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叫花子兵”(2)



錢鼎銘向李鴻章提出支援上海的請求,李鴻章痛快地答應了,同意到曾國藩面前說情。看到李鴻章充滿信心的神態,錢鼎銘籲了一口氣,知道上海有救了。

曾國藩猶豫不定之際,清廷接到上海危急的奏報,命曾國藩派兵增援上海。一面是朝廷的命令,一面是李鴻章的大力勸說,曾國藩終于打消疑慮,決定發兵上海。其實,促使曾國藩決定出兵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官紳因等不及安慶方面的消息,決定向洋人借師助剿。所謂“借師助剿”,就是借用或雇傭外國軍隊攻打太平軍。洋人表現出積極的態度,答應幫助中國平定內亂。曾國藩認為,此舉縱使解得內憂,之後必有外患!急忙上奏朝廷:“借助洋人軍隊守護上海,保衛中外人士財產是可行的,但借助洋人軍隊進剿蘇州,收複清朝失地卻萬萬不可!上海、甯波為通商口岸,應當共同守護。而蘇州、南京卻非通商口岸,如果洋人插手中國內政,將會後患無窮。大清帝國的軍隊足以自立,就像家長有足夠的權威治家一樣,沒有必要借別人的棍子來教訓自家的逆子!”曾國藩有兩層意思,一是不願留下後患,讓洋人撈去更多利益;二是害怕洋兵攻占南京,搶了自己的頭功。清廷對此事並未表態。事實上,清廷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救上海之圍。這樣,曾國藩不得不從自己的隊伍里挑選赴滬人選。究竟派誰去解上海之圍?一向做事謹慎的曾國藩為此傷透了腦筋。軍中有一個叫吳坤修的湘軍將領主動請纓,願領兵援滬。曾國藩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上海這塊大肥肉怎麼能輕易給人?曾國藩想起了弟弟曾國荃,如果派他援助上海,自己主攻南京,雙份功勞就都落在曾家手中,豈不兩全其美?曾國藩心中初步形成援滬計劃:于湘軍營內親選六千名精銳士兵調撥曾國荃援滬,同時令曾國荃趕回湖南老家招募八千名新兵補上空缺。曾國藩對自己的弟弟並不放心,又將得意門生李鴻章派去做其副手和軍師,保證此行萬無一失。

正當曾國荃、李鴻章率近萬名湘軍奔赴上海時,太平軍卻連戰連捷,將清兵洋將打得潰不成軍。且輪船運兵一事仍未籌辦妥善,只能從陸路到達上海。水路行軍,部隊可沿江而下迅速到達上海,占得先機。陸路行軍,得穿越太平天國占領區,一路上都要攻城奪池奮勇拼殺。況且湘軍到上海後曾國荃部也只能聽命于上海道台,事事受人節制。曾國荃哪能忍受這種待遇,馬上表態不去。曾國藩兩相權衡,決定保大棄小,專意進攻南京拿得頭功,將上海之事交給別人辦理。既然曾國荃不去,李鴻章自然也去不成。曾國藩遇事愛和李鴻章商量,當然要把智囊時刻留在身邊,隨時聽取他的意見。即使曾國藩先前派李赴滬,也是因對魯莽的曾國荃放心不下而不得已為之。李鴻章卻不這麼認為,他一直在尋找獨當一面的機會,如曾國荃不去,自己單獨去更好。但既然恩師不准,李鴻章也不好表現出非要去的意思,只好靜觀其變。

曾國藩同李鴻章商量派往上海的人選。李鴻章認為湖南人陳士傑做事穩健,能擔此任。曾國藩同意了李的建議。陳士傑受命後立即招募一萬人整天操練。可時間一天天過去,陳士傑就是按兵不動,甚至接到“老佛爺”(慈禧太後)催促過江援滬的諭旨後仍不見動靜。曾國藩責問陳士傑為何拖延至今,陳眼淚汪汪地說,家里還有九旬老母,如果自己犧牲,孤苦伶仃的老媽無以為靠。晚清不比秦漢,孝順可當成一切事情的借口。曾國藩沒心思琢磨陳士傑究竟是孝順抑或怕死,朝廷已下了幾道催促赴滬的詔書,他只能另找合適人選。四十四歲的總兵馮子材躍入了曾國藩的腦海。當時馮駐軍鎮江,距離上海很近,且其頂頭上司都興阿早想占據上海。曾國藩于是通知馮子材赴上海救援,但卻一直沒有得到答複。

曆史給了李鴻章嶄露頭角的機會。曾國藩終于委派李鴻章赴滬支援。臨行前,曾國藩既高興又惋惜地說:“少荃(李鴻章的號)這一去,我可以高枕無憂了。只是少了一個得力的幫手。”同時,曾國藩向李鴻章表明,湘軍目前無兵可用,上海進剿一事須自己解決。這卻難不倒李鴻章,他就像變戲法一樣,一下子就弄了個淮軍出來。

從合肥附近招募兵勇,到編成軍隊集中安慶,李鴻章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即使這樣,朝廷還嫌李動作太慢,不斷下旨敦促。練成的淮勇(後改名淮軍)共分五營,按營官的名字命名。潘鼎新領鼎字營,劉銘傳領銘字營,張樹聲領樹字營,吳長慶領慶字營,張遇春領春字營,五營營官全是李鴻章的同鄉。曾國藩雖對李鴻章短時間招募一支軍隊深感佩服,但對這支新軍卻很不以為然。當時的淮勇軍容不整,根本不懂行軍禮、站軍姿;軍紀亦不嚴,一副痞子樣,尊卑無別。這些都是治軍的大忌。李鴻章卻對這支軍隊充滿信心。他和他們是同鄉,了解他們,也喜歡他們的樣子和神態。一支軍隊的好壞,關鍵在于能不能打勝仗,而不在于穿什麼衣服,用什麼腔調說話。曾國藩同李鴻章商定,淮軍的器械裝備、餉銀糧草、訓練方式完全取法湘軍。這也是李鴻章後來總提到湘軍是淮軍母親的緣故。初創的淮軍和湘軍一樣,主要使用刀矛、小槍,輔以抬槍、小炮、劈山炮等重型武器。這些武器有多厲害呢?我們以每營領到100杆的小槍為例(抬槍每營只有20多杆)。小槍從前膛裝火藥,然後還得加藥線。放槍時點燃藥線,如果藥線受潮,就成了啞槍。至于抬槍、小炮、劈山炮等也都是些毛病多、威力小的舊式武器。所以李鴻章到上海見到洋槍洋炮時才會驚歎不已,同時改造淮軍的第一項措施就是淘汰舊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