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3節:互不相干的鄰居(2)

魏景初二年(238),倭女王卑彌呼派遣大夫難升米赴魏請求朝貢.關于卑彌呼統治的邪馬台國,一說在九州,一說在近畿.眾所周知,戰後對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沒工夫感受相互的體溫……

中國人的日本人觀,以《魏志·倭人傳》為原本,此後的史書,多以此為根據.日本人的性格被普遍描述為:

——聚會時無父子男女之別.

——性嗜酒.

——婦人貞節,不善嫉妒.

——少紛爭.

——少盜賊.

史書上記載的都是突出的特征,太普通的特征都被舍棄了.特別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又是以文章簡練著名.因此,《三國志》中的日本人觀,是選取了日本人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與中國相比,顯得怪異,或是作為蠻夷之國來說不可思議.作者把自己感到吃驚的東西寫了下來.

例如,寫"少盜賊"時,驚歎:

中國盜賊都這麼多!

或是另一種驚異:

這不是與中國一樣嗎(蠻夷之國本應該盜賊更多才是)?

這種驚奇感,是記錄的原動力.

不論如何,明治以前,兩國只通過文書和傳聞來交流.皮膚與皮膚相互接觸,感受對方的體溫,這樣近距離的接觸還很少.

"元寇"時,雙方剛一打照面就兵刃相見,擦肩而過,殺氣倒是傳達到了,卻沒工夫互相感受對方的體溫.

明治以前,僅有的一次,日中兩國各派數萬人,長期血肉相搏——那是豐臣秀吉對朝鮮出兵,即所謂的文祿,慶長之役.

日本將士第一次遭遇中國人——不是書上的,而是活生生喘著粗氣的中國人.從遼東的軍營被派到這個戰場的明軍將士,大部分也是第一次聽到"日本"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