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0節:鄰人(8)

這樣列舉下去,會讓人覺得怎麼回事?全都不一樣.不過,中日雙方也有保持一致用同一個名的,那就是"排球".

拿手好戲

在日本獨特的風俗中,本來從中國傳來的很多.

相反,看起來很相似的,卻不是傳來的而是本國獨特的東西也很多.同樣是季風地帶的農耕社會,雖然各有各的風俗,但當然也有些類似的地方.

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語》里的很多內容翻案自中國小說,只有《吉備津的釜》,《蛇性之淫》以及《夢應的鯉魚》等似乎比中國的原創還要描寫得精彩.

從別處借來主體,再加以打磨,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戲.這並不是件壞事.

立春的前一天叫"節分".驅鬼的風俗,也是從中國傳來的.中國叫做"打鬼",要進行三天,帶著長角的動物假面的怪物,在人群中手舞足蹈.

在日本撒豆子,把鬼攔在外面,中國用皮鞭驅鬼.似乎在哪里讀到過,撒豆子是室町時代從明朝傳來的習俗,到底是不是呢?至少清末似乎還沒有向鬼撒豆子的習慣.中國很大,各地有各地的風俗,至少我聽到的是這樣.

不過,結婚那天,嫁出女兒的人家,有向新娘扔米,麥子,豆等谷物的習慣,這象征著"一輩子不愁吃".依此類推,向鬼撒豆子,就是"吃豆子吃飽吧".

我覺得,豆子可能是代替石頭向鬼扔去的.

立春是從中國傳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三月的女兒節和五月的端午節,盡管是另一個系統,但也是中國傳來的節日.不管是端午,重陽,還是二十四節氣的清明,谷雨,白露等,都有非常優美的名字.

日本有而中國沒有的節日是二百十日,八十八夜等.這讓人覺得,日本人明明很感性,為什麼就這樣用數字草草命名呢?

從立春開始第二百十日,是台風季,這個節日是為了提高人們的警戒心而設的.這麼說來,"二百十日"的發音nihyakutoka聽起來很響亮,有警告意味.

八十八夜還是從立春開始算起,俗稱"別霜",從此夜後,不再降霜,可以插秧了."八十八夜"的發音Hachijyuhachiya聽起來就像是夏天將近,喜不自禁.

雖說是數字,也不能說是毫無風情.

日本出現這樣獨特的節日,是因為當時中國的中心華北與日本的氣候很不同.

雖然采用外來的東西,但絕不是囫圇吞棗,而是加工之後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在創造節日這一點上,日本人的拿手好戲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炮·鳥銃

豐臣秀吉出兵朝鮮,明朝派出救援兵南下.

最終,秀吉死去,日本軍撤退.戰爭也許就是這種東西,但不得不說,這次戰爭毫無意義.

日中兩軍,雙方都有勝有負.追究勝負的原因,十分有趣.

小西行長未固守平壤,是因為明朝將軍李如松用大炮攻擊.

李如松認為日軍很弱,繼續追擊,這次沒有帶沉重的大炮,本來炮兵也不是他的直屬部下.但是,他一路緊追,在碧蹄館被日軍大敗,被日軍的鐵炮隊打得落花流水.

也就是說,日軍以鳥銃勝,明軍以大炮勝.

洋式的大炮和鳥銃都是十六世紀由葡萄牙人帶來的.葡萄牙人到達中國比日本早二十九年,大致是同一時代.

日本種子島采用了鳥銃,似乎對大炮沒有顯示出太大興趣.

中國引入了葡萄牙的大炮,稱為"佛朗機炮",對鳥銃沒有太大興趣.與秀吉軍對峙的時候,明朝軍隊也沒有鳥銃隊.

更早的時候,"弩"這種厲害的武器傳到日本.在日本曾經發掘出弩,但日本人似乎不常使用.

超弩級,顧名思義,是巨大的石弩.形體巨大,好幾個士兵才能操作一台弩.

日本人從來就不喜歡這種粗放,而且得好幾個人共同操作的工具.大炮也是如此,好幾個人要看著一門大炮,這樣一來,就顯不出個人的技巧了.倒不如把個人的技巧磨煉到極致.這樣看來,鳥銃比大炮好,弓比弩好.

注重個人的技巧,表現在作戰方式上,就是單槍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