手作案的動機,這樣可以把犯罪嫌疑人的調查范圍縮小。而犯罪現場的痕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凶手的作案動機。

女童虐殺案的與眾不同之處,大概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虐殺手段。作為一個成年人,殺死一個7歲的女孩,可以說易如反掌。凶手為什麼要費時費力地活活將金巧虐殺致死,並且在死後奸尸呢?如果說是要表達出凶手的某種特殊需要的話,那麼這應該是一個性心理變態者。

第二、錄像帶。凶手拍攝了死者金巧的下體特寫。這又是出于一種什麼需要呢?如果說是為了將來進行性行為時刺激性欲,為什麼僅僅拍攝了15秒,又為什麼要將其送至被害人家中呢?如果是出于一種收集或者收藏的變態癖好的話,女孩的下體並不能體現出被害人的顯著特征,對于凶手而言又有什麼意義呢?

第三、將尸體送至受害者家中。從以往類似的案例來看,這種行為多是凶手要表達一種挑戰或者炫耀的情緒。那麼他在挑戰誰?警方還是被害人的父母?

邰偉一邊吞咽著滾燙的餛飩,一邊竭力模仿著方木的思路,試圖分析凶手的心理特征。餛飩吃完,他也不得不承認,除了皺眉頭的模樣,其他的,是學不來的。

站在午夜清冷的空氣中,邰偉做了一個決定:不管面對多麼難看的臉色,他明天都要去找方木談談。

事情比邰偉想象得要簡單得多。方木並沒有像上一次那樣擺出一副生人勿近的嘴臉,只是小心地把寢室的門鎖好,就拿過案卷安靜地看。

“它的來源找到了麼?”幾分鍾後,他指指一張照片,邰偉湊過去一看,是裝著金巧尸體的那個紙箱,普通的adidas貨箱,印著三葉草的logo.

“沒有,還在找。怎麼?”

“哦,沒什麼。”方木又把目光投向那塊陶片的照片。

“這個呢?”看了好一會,方木又問道。

“這個就更麻煩了,全市很多工藝品銷售點都有賣,很難查出購買者是誰。”

“這塊陶片,什麼意思呢?”方木看著天花板,仿佛在自言自語一般。

“會不會是死者在現場與凶手搏斗的時候無意中撞碎了那個花瓶,然後抓在手里的?”

“不會,”方木搖了搖頭,“肯定是凶手在殺死了被害人之後,塞進她手里的。”

“為什麼?”

“你不覺得它太大了麼?”方木用手比劃著,“凶手殺死被害人,奸尸,拍攝錄像,這一系列行動中,他不可能沒發現死者手里抓著那塊陶片。”

“你的意思是,”邰偉想了一會,慢慢地說:“凶手把它放進被害人手里,是為了傳遞某種信息?”

“是啊,可是我不知道這信息究竟是什麼。不過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是陶瓷本身,二是這個英國陶藝家葛瑞森派瑞的作品寓意。後者需要查找資料,至于前者……”方木邊思索邊說,“我覺得可能與被害人的身份有關。陶瓷,有什麼特點?”

“嗯,比較硬,也比較脆。”

“我也是這麼想的,我覺得這可能意味著女性。”

“哦,為什麼?”

“這個問題一會再回答你,我們先談談凶手本人。我覺得這個人應該在25到35歲之間,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及藝術修養,經濟條件尚可。外表整潔,待人接物彬彬有禮。這個人存在一定的性心理障礙,這來自于失敗的性經曆。”

“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