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第二部 優雅的貪官生涯 第2161章 新來的奇異幕僚


趙興眼角瞥見毛滂失落的神情,他平靜的說:"老師,京城不是我待的地方,加上妻妾懷孕,不能遠行,我且在附近找個職位吧.實在不行,就退居林下,好好的經商,也算一種逍遙."

蘇軾笑著問:"揚州如何?"

趙興倒忘了,蘇軾預定的職位是吏部尚書,這官職是主管天下官員的,想隨手給趙興安排個職位,那還不簡單,更何況皇宮里那位高太後對蘇軾有求必應.

趙興摸著下巴:"揚州,倒是個不錯的地方,人都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可我的磨堪(資曆)還不夠做知州吧,與其到揚州跟一個不合心意的主官做下手,還不如待在家里看小妾生孩子."

細細一數,趙興這幾年的政績,那是一份令人瞠目結舌的成績單.大宋努力了近二百年,全國才能湊出三萬匹戰馬,他在密州混了一年多,前後給密州搞到的戰馬有兩萬多匹,而且這種狀況還在繼續.如今密州與遼國的馬匹皮毛貿易越做越大,幾乎每年都有上萬匹戰馬被運回大宋.

戰馬貿易只是他在密州的一項功勞,算起來他還安置了密州團練十八個指揮的士兵,設立了密州石料廠,石膏廠,紡織廠,及毛皮加工業,使得密州從一個窮困的防禦州,一躍而成山東納稅大戶……

在杭州這幾年,他的功績也沒說的,借著整修道路的功夫,趙興將杭州地基層政權組織重新編制了一遍.這兩樣事現在已經顯露出功效.長遠看更是了不得.

道路在人類文明史上被稱為"國家鎖鏈",路修到哪,那片地區將會牢牢的綁在政權上,杭州道路整修完善,也意味著當地政府的執政能力大大上升,原先將一條政令傳遞到最偏僻的鄉村,估計要一個月的時間,而現在也就是一兩天而已.

而基層里縣鄉鎮的重建與完善.表面上看這種行為加強了趙興家族對杭州的控制力,也使杭州官員更便于掌控百姓,比如征稅等政府行為的執行更加快速有力,但更深層地意義,現在還沒有顯露出來.

伴隨著行政效率的提高,杭州的市易量也節節攀高,半年的市易稅已經收了過去一年半的額度,而且看情形,這種上升趨勢遠沒有停止.

這些功績明擺在那.趙興雖然不願意居功.把這一切都歸之于蘇軾,但蘇軾心里清楚,這一年來,他不斷的給趙興上報,要求吏部給趙興升官,皇宮里的高太後對蘇軾有求必應,大多數時候,蘇軾連趙興的具體功勞都沒敘述.只遞上個奏章要求給趙興加官,吏部從沒有駁回過蘇軾的這種近乎于荒誕地請求.

這一年,趙興地階官從第三十七階的迪功郎上升到第23階,從七品的承議郎.職官升任正七品的寶文閣學士.他的差遣官雖然沒變,還是八品通判,但這差遣已低于職官與階官,等同于升了一品.

縣令也就是八品左右,只有赤縣令才是正七品,趙興現在的官品,區區一個縣令已經是以高就低.所以他才說不願當縣令.

但蘇軾另有想法.他沒有回答趙興的話,只是得意的笑著.指點著秦觀說:"這次,少游隨我一塊入京,大概要入翰林院,炎師也同去,如此一來,離人倒少一個幫手,熟悉官場送應地幫手,我給你推薦幾人吧……"

蘇軾就是這樣一個肚子有話憋不住的人,人常說計劃趕不上變化.趙興的任命還沒下來,他已經籌劃著擔任新官後地作為----囂張,也不能如此囂張吧.

趙興看著面色不欲的毛滂,插嘴打斷蘇軾的話:"老師,毛澤民擔任法曹也滿一屆了,是不是也該挪挪位置?"

毛滂字澤民,他只是個正九品的法曹,這樣的小官往上升遷,所需要花的時間比趙興這樣通過科舉出生的人更艱難.所以,對趙興地詢問蘇東坡面現為難之色,毛滂倒是絲毫不覺為難,他順著趙興地話,趕緊往前湊近了:"吾平生也無太高的奢求,求一縣令足以.最好就在離人任職地左近,以便公務閑暇,與離人唱酬一番."

毛滂新編《西廂記》,借秦觀的大名聲,他也算狠狠出了一把名,如今在詩詞界也算個小有名氣的詞人了.但他還想更進一步,借助趙興的資源,再好好翻新幾部戲曲,奠定自己在戲曲界獨一無二的地位.

有了這種想法,毛滂認為如果任職的地區與趙興相鄰,那他就能在公務之余竄來趙興家,既能享受趙興的美食,也能從趙興這里獲取新鮮觀點,激發靈感.

這種要求對別人可能算是過分,然而蘇軾是個不善于拒絕的人,他沉思片刻,點點頭,答:"既如此,我還要想想辦法……對了,我剛才說到哪,說到給你推薦幾名隨從,離人啊,你可要見見我推薦的這幾名,其一名單鍔,字季隱,嘉祜進士,其人不願意做官,三十年來往于太湖,考察太湖水利,寫成一本書,提出了對太湖水系的疏浚方法,離人以後若為一縣一州主官,不能不用這個人."

趙興點點頭,連人都沒見,直接回答:"收了,收藏了."


蘇軾顯然也不認為趙興多養幾個人是個問題,他繼續向趙興介紹:"還有一人,名帥范帥子連,形貌奇偉,膂力超人,獨住南岳數十年,清廉公正,一分不貪.離人若需屬吏,此人倒是個值得信賴的下屬……哈哈,他倒與離人相仿,個頭非常雄峻高大."

"收了,收藏了".趙興繼續答.

"還有一人,名萬俟詠(萬俟讀作moq莫齊,是複姓),字雅言,杭州本地人,以詞著名.曾為小吏,官場規矩精熟,倒可以幫離人的忙."

趙興拍手:"這才是我需要的人.老師快請他來……杭州本地人,我怎麼不認識?"

秦觀在一旁撇嘴:"離人每日上班鮮衣怒馬,下班縮回城堡里,人不來求見,你怎麼認識他們?"

不能不佩服蘇軾地交游廣闊,這家伙平常宴客都是一百人一百人的請,雖然他宴客的地方經常霸占了趙興的青瓦台,但趙興卻不怎麼出席這種詩人之間的唱酬,有這種閑暇時間他喜歡跟老婆算賬.計算一下自己產業的增長.比花時間作詩作詞還要快樂.

趙興如果繼續當官,確實缺一個官場老手指點,因為官場文書不是他這個現代人所能應付的了,官場文書中既不能出現錯別字,而且對文章中的典故也不能隨意用錯.在這些典故里,有許多禁忌,有時候對一個人是稱頌詞,卻對另一個人形成辱罵.在官場逢迎這點上.廖小小知道請客送禮地習慣,卻不能應付官場文書這樣複雜的事情.

趙興在密州有鄧禦夫幫忙,在杭州那就別提了.有高俅與秦觀這兩個大能人,文書上的事情他可以一概不理,只要埋頭做事就行了,但如果去另一個地方擔任地方長官,則官場文書就是他的瓶頸.蘇軾推薦的萬俟詠正對趙興的胃口.

這三人里頭帥范是最特殊的,帥姓趙興以前沒有接觸過,似乎在宋以前.或者說在帥范以前.帥姓沒什麼出名的人物.剛才聽到這個名字,趙興差點樂了:帥范.帥的典范.

這個名字似乎充滿了80後地味道,惡搞地意味很濃……但這想法只是在他腦海里閃了一下,轉眼就忘了.

隨後不久,冬日來臨,蘇軾推薦的三個人因蘇軾的邀請前來拜訪趙興,這時,蘇軾大概的去向已經確定了,就等來年春天正式上任,與此同時,趙興的職位也有了一個大概去向,他將擔任揚州江都縣縣令,兼揚州招討安撫使.

揚州過去是天下第二州,它的市易稅排在汴梁之後,杭州之前,但現在杭州超越了它.故而它新近被稱為"天下第三州".

揚州下轄只有一個江都縣,但江都縣沒有自己單獨的治所,縣令也在揚州城中辦公.而揚州是天下樞紐,所以淮南東路轉運司也設在這里.

招討安撫使簡稱"帥司",分管一路的民政與兵防.與之相對地,轉運司稱之為"漕司",提點刑獄簡稱"憲司",分掌一路財賦,獄訟.漕司,憲司,帥司合稱"三司",此外又有提舉常平司稱之為倉司,這四人總稱地方"四大監司".

縣令是八品官,招討安撫使是路一級官員,趙興後一個官職等于跳過州一級官員,直接升到了六品差遣官,而趙興的職官,階官都在正七品,這樣的資曆,如果任期結束,則意味著他既有了縣令資曆,也有了路一級官員資曆,今後可以跳過州一級官員,直接升任路一級官員.

這份官職一看就是吏部尚書地特別照顧,簡直是專門讓人升官的安排,但這也意味著趙興需要聘用更多的人手,而他可以對手下屬吏也可以給出更大的官銜,安置起來自由度也頗大.

蘇軾介紹的三人當中,單鍔是孤傲的,他比趙興早中舉,屬于前輩,五十多歲的他見到趙興這個二十多歲地後生晚輩,很有點看蘇軾地面子,勉為其難的樣子.趙興恭敬地將對方請到桌子上首,閑聊幾句,而後又轉向萬俟詠,這人身材干瘦,滿臉的奸詐,頗有點現代紹興師爺的神情……

宋人不說紹興師爺,也不說滿臉奸詐,萬俟詠那副表情,在宋人嘴里是"清癯,睿智,干練",趙興一見,非常滿意.師爺嘛,就應該一副奸詐的樣子,誰看了誰提防.

帥范臉上的表情讓人看不出所以然來,他身材確實高大,大約有一米八的樣子,顯得很雄壯.那臉上的表情,趙興想不出詞來形容,此人仿佛不屬于這個時代,似乎總是在居高臨下俯視蒼生.

這個人是怎麼混到蘇軾地宴席上的,趙興對此人全無印象,他今日看了帥范才知道,原來蘇軾也有收藏古怪人物的嗜好,連帥范這樣怪異的人也能與他交往.

或許.這是蘇軾從收藏趙興之後,染上的新嗜好.


對著帥范琢磨半天,趙興想不出一句歡迎詞來,因為他搞不清楚帥范有什麼資本可以居高臨下,帶一種俯視的目光看待世人,難道是因為他個子高,難道是因為他生活優越?

帥范也在等趙興開口,他似乎比趙興更有耐心,一直用一種似笑非笑的神情觀察著趙興的打扮.目光在趙興地龍皮腰帶上停留了很久.嘴唇微不可察的蠕動著,不知道在說什麼.

"閣下哪里人士,據我所知,南方罕見如此高大的人?"趙興猶豫半天,問.

帥范開口了,帶著一種說不出味道的口音,似乎不習慣卑躬屈膝,慣于與人平等交談.他理直氣壯地反問:"誰說南方沒有雄壯人物,閣下不也是出自于黃州嗎?在下出自山西林石,游學至此……"

趙興哦了一聲.他突如其來的問了一句:"做飛機來的?"

帥范眉毛微不可察的跳動一下,他頻頻眨著眼,裝傻充愣的反問:"什麼飛機?那是一種什麼雞?"

趙興無話可說,他一揚手:"請上座!"

趙興一開口,廖小小趕忙招呼帥范就座,帥范一邊走一邊低聲嘟囔著什麼話,趙興隱約聽到三個詞.似乎是----辛棄疾.他豁然轉過身子,凝望著帥范的背影.再仔細一聽,卻什麼也沒有聽到.

單鍔與萬俟詠地官職早已安排好了,單鍔將擔任孔目官,幫趙興處理民政,萬俟詠將擔任掌書記,幫趙興處理文書,至于兵事上,趙興將帶著程族孩子一起動手.在程族弟子中,程旺抽調不開,他將留下管理城堡,原先負責城堡內地程爽,與江夏程族的兩名姻親黃斌,洪通,外族子弟丁建仁將隨趙興而去.

這些人中,唯獨帥范不好安置,也不知道蘇軾當初推薦這個人來干什麼.

看到趙興與其他兩人交流有關職位的心得,帥范忍不住插嘴:"在下懂得一點行軍打仗的本事,大人前去揚州提點兵馬,在下願為大人訓練一支勁旅."

趙興摸著下巴,若有所思的說:"朝廷的軍隊,自有章法訓練,這練兵的事情,倒不好插手.不過,我手下有一個日本兄弟源業平,他在為我訓練莊丁,子連兄不妨去看看."

帥范順嘴說:"南方有何勁勇……嗯,大人出生的淮南淮北一帶,倒是出驍勇地淮軍."

趙興眉毛跳了一下,淡淡的說:"淮軍,這個詞處于何處?"

帥范一愣,馬上臉不紅心不跳的回答:"此意指淮地之軍也."

趙興點點頭,不再詢問……

等這三人告辭後,趙興沉默許久,廖小小數次催促,他才回過神來,才一清醒,他馬上向廖小小求證:"小小,你聽到了嗎,那個帥范剛才似乎說了個人名,好像是辛棄疾",是這個發音吧?"

廖小小使勁回憶,卻想不起來:"不記得呀,他就座地時候,似乎在嘴里嘟囔,我仿佛聽得,他說相公殺伐決斷,心腸堅硬,又喜歡奢侈享受,做的詞豪邁大氣,似乎頗像一個人……原話就是個意思,但我不記的他說過什麼辛棄疾.相公,這人很有名嗎?"

很有名,但這個人還沒有出生.這時代的人不應該知道這個響當當的名字.

趙興沒有說,他打著哈哈:"小小,安人懷孕了,伊伊也懷孕了,這時候似乎不易移動,看來你要隨我去揚州了,新年里,你是不是預先去一趟揚州,在那里悄悄買一套宅子安家.不要張揚,任命還沒有下來,現在只有少數人知道,你不要表露身份,找一處臨水有碼頭的宅子.提前買下來,再找人按我們的心意裝修一下."


廖小小被這個重任提起了興致,她趕忙答應下來:"相公,我揚州那里還有些熟悉地姐妹,不如我年前去吧.悄悄地去,悄悄的置辦好.年前農閑,恰好可以招一批人手改裝一下院子,三兩個月地功夫就行.等相公任命下來了,保證能住進新房."

趙興高興的摸摸廖小小的腦袋,誇獎:"有了小小,真讓我省不少心."

廖小小高興的正准備出去打點行裝,才一舉步,她又停了下來,懷疑的問:"相公,你該不會支開我去找那個狐媚子吧?"

趙興瞪大眼睛,很無辜的訓斥:"阿珠和伊伊都說你是狐媚子.你怎麼還要說別人.家里還有人比你更狐媚地嗎?"

廖小小一疊聲的回答:"當然,那小鬟,忒日煞嬌劣,鎮日地,倚闌干.輕吹處,櫻桃的的,閑拈處,筍指纖纖.愛點猩羅,裝成粉纈……你知道我說的是誰?胡,非常胡."趙興揚手給了廖小小通上一巴掌,輕斥到:"休胡鬧,快去."

廖小小咯咯笑著跑開了.不一會.程爽夾著一疊卷宗跑來,他一邊遞給趙興卷宗,一邊說:"老師要的邸報……老師.新來的三人已經安頓好了,那兩個個子矮的正在四處瀏覽風景,吟詩作對,那個大個子何人也?他去了東山的演武場,待在那里不走,還頻頻對源業平指手畫腳.

不過,他贊賞地多.批評地少.我聽他話里的意思.說老師制定的訓練方法很好,可惜源業平執行時走了樣子.氣的源業平要與他比斗."

趙興感興趣的問:"結果怎樣?"

程爽答:"那人不會射箭,偏要拿火槍與源業平比斗,老師,我們的火槍,外人怎麼知道?又怎麼會用?"

趙興搖頭,嘴里嘟囔一句:"太多的疑點……罷了.不理他,讓他鬧去,給他另撥五十名新丁,讓他去訓練."

這年秋,文彥博致仕,劉摯升任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龍圖閣待制王岩叟簽書樞密院事.蘇轍升為尚書右丞,蘇頌擔任戶部尚書.趙興的朋友,探花徐師錫升任樞密院,主管(軍事)訴訟.

蘇頌掌管大宋錢袋子之後,對軍器監地一些做法也進行了變革.趙興找來的火槍樣本因為清膛麻煩,成本高昂,還容易炸膛,所以被蘇頌重新修改為竹管火槍,就此,曾經在曆史上出現的突火槍提前三四十年出現了.

現在大宋人所說地火槍,都是指那種突火槍.然而帥范所說的火槍比試,顯然不是指突火槍,因為那種火槍的准頭還不如弓箭……

這年秋天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才華橫溢的沈括順利研制出水利機械,這項改革的發明,意味著水力沖壓機的誕生,趙興這里可以利用水力沖壓機,鍛造出更薄更堅硬的板式鎧甲.

水力機還帶來了織布機械地變革,用水力做動力地織布機械使得杭州這里的織補作坊遍地開花.沉靜于研究地沈括也似乎擺脫了抑郁症的困擾,正領著一群以色列人與程族弟子,專心將傳動設備推廣到更廣泛的應用上,他這麼一靜心,隨之而來的是車床等工業母機的變革.

發生在沈括身上的變化讓趙興很滿意,到此時他才真正領悟到了人盡其才的意義.

沈括有告密的嗜好,也有研究的天分,但他朝什麼方向發展,完全取決于趙興怎樣控制他的發展方向了.

沈括如此,帥范也一樣.所以趙興想了片刻,便把這人的事拋到了一邊,低下頭翻閱邸報.

程爽拿來的邸報上有幾條消息趙興很感興趣----"庚子,拂國來貢.丁丑,授阿里骨男溪邦彪為化外庭州團練使……",這個拂國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法蘭克,另一種說法認為是羅馬.趙興有心想見一見這位被大宋封官的外國商人,他合上邸報,問程爽:"那位拂國藩商從哪里出海?"

程爽答:"沒有出海,那厮是從西域走過來的,帶來了數百駱駝的商品,正在京城里擺攤,聽說他回去的時候,打算購置數千駝隊的東西."

從西域過來的,更像是意大利那里的商人,他會是那位傳說中著名的意大利商人馬可波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