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7節:土崩瓦解(6)

這就是二世皇帝的老師趙高,他也是知曉並參與密室陰謀的人,所以對李斯來說應該是最大的對手.可能二者都想收拾掉對方,但李斯並不把宦官出身,身份低賤的趙高放在心上.在搶先處死二世皇帝對手的同時,趙高以二世皇帝的名義逮捕了李斯,並予以處死.在冷血這一點上,趙高絕不亞于李斯.趙高深知,如果自己一直不采取行動,那麼早晚會為李斯所殺.從李斯的所作所為來分析,誰都會有這種看法.

李斯就因為這次大意,眨眼間就被人從世間抹去了.在不是吃掉別人就是被別人吃掉的爭斗中,李斯最終還是失敗了.

6

始皇帝死去的第二年,就發生了陳勝,吳廣的起兵.他們並不是秦所擔憂的六國遺民中的實力派,而只是所謂長工農夫的低級階層.他們是被征用為漁陽(今北京)守備軍的兵卒.兩人是屯長但不是指揮官,輪流負責照顧,管理同行的兵卒,說成當值更為貼切.他們必須在規定的日期到達漁陽,然而在途中因大雨阻擋而無法前進,無論如何也趕不上期限了.

關于秦"法"之嚴,前邊已經多次提到.遲到就是死刑.反正是一死,還不如揭竿而起,發起暴動,如果成功還可以出人頭地.

——王侯將相,甯有種乎?

這是陳勝的話.他激勵兵卒們,所謂王侯或將軍,宰相不是天生的貴種,我們也能做.

起兵完全沒有計劃,只是為了一個理由——下雨導致道路無法行走,故此不能趕上期限.不過,造反的消息一經傳出,馬上就集結了六七百輛戰車,千余騎兵,數萬兵卒,攻占了陳城.這座大城曾做過楚國三十七年的國都.

陳勝自稱陳王,而吳廣稱假王(副王).陳城中有叫武臣,張耳,陳余,周文的人物,其中張耳是天下知名的名士,秦統一後他隱匿身份.據說始皇帝曾以千金懸賞尋找,對陳余的懸賞是張耳的一半,即五百金.始皇帝死後,這些人在造反起事時紛紛出現.于是在長工農夫為主體的造反軍中,知識分子也慢慢地加了進來.人數是增長了,但所有人堆在一塊反而缺乏組織,互相之間沒有同志的情誼.如果說唯一的共識,那就是反秦的感情.他們都是在秦代最命苦的楚人.

被陳王任命為將軍的周文,率千輛戰車及數十萬兵士直指函谷關,但秦朝將軍章邯指揮的囚徒軍擊潰了這支造反軍.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武臣,張耳,陳余也應陳王的命令北上,將趙收入了自己的勢力范圍.趙因為也是為秦所滅,所以沒有抵抗.陳王命令他們從趙攻擊秦,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要進攻西方的秦,就必須要做好惡戰的心理准備.他們把目光投向同樣為秦所滅,處于東方的燕,沒多久就起了內訌,西征也就此擱置.吳廣因過于傲慢,被將軍田藏所殺,而自稱趙王的武臣也因零星小事被人殺害.

章邯取得函谷關大勝後,乘勢逼近陳城.陳王陳勝被自己的駕車侍者殺死,他在王位上待了僅僅六個月.

盡管陳勝,吳廣都死了,他們所引發的起義風潮卻未能被鎮壓下來,造反已經遍及全國.這時,項羽和劉邦登場了.

後面將會講述漢高祖劉邦.不過僅就此時而言,造反的主導者還是項羽.項梁在距離陳城相當遠的浙江會稽起兵,他父親項燕在對秦戰爭中陣亡.起兵的時候,項梁殺了秦任命的會稽郡守殷通,而砍掉殷通腦袋的就是他的侄子項羽.

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預言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意思是說,就算楚衰亡到只剩下三戶人家,如果秦被消滅,那麼滅秦者也一定是楚人.在對秦敵愾之心如此強烈的楚人中,項氏是武將中的名門,知名度要遠遠高出陳勝和吳廣許多.

此時,陳王的死訊剛剛傳到各地.當時滿布天下的造反軍都有呼應陳勝的意識.既然失去了造反的核心人物,他們必然會尋找新的中心.而最合適的中心,不言而喻就是項梁.在項梁身邊出現了一位叫范增的老人,他說陳勝的失敗在于自立,應該把楚的王族子孫立為王才對.于是項梁在民間找到了一個叫心的牧羊人,因是楚懷王之孫,于是立他為王.這個人正是反秦運動的象征.項梁奉楚王,在薛召集各路造反將領,其中以一軍之將的身份參加集會的人里面就有劉邦.時間是陳勝死去半年後,即二世皇帝二年(前208)六月.李斯被處死是在第二年七月,同年九月秦將章邯在定陶大破造反軍.在這場戰斗中項梁身死,于是楚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梁的外甥項羽為次將,繼任項梁的職位.不久項羽殺死宋義,成為造反軍事實上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