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節:古代遺址與神話(1)

古代遺址與神話

1

"夢幻般的夏王朝遺址?"

這是日本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報紙的頭版頭條,介紹了一份關于中國的考古學調查報告.

——真是如此重大的事情麼?

很多人都這樣問我,甚至連廣播電視台的人都上門來問.

"夢幻"這個詞惹人遐想;同樣,"到底有沒有夏王朝"這個說法也讓人疑竇重重.

以《史記》為首的中國古代史書,記錄了三皇五帝之後夏殷周三個世襲王朝的交替過程.只不過在這個時間段內,劃分神話時代和曆史時代的時間點成了一個問題.三皇五帝屬于神話時代,這一點基本沒有什麼疑問.

現代史學對于缺乏證據的傳說是持否定態度的.殷王朝的存在性就曾受到廣泛質疑.中國史學家中很少有人主張殷王朝不存在,但國外持這種觀點的人非常多,"不存在"一說基本已成定論.日本的白鳥庫吉(1865—1942)論證了"殷王朝虛構說"的合理性.大概從1899年起,人們開始關注甲骨,不久就確認了殷墟的存在.僅在二戰之前,對殷墟的發掘就進行了15次,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翌年——1950年開始,發掘工作得以再度展開.

甲骨上刻有文字.對殷人來說,所有事情都可以占卜,從氣象到狩獵成果,無所不包.所謂甲骨,指的是龜甲和獸骨.在甲骨上刻陰字,然後灼燒出裂紋,根據裂紋來判斷吉凶.舉個例子,想占卜"明天下不下雨",首先要把這件事情刻上去,這叫做"貞問之辭".鑽灼後出現裂紋,對此進行判斷的人叫做"貞人",由他來揭示結果.比如他在甲骨上刻了"明天下雨",這叫做"繇辭".有時刻字在"下雨"或"沒下雨"已經發生後進行,此時叫做"征驗之辭".這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被統稱為"卜辭"或"契文".

卜辭相當于現在漢字的遠祖,所以解讀卜辭並不困難.卜辭中,關于王的出入平安與否和夢兆吉凶的貞問比較多,提及王的祖先的也不少.由這些卜辭,人們知道了殷的曆代王名.如果和《史記·殷本紀》中的記述相對照,二者的王室世系基本一致.于是,殷王朝的存在性就不容置疑了.只是年代還需確認,不過可以推定,殷王朝推翻它的前朝是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之後世系延續了四百多年.

那麼,殷王朝創始人成湯即武王所消滅的"夏王朝",到底存在過嗎?

迄今所發現的甲骨文,僅有殷武丁前後到殷滅亡(推定是在公元前1028年)之間約二百多年這一部分.假如殷王朝持續了四百年,前半部分的記錄就缺失了.

我們和《史記》保持一致,用"殷"來稱呼這個王朝.不過,相較"殷"而言,現在的中國多用"商"來稱呼.《史記》中記載,殷的遠祖契,是舜的司徒,受封于商地,以"商"作為王朝的別名由此而來.雖然幾經遷都,但王朝子民都沒有停用過"商"這個自稱.

殷墟中不僅發現了大量的甲骨片,還有王都遺址及王陵,所以其存在性就有了確鑿的證據.但是之前的夏王朝的存在與否,則無明確的證據佐證.

最近,遺址的發現使報紙版面的討論氛圍活躍了起來.不過,僅就目前的這些證據還不足以斷言這就是夏王朝的遺址.在和夏王朝有關的遺址考察中,若有如甲骨文那樣的文字出土就好辦了,但目前還沒有相關的報告.遺址雖然被城牆圍起來,但是作為王都,還是被認為面積過于狹小.而反對者則認為,作為公元前2000年的王朝王都,規模大不到哪里去才對.按古代傳說所言,由禹開創的中國最早的世襲王朝夏,共十四代十七王(因有兄弟繼承等),持續了四百七十年.

暫且不管夏王朝有沒有存在過,真實存在的殷王朝的確推翻了之前的世襲王朝.無論甲骨文還是口頭傳承都表明,殷並不是曆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

甲骨文中的"夏"字,上半部分是個,頭上像是戴著鳥羽飾品,臉上像是戴著面具.在古代,領導人類群體的是上知天意的巫師."夏"字的上半部分說的就是這種巫師,而下半部分的"夂",描繪的是雙腳舞動的樣子."夏",指的是上知天意的偉大人物,也就有了"偉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