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下)

"湊巧,湊巧而已",趙興喃喃的說,頓了一下,他馬上又好奇的問:"老師,那麼我大宋是否發行您書寫的這種'元祐通寶’?"

蘇軾的臉已經皺把成了一團:"怎麼不發行?怎會不發行?這種錢的母錢年初就發送到各地錢監,現在,錢監鑄造出來的錢已有六十萬貫,如果不發行,這六十萬貫就要溶去……"

稍停了片刻,蘇軾又繼續說:"這交趾銅錢是六七日前發現的,這種錢中間的孔雖然是實心,但除了這個實心方孔,其他的形狀完全以我所書寫的'元祐通寶’一模一樣,朝廷發現後,簡直如晴天霹靂——這種錢的母錢,怎麼會流傳到外面?

這可是大問題,從鑄造錢模,到溶化銅汁鑄成銅錢,再打磨,分批運送至各地,前後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前,我根本沒有寫下'元祐通寶’四個字,誰能如此未卜先知?

我知道他們是未卜先知,可朝廷大臣們信嗎?他們怎肯相信有人比我還提前寫下了這幾個字?即使我大宋因這批私錢獲利,可這關系到我的聲譽,我怎能不搞清楚呢?"

蘇軾顯得有點焦慮.別人遇到這事可能會手足無措.但這事遇到趙興,那簡直是小兒科一樣.他沒用幾次呼吸的時間,就已經推敲出了原因.

"老師……老師曾經被沈括那厮拿著書信出首,以至于貶謫黃州.嗯,老師最近可跟人通過信,通信里頭曾經有'元祐’二字?"

趙興這一提醒,蘇軾也是個聰明人,他馬上領會到:"不好,我最近不止跟一百個人通過信,……從去年到今年,少算也有七百封信."

趙興氣的直翻白眼,你說你沒事寫那麼多信干嘛?

然而,趙興依舊低估了蘇軾的是非,現代人收集蘇軾這時候的信,總共收集了大約三千份,平均起來,蘇軾每天寫十封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蘇軾無愧其"多產作家"的稱號.

"七百封……其中必定有一個信中,'元祐’二字被扣下來,用在鑄錢上……有底稿嗎?老師可以翻一翻底稿,大概列出一個表來,我給你查",趙興熱心的建議.

蘇軾有點茫然,他神不守舍的站起身來,不自覺得走出門外,似乎聽了趙興的話,打算開列一個七百人的大名單.

實際上,他需要開列的是個三千人的大名單.

蘇軾走出書房後,陳公川滿臉敬仰的神情,親自把他送出蘇東坡的書房,他站在門口,目睹著蘇東坡的背影消失在院中,長長的一聲歎息,沒頭沒腦的說:"讓賊去查賊,唉……"

趙興似乎沒有聽到對方的話,他滿臉肅穆的目送自己老師的離開,陳公川等到周圍一片寂靜,他反身走到那堆銅錢面前,撿起那枚越國出現的實心"孔方錢",端詳了半天,好奇的問:"為什麼中間是實心的,這不是白送別人一塊銅嗎?"HTtp://..Cn

趙興摸著下巴,憨厚的回答:"成本,這是出于成本考慮.'孔方銅錢’需要兩套沖壓設備,先沖壓出那個方孔,然後再沖壓出錢形.如果中間不把那個方孔沖壓出來,那麼只需要一套沖壓設備,制作時間也縮短了一半.

所以,即使那個方孔是實心的,但總體核算下來:一套沖壓設備,只需要一套模具,減少一套模具,減少一道工序,少雇了一半工人,加工速度提高了一倍……核算下來,實心'孔方錢’不切去那塊銅,反而更便宜很多."


陳公川拿著那枚實心銅錢走在門口,他擺出的姿態是對著陽光觀察那枚銅錢,但目光卻掃向了院口,兩個耳朵豎的高高的,感慨的說:"這種錢鑄造真精美,你別說,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剛才小蘇學士說,這種錢送入銅監,還有一分四的錢息.據我所知,這種銅錢是與宋錢等值的.它含銅量比'元祐通寶’高,鑄造比'元祐通寶’精美,它分量足,數量大,誰能想到它只是百十個工匠所完成的……還讓錢監白得一成四的錢息,不怕虧本嗎?難道不虧本嗎?"

趙興也走到門口,一手那一枚真實版的'元祐通寶’,一手那一枚盜版的'元祐通寶’,舉在眼前對著陽光說:"這是兩個時代的產物,前者是青銅器時代的技術,依舊停留在'沙石范’的基礎上,一個錢版鑄造六十四枚錢幣.每次鑄造前,先要鑄造錢范,然後溶化銅汁,將銅汁澆入'沙石范’……

溶化銅汁是個慢活,一爐銅汁要燒煤炭無數,還要燒足了時間.而澆鑄銅汁是個急活,動作慢了,銅汁又重新凝固.鑄好銅錢之後,'沙石范’要被敲碎,取出銅錢,切去灌口,打磨……這些工具太費時間,太費人手,太費能源.

而後者……瞧,這枚銅錢屬于鐵器時代,是無煙工業.知道嗎,鑄造銅錢的銅板在出銅礦前,就已經被規定好了尺寸,這種銅板拿到沖壓機下,無需再經過燒溶,只需要擰動最簡陋的螺旋沖壓機,一版子下去,'大范’沖壓出九十九枚銅錢,'中范’六十四枚,'小范’九枚.

沖壓出的銅錢壓根無需打磨,它直接就是現成的銅錢……想想看,這種鑄造過程省略了多少道工序,節省了多少時間,而且整個過程,前後都無需燉火,這不是'無煙工業’嗎?"

趙興把兩枚銅錢並在一起,感慨的說:"其實,進化到鐵器時代的鑄幣工業,成本只有前者的十七分之一,也就是說這後一枚實心'孔方錢’哪怕只值前者的一半,甚至五分之一,依然有賺的.有了五倍的利潤,誰還在乎一成四的利潤.

讓各地錢監拿到一成四的利潤,正好可以讓他們不遺余力的推行這種銅錢,這就是'利益均占’,這就叫'見者有份’,當然,你也可以把它叫做'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陳公川放下了雙幣,他搖著頭,鄙夷的說:"貪,太貪!"

這時,蘇軾重新出現在院門口,他兩手空空,神色堅定,看來他明白了,這輩子他根本不可能從浩如煙海的書信中找出證據,而且這證據對那些一心想找茬的朝廷官員壓根沒用.

目視蘇軾走來,趙興像是自言自語的說:"從銅板到銅錢是數倍利潤……但你不懂貨幣的本質,從貨幣到貨幣,一成四的利潤已經很驚人了.因為這不是一兩一個銅板的一成四,而是數百萬貫銅錢的一成四……"

蘇軾走近了,趙興的話嘎然而止.此時,蘇軾已想開了,他表情輕松的在趙興與陳公川的夾道迎接下返回書房.剛想張口表明自己的態度,趙興搶先開口打斷了他的思路:"老師,說到銅錢與金銀幣,門生這次遠渡海外,倒是收了不少藩國錢幣.

剛才老師說到偽錢,門生這幾年都在國外,倒不知道這些錢的真偽,老師給我看看?"

蘇軾被這個問題所吸引,他馬上點點頭.其實,他不點頭,趙興已經在招呼人抬上一只箱子.HTtp://..Cn

木箱打開,里面全是紙包的一捆捆的圓形貨幣,那些紙包上都寫著不同的文字,有中文還有蘇軾不認識的,像蚯蚓似地曲曲彎彎的文字.

趙興從長條箱里撿出一個紙包遞給蘇軾,那上面寫著中文"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


這個紙包形似一個棍狀,兩頭包的嚴嚴實實的,蘇軾掂在手里,正在感覺那沉甸甸的分量,趙興一使力,掰開另一個寫著相同字跡的紙棍——嘩啦啦,白色,圓形銀幣灑了一桌子.看情形,這種黑衣大食錢不是年代錢,而已頭像代替年號,那些銀幣上都印著各種戴王冕的頭像.

接下來的場景象是舉辦萬國錢幣博覽會,不一會兒,桌子上堆滿了拜占庭金幣,埃及金幣,法國,英國,波蘭,教皇國的金銀銅元,此外還有些非洲金銀銅幣……當然,最多的還是南亞地區各國的金銀銅元.

看罷南亞地區的金銀銅元,蘇軾長舒一口氣,心花怒放.

因為這堆錢里不僅有他的筆跡書寫的"元祐通寶",除他之外,幾乎將宋代所有著名書法家一網打盡.這里銅錢的錢文有曾布書寫的,也有蔡京,米芾書寫的,……連死去的歐陽修,王安石,范仲淹等名人也在其中,他們書寫的各種版本銅錢有新有舊,有的殘缺不全,布滿銅綠,錢的形狀則全是假托宋代的各個年號,自己鑄造的私幣.

"南洋——不,東洋,它們都在流行宋錢?!天啦,離人,要不是你帶回這些錢來,我竟不知道諸藩都在仿制宋錢……這下好了!職方司那些人都該流配,這麼大的事,居然一點沒有報告朝廷",蘇軾感慨萬千的說.

滿滿一箱子錢,它不是一枚兩枚錢,里面有金有銀,錢幣有新有舊……這說明:這些證據不是刻意偽造的,而是番外各國確實在仿造宋錢,只是那些藩國的情況大宋不知情而已,這讓蘇軾既心寒也欣慰.

心寒,是因為自己的不知情;欣慰,是因為有了它作證據,那些攻擊他的人該怎麼解釋自己替藩國書寫錢文的事——這下子他們該閉嘴了吧.

望著這堆錢,陳公川直向趙興打出詢問的眼色,趙興則若無其事地撿起其中幾枚鏽色斑斑的銅錢,半似向陳公川,半似向蘇軾解釋說:"這是幾枚唐錢,但它其實是仿制的唐錢,這是日本在唐代仿制的.

這說明,仿制我華夏錢的傳統,倭人從唐代就有了……嗯,現在這習慣開始擴散了,高麗,交趾……,人人都覺得宋錢天下最美,所以他們便以宋錢為范本——這其實是我天朝威儀赫赫的體現.

盛世啊!你說,他們怎麼不仿制麻逸錢?仿制吐蕃錢?仿制遼錢?仿制西夏錢呢.看來,他們還是認為我大宋才是正朔!"

這個說法讓蘇軾眼睛發亮.

是呀,一個問題從兩方面看.雖然他們私下仿制宋錢,但現在,我大宋正因為這批銅錢的輸入而緩解了錢荒,從而不用再向高麗購買大批銅錠;另一方面,人人都仿造你的錢,而不仿造的敵人,這難道不是一種榮譽嗎?

"不錯,就是這個理!"蘇東坡興奮的直想喊,他指了指這箱錢,略有點尷尬的問趙興:"離人,這東西……"

"恩師只管拿去,就把這箱錢抬到殿上,看那些人怎麼說",趙興答複的很爽快.這箱錢總值也就在三萬貫左右.但如果有了它們作證據,私錢的數量可以達到三百萬貫.花三萬貫,買來三百萬貫,甚至五百萬貫的鑄幣權,這麼便宜的事,不干才是傻子.

"好,我這就上書",蘇東坡攤開了紙,提起筆來,陡然間,他想起了什麼,又猶豫的說:"離人,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該怎麼跟你說……"

趙興眨了眨眼,表情純真的問:"何事?恩師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