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47節:榮光時代(4)

衛青為大將軍,曾七次率軍遠征匈奴,但是之後對匈奴戰爭的主角轉變為他的外甥霍去病.霍去病年僅二十歲時就率領大軍轉戰各地,大破匈奴軍.霍去病于二十四歲亡故,武帝極為悲傷,為他仿祁連山(甘肅省)的樣子修築陵墓.

衛青和霍去病的確是有才能的將軍.和後來的李廣利相比,他們有明顯技高一籌的軍事才能.然而也不能忽略,武帝為愛妃的弟弟和外甥配備了最精銳的部隊.另外,匈奴勢力削弱也是二人軍功輝煌的原因之一.冒頓單于在白登山圍困劉邦時,是匈奴最強大的時期.到了武帝初期,冒頓的孫子軍臣成為單于,但他在公元前126年就死了,相當于衛青奪回鄂爾多斯的第二年.匈奴因軍臣單于之死而起了內訌.軍臣立的太子是於單,但他的弟弟伊稚斜擊敗於單,繼承了單于之位.而於單則向漢投降.起內訌的事情說明,在此前匈奴就在不斷衰落.

4

這里簡單提一下張騫的西域之行.他的艱苦西行,使漢了解到西域的情況.西行的最初動機還是匈奴問題.

武帝即位的時候,有個叫月氏的部族被曾為手下敗將的匈奴打敗,月氏王的頭蓋骨被匈奴拿去用作飲酒器,于是雙方結下了深仇.有消息顯示,月氏有意複仇,正在尋找共同打擊匈奴的同盟.月氏原本在敦煌,但因被匈奴追擊而逃往北方.

于是武帝就考慮聯合月氏夾擊匈奴,開始招募派往月氏的使者.張騫自告奮勇,願意前往.出發的時候,武帝給了他一百多人的仆從隨行,其中有個出身匈奴的人叫甘夫.然而,張騫一行在河西被匈奴捕獲,時間是建元初年,那時匈奴正處于軍臣單于的時代.就這樣,張騫被扣留在匈奴十年有余,娶了匈奴女子為妻,還生了孩子.他被認為是個純粹的匈奴人了,于是對他的監視也不再那麼嚴密,張騫終于等到了恰當的時機,逃離匈奴.

月氏已經不在北方了,被烏孫趕到了西南.張騫在滯留匈奴期間就得到了這個消息.逃脫後的張騫沿著未知的行走路線,向西不停趕路,數十日後終于到達了相當于現在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市的大宛.月氏在相當于現在撒馬爾罕的地方.張騫由大宛經康居(約今烏茲別克斯坦東境),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月氏國.

雖然找到了月氏,但張騫的目的卻沒有達到.原因是月氏移居的中亞是肥沃之地,附近的國家都很弱,叫做夏的國也對月氏稱臣.被匈奴所殺的月氏王的未亡人可能就是月氏族的領導.但不管張騫怎麼勸說,月氏就是沒有和遠方的漢結盟向匈奴作戰的打算.也許是已經不想重複那樣慘烈的戰爭了;或者也可能是佛教在此時已傳入這個地區,和平的思想開始傳播.

張騫在歸途中被臣服匈奴的婼羌族抓住,又被扣留了.不過匈奴因軍臣單于之死而陷入內訌,他好不容易乘隙逃脫,時隔十三年後回到了長安.盡管和月氏的軍事同盟沒有成功,但張騫帶回來的情報在以後的對匈奴政策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他因此功勞被授予博望侯的爵位.《史記》中說,在那之後,向外國派遣的使節都被稱為博望侯.張騫是個值得稱贊的人,他因品格高尚而得到了異族人的信賴,于是異族人也都信賴漢朝使節.

張騫在大夏(從阿富汗到中亞之間的商業國家)看到了四川邛出產的竹杖和蜀布,這是經由身毒(印度)而來的.于是我們知道,從中國西南經由印度存在貿易路線.漢為了平定南越,對夜郎國加以懷柔,但很快就對這個地方失去了興趣,中止了工作.夜郎是個西南小國,國主曾詢問漢朝使節:"漢和我們夜郎哪個更大?"這個故事很快就流傳開來,"夜郎自大"的成語便由來于此.根據張騫的報告,漢再度著手西南夷工作.這意味著不只是為了平定南越,還要開拓新的貿易路線,以避開匈奴的勢力范圍.

張騫親自作為使節前往烏孫國,商談和親的事情.烏孫在現在中國新疆的伊犁地區,漢考慮如果讓他們再向東移居,與漢和親,就能牽制匈奴.百聞不如一見,和張騫同行訪問長安的烏孫使者回國後報告了漢的強盛,于是和親就被定了下來.漢和烏孫交換了公主.送往烏孫當烏孫王妃的,是因罪被處死的江都王劉建(武帝的侄子)的女兒,名叫細君.漢還向烏孫派去了幾百名官員,仆役,宦官等隨行.烏孫王因已年老,就讓細君做了自己的孫媳婦.細君生下了一個女兒.她思鄉不已,郁郁寡歡,唱的歌也讓人心感悲涼.歌的結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