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8節:土崩瓦解(7)

此時秦將章邯正在攻趙.項羽前去救援,在巨鹿擊敗了章邯.章邯率領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他在出征時聽到李斯被處死,覺得如果勝了,就必然會招來趙高的嫉恨而落個被殺的下場.自函谷關一戰以來,一直連戰連勝的章邯也在巨鹿一敗後決定聽天由命.嚴酷的法律確實有強大的力量,但也會把人逼向另一個極端,所以出現了這種現象.因為不管是誰,如果知道會被嚴罰,肯定會想方設法擺脫制裁.不過,項羽突襲了投降的二十萬秦軍,並在新安城南把他們全部坑殺.但他沒有殺章邯等幾名高級軍人,准備讓他們做攻秦的道路向導.

越來越多的造反軍加入到討滅秦的隊伍中來了.但被擁立的楚王——被稱為義帝——當著眾將領的面作了一個約定:

先定關中者王之.

郡縣制的脆弱已經完全暴露出來了,所以楚王和造反各將領都考慮恢複封建制.不言而喻,誰都想成為肥沃土地上的王.自然,成為天下之主的秦所傾力開發的關中土地——包括咸陽在內的遼闊土地是最好的.

這一次,趙高把大禍歸罪于二世皇帝胡亥,強迫他自殺,然後擁立在北方含冤而死的扶蘇之子子嬰.因無皇帝之實,此時的稱號被恢複成諸侯時代的秦王.

趙高打算操縱子嬰,卻反被其所殺,父族,母族,妻族被盡數殺死.應了那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子嬰即位第四十六天,造反軍出現在灞水河畔,但不是開赴函谷關的項羽,而是破武關的劉邦軍的身影.

子嬰以白馬牽白木車,坐在上面,脖子上掛著辮繩,向劉邦投降.據說這種儀式是諸侯投降時的慣例.

時間是子嬰元年(前206)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