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撲朔迷離 第六十九章 學者說蠱(下)



“蠱術跟上面的兩種巫術不同,聽說,這種簡易的巫術即使普通的苗人們都能制作。

蠱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蟲,後來,谷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據說,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先秦人提到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人的觀念和做法。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並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雖然蠱藥制作方法各異,但其主要成粉卻大同小異。《鳳凰縣志》曾經記載鳳凰的草鬼婆制作蠱藥的主要成粉是蛇、蜈蚣、螞蟻、蟾蜍等。草鬼婆將這些毒物收齊後露干,研成粉,用罐子裝了,在山麓之間藏匿一段時間後便成了蠱藥。而《懷化大辭典》稱靖州、晃州等地的造蠱者,是‘取蛇、蠍、蜈蚣、蟑螂、蜘蛛等藏于罐內,日曬雨露,使其自相吞食,獨存者曰蠱。’造蠱者將蠱曬干研粉,便成為蠱粉。誤食蠱毒的人,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短則數日,長則經年會心腹絞痛而死。

雖然蠱的毒性劇烈,但毒性卻難以化驗出來。《瀘溪縣志》記載過:1962年,縣公安局將從民間收繳的一些據說是蠱藥的藥品,送到北京有關部門化驗。化驗結論是:“經化驗無毒,不必訛傳。”雖然國家醫療部門否定了蠱毒,現代醫療設備也無法查出中蠱者身體到底是哪種功能受到破壞,無法證實蠱毒的存在,再加上,湘西卻不時傳出有人中蠱的事情,所以大家對蠱毒,甯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知情者外出一般都不輕意吃別人的食物,防的就是不小心中了蠱毒。”

楊局長有些生氣,這件件事情說起來,也只是個大概,到最後也沒有明確的結果,這不是糊弄人嗎?

韋方卻不是這麼想的,學者們的談話讓他對湘西的神秘之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疑惑,尤其是蠱術。

他問:“我聽說湘西每年都會有人莫名其秒死去,既然湘西的蠱藥無毒,那那些人又是怎麼死去的呢?他們真的是死于蠱毒嗎?”

學者說:“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認為湘西的還是落後地區,很多東西還沒有被現代科學所觸及,有的人可能並非死與蠱術,但是由于人們對蠱的恐懼,而將他強扣上‘中蠱’的帽子。”

韋方說:“我雖然覺得,草蠱婆彈指甲下蠱,量微,不足以取人性命,但是,那苗人練的蠱蟲,都是帶毒性的,怎麼可能檢查不出來呢?”

學者們說:“是很奇怪。可是現在練蠱之人少之又少,我們也沒有充足的後備力量,科研任務是舉步艱難呐!”

韋方皺了眉頭:“練蠱的人怎麼少呢?不是有草蠱婆嗎?”

眾學者又笑了:“你有沒有問過那些草蠱婆呢?”

韋方木然地搖搖頭。楊局長插了嘴:“那怎麼能問呢?萬一被下了蠱怎麼辦?”

眾學者皆是笑而不語。

楊局長仍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韋方知道學者們跟他打了個啞語。沒點探險精神怎麼做學術?韋方往下沉了一口氣:“好,我明天就去會會那些草蠱婆,湘西的秘術,就從蠱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