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42節:漢風起兮(4)

在清除元勳,功臣這件事上,呂後比高祖更熱切,前文已提到.高祖死後,她就把清理的重心轉移到能成為自己兒子的競爭者的高祖庶子們身上.

戚夫人最受高祖的寵愛,她所生的皇子劉如意自幼就被封為趙王.呂後召來趙王並毒殺了他,對他母親戚夫人施以極為殘忍的肉刑.砍斷手足,挖眼燒耳,逼她服啞藥而不能出聲,然後放到廁所里,取名叫"人彘"(人豬).惠帝被母親展示的這個人彘嚇出了病,一年多的時間里下不了床.

——這不是人能做的事情.我是太後的兒子,不能治天下.

惠帝說了這樣一句話.此後他沉湎酒色,不再關心政治.呂後有一子一女,女兒就是魯元公主.她讓魯元公主的女兒做了惠帝的皇後,也就是說,讓惠帝姐姐的女兒也就是外甥女做了惠帝的妻子.按呂後的想法,她期望呂氏的血脈能在漢王朝血統中越來越濃.但期望落空了,皇後未能產下子嗣.

惠帝在即位七年(前188)後死去.呂後命皇後張氏以他人之子為養子,立為太子.與漢王朝沒有任何關系的少年即位,呂後開始攝政.呂後的專橫還在繼續.非劉氏者本應不能封王,但呂氏一族被接連立為王,連女兒魯元公主的丈夫張偃都被立為魯王.

呂氏如此專橫,為何手握高祖千軍萬馬的將軍大臣們就容忍了呢?這是因為呂氏一族有呂後這個大後台.呂後黨中只有一位實戰將軍樊噲,他是呂後的妹夫,此外再也沒有其他厲害人物了.現在只需要等年事已高的呂後死去就可以了.如果為了劉氏而起兵誅滅呂氏,只能招致更多的混亂.值此建國還沒多久的關鍵時期,必須避免不必要的混亂.只要是時間能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必要白白浪費力氣.就這樣,呂後時代持續了八年.劉氏王如果不娶呂氏女她就不得安心.趙王劉友被強令娶呂氏之女為妻,但他根本不愛這位正妻,而是寵愛其他女子,惹得呂後大發雷霆.趙王被召至長安幽閉起來,不給飯吃,最後活活餓死,這事發生在她死的前一年.公元前180年七月,呂後終于死了.呂氏一族中雖然也有呂祿,呂產等人,但根本不是隱忍多時的劉氏武將們的對手.太尉(國防部長)周勃和丞相陳平很快就全殲了呂氏一族.周勃進入軍營,下令

——擁護呂氏的右袒,擁護劉氏的左袒!

這是個著名的命令."袒"指的是脫衣,顯露肩膀.強迫他們露右肩或左肩表明立場.軍中之人全部露了左肩.偏護,偏袒也被稱作"左袒",就是由此而來.呂後盡管有出色的策略計謀,卻根本沒有人氣.大概是對戚夫人的處理引起了人們的憤慨吧.

然後,宗室中誰將被奉為皇帝成了一個問題.誰都知道呂後擁立的皇帝和劉氏沒有任何關系.呂後總想著連皇帝也變成呂氏,但她連這點時間都沒有了.

登上帝位的首要條件是外戚要老實本分.已經有了王朝被呂氏攪得天翻地覆的前車之鑒,大臣們首先把這一條作為了選拔條件.

從順序來講,應該立高祖長子劉肥的兒子齊王劉襄.他在討伐呂氏一族時,在地方上率先起事.但是,齊王母親的娘家有個叫駟鈞的人,惡虐暴戾,被叫做"虎而冠者"——穿衣戴帽的老虎——聲名狼藉.于是齊王被排除出選拔對象.

高祖劉邦的兒子仍存世的只有次子代王劉恒和末子淮南王劉長兩人.按順序是代王,他母親的娘家薄氏名聲很好,代王本人也因仁孝寬厚的品行而聞名.

呂後死于七月.呂氏一族伏誅後,代王劉桓被迎回長安,九月即天子之位.當時仍然在使用秦曆,九月正值年末.十月就改了年號,稱為文帝元年(前179).後來在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漢廢秦曆,基于夏曆創建"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秦曆雖然不合理但近百年未改,除了人們已經習慣之外,還有其他原因.一是建國當初是沒有閑工夫來處理,二是到了從代王升遷的文帝和他兒子景帝的時代,為了讓人民休養生息,采取的方針是不做多余的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