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60節:漢之滅亡與複興(6)

更始帝政權更關心的是每天召開的宴會,而不是讓在戰亂中疲憊不堪的人民休養生息.王莽的亂政即便偽善,但好歹目標是聖天子的政治,而更始帝卻連這個理想的零頭都沒有.正因為期望很大而踐約未能實現,所以人們的失望也很大.對更始帝政權絕望的聲音立刻傳遍四方.

和更始軍旗鼓相當的造反勢力赤眉軍怎麼樣了呢?這已經是數十萬的大軍了,將領們對統率這樣的兵力有心無力.大部分人的故鄉在東方,可以說是歸心似箭.然而如果全部解散的話,赤眉軍就會煙消云散.野心勃勃的將領們打著如意算盤,想充分利用這好不容易才集中起來的兵力.正在此時,更始帝政權失去人心的消息傳來.于是赤眉軍將領們自然就產生了取代更始帝的野心.

盡管如此,赤眉軍還是缺乏核心.在王莽亂政中得到深刻教訓的人們還是在期望著漢王朝的再現.提起赤眉軍精神上的紐帶,那就是對城陽景王的信仰.城陽景王是漢高祖的孫子劉章,他在誅殺呂氏時一馬當先斬了呂產,因而在山東地方被當作戰神祭祀,成了民間的信仰.赤眉軍從城陽景王的後裔中挑了一名叫劉盆子的十五歲少年,扶植他登上了天子之位.劉盆子的父親式侯劉萌在王莽時被廢侯,因此在之後出生的盆子在動亂中未能受到教育,是個牧羊童,連讀書寫字都不會.據說他突然做了天子,在受到眾人禮拜時完全被嚇壞了,差點哭起來.

赤眉軍擁立劉盆子攻入長安,更始帝在逃亡後又故作沉著地回來,被封為長沙王,不久就被縊死.不過赤眉軍政權比更始帝政權還要糟糕.他們為了把歸心似箭的軍眾拉到長安,說那里有很多財寶,去了就能得到榮華富貴.而進入長安後赤眉軍眾卻發現,財寶已經被更始軍掠奪一空,連食物都沒了.赤眉軍在長安停留了三個月,糧食也吃光了,因此為了尋找糧食移師向西.打算利用軍眾力量的將領們知道,如果東行,軍隊就會自然解散,所以誘導他們一直向西.然而西邊已經有了自立為王的隗囂,他率軍輕輕松松就擊退了饑寒交迫,意氣消沉的赤眉軍.

赤眉軍回到長安,可還是沒有糧食.事已至此,二十萬赤眉軍眾只得東歸.而在歸途上等待他們的,是平定了河北的劉秀.赤眉軍立少年天子的更始三年(25)六月,劉秀也于同月登基,改元建武.東漢王朝宣告誕生,但天下還在動亂之中.

劉秀在殺了自稱天子的王郎之後,挨個降伏了河北的流匪團伙.其中最大的一個團伙叫做銅馬軍,因其首領被封為列侯,軍眾被合並,于是那個地方的人稱呼劉秀為"銅馬帝".而那些銅馬之下的造反團伙是因赤貧而起義的,所以劉秀赦免了他們.

十余萬赤眉軍在宜陽被等候多時的劉秀降伏.劉盆子雖即了帝位,但是被強迫的,本人沒有任何野心.劉秀赦免了他.赤眉軍的將領們也被赦免了.

劉秀——這個時候應該稱他為東漢的光武帝了.他在打敗王郎後,把邯鄲堆積如山的文書付諸一炬,根本不閱一字.和王郎有書信往來的人們,本來一直在擔心會被懷疑與其關系親密,這下子就放心了.不得不說,劉秀收攬人心的手段非常高明.

但是,只要被認定是有野心的危險人物,劉秀就絕不放過.戰勝王郎的主因在于把真定王劉楊拉入自己一方.光武帝在即位第二年,就以謀反的罪名殺了此人.劉楊是光武帝之妻郭氏的舅舅.前面提到,劉楊比光武帝更接近漢代皇統,或許有人有擁立劉楊的動向.勝者留下的記錄不能全盤都信,所以應該認為,他有可能是被光武帝暗算了.

赤眉軍的將領雖被赦免,但樊崇和逢安兩人後來因謀反之罪而被處死.不過徐宣和楊音等其他赤眉軍將領得以安度天年.


光武帝是個知識分子.年輕的時候他在洛陽太學就學,想著自己最多做個執金吾(警察總監)就滿足了.他還是個多情種子,娶了新野縣出身的絕世美女陰麗華做妻子.政治策略上娶劉楊的外甥女為妻是在初婚的第二年,按現在的說法就是重婚了.

赤眉軍以及源自綠林系造反團伙的更始軍,可以說是因為欠缺知識分子而失敗的.如果有通曉曆史教訓的知識分子的意見,兩軍進入長安時的暴行是可以避免的.據說赤眉軍將領中識字的只有曾經做過獄吏的徐宣一人.

曾是太學儒生的光武帝在亂世中光芒四射.兄長劉被殺後他能隱忍不發,可能還是學問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光武帝的軍隊紀律嚴明,是因為他深知人們在亂政,暴政和無法無天的軍隊的交相壓榨之下,生活是多麼的困苦,對能帶來秩序的救世主是多麼的渴望,而且他也能客觀地審視自己.

更始,赤眉被消滅後,就只剩下隴(甘肅)的隗囂和蜀的公孫述這兩個地方軍閥.

建武九年(33),隗囂病死,他的兒子隗純接任.次年,隗純投降.建武十二年(36),公孫述戰敗而死,蜀並入東漢的版圖.就這樣,東漢鞏固了王朝的基礎.攻隴時,光武帝曾向前線的部將岑彭送去書信,說

——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成語"得隴望蜀"的出典.對欲望無止境作自我反省的說法,確實是光武帝式的章句.

本書精華已連載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