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4節:古代遺址與神話(4)

對于發掘出來的遺址,常規做法是在調查結束後將其重新掩埋,下次調查時再進行重新挖掘,以避免遭到風雨侵蝕或人為的損害.例如,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的殷墟就是這樣處理的.而半坡遺址展示給我們的是有房頂遮蓋的未掩埋原貌.居住區的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米,中央是公共集會場地,居住區外則是公共墓地和陶窯場.居住區內共有約200戶,周圍挖有上寬達6至8米的壕溝,而要越過壕溝外出,需用砍伐下來的樹木架設橋梁.所以可以認為,壕溝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猛獸入侵,因為人類可以通過架橋輕松地越過壕溝.

在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的居住地周圍發掘出一圈壁壘.發掘報告稱其殘存部分高度在3米以內,那麼原始的壁壘應該更高才對.仰韶居住區是為了防禦猛獸而挖壕溝,而龍山遺址卻從挖壕溝轉變為築高牆,顯然可見到了龍山時期,先民們還要防禦人類敵人的入侵.

為什麼還必須防禦人類的入侵呢?這表明財產已經開始私有化.在仰韶時期,同一居住區的人們共同享有在農耕,狩獵中獲得的物資.半坡遺址中有公共集會場所,先民們如果想要什麼東西,去那里領取就可以了,沒有囤積的必要.用壕溝圍起來的村子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有需求就取,無必要則不取.挨餓的時候,所有人會一起挨餓,長老們會在公共集會場所盡可能公平地分配物資.雖然我不想用已沾滿"汙垢"的術語,但這就是"原始共產社會",或者也可以叫做"非私有財產制共同社會".這一時期,富有不具備任何象征意義.比他人富有不能擁有任何特權,也不意味著會受到同村人的尊敬.獲得尊敬的是那些發明,改良工具的人.

半坡村的成年人死後被埋在壕溝外,小孩則被放入甕棺中埋在居住區內.然而也有例外,發掘報告稱也有小孩被直接埋入四面置有平板的矩形洞中,並沒有甕棺.一般認為,半坡村不存在階級,但人們在這里仍可注意到細微的階級萌芽.也有一種可能性是,這些幼兒之所以受到特別的處理,是因為跟原始信仰有關系.不過我認為,不管是埋葬還是其他活動,如果其中有例外,也就是人和人的待遇不一樣,就會給這個無階級社會增加裂痕.

用壁壘圍起來的龍山文化,其埋葬明顯體現出了階級差別.墓的大小不等,有剛能容下遺骸的超小號,也有長4米,寬3米的超大號.另外,在山東省甯陽縣堡頭遺址的120多個墓葬中,動物頭骨,陶器及其他物品等陪葬品最多的有160件,最少的一件也沒有.

龍山文化中已出現了貧富差距,這反映出階級已產生.大多數遺骸呈仰臥姿勢,但也有少數是俯臥的,一說這就是奴隸.

通過列舉貧富差距,階級制度,奴隸存在的可能性,可知原始共產社會在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這段時間內開始崩潰.私有財產制的時代已經來臨.

在龍山文化的墓葬中,僅有數量很少的幾例夫妻合葬.到私有財產制時代,夫妻合葬會讓人聯想到社會越來越傾向于以家族為單位,故此必然產生財產世襲制度.

促使原始共產社會崩潰的原因,應在于生產力的增強和生產工具的發達.前面已提到旋盤的例子,其實在龍山文化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更為精巧的石器,角骨器及貝制品;此外,能夠犁地更深,收割農作物更有效的石鐮,貝鐮等工具也出現了.先民們使用新工具,就可以挖溝掘渠,把黃河水引到更遠處,使耕地面積得到飛躍性的擴大.

剩余的產品被貯存起來.有大量剩余產品的家族,就會把這些產品視作自己的東西,作為財產世襲下去,這是必然的過程.

仰韶和龍山都在黃河流域,但在南方也發現了水稻耕作的良渚文化(浙江省),青蓮崗文化(江蘇省)等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通過放射性碳元素法測定,良渚文化距今約4700年,青蓮崗文化距今約5400年.

黃河一直被奉為中國文化的母親.但由于南方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存在,人們對南方文化獨立性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