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江南制造總局(2)



經費不敷,使生產大炮的機器設備不配套;對國外早就停產淘汰大炮(阿姆斯脫朗式前膛炮)的仿造,使生產出的大炮性能跟不上時代而落伍。李鴻章去世後不久,張之洞就對江南制造總局的大炮生產進行了激烈批判,他說:江南制造總局生產大炮的機器不完備就敢于用人工生產,不但產量極小,而且直接導致產出的大炮精密度極差、不適用。不如馬上關門,否則就是無謂地浪費金錢!

彈藥是江南制造總局另一主要產品。據有關資料記載,制造總局每天能夠生產火藥1000磅、林明敦槍所用的子彈5000顆。這一日產量聽來似乎不小,實際上根本無法滿足當時的軍事需要。李鴻章說:制造總局所產彈藥用來應付平時操練有余,用來備戰則大大不足。張之洞則干脆不客氣地說:江南制造局所產各種子彈、彈藥都不適用。張之洞所說的不適用,是指江南制造總局無法生產與先進武器配套的彈藥。後雖添設了栗色藥廠和無煙藥廠,但其產品幾次檢驗都被定為純淨度差、不適宜用于新式槍炮,甲午等戰爭中使用的栗色藥餅仍是依靠進口獲得的。

除了船舶、槍炮和彈藥制造廠外,江南制造總局還設有機器制造廠,即生產“制器之器”的工廠。在開辦不到四十年的時間里,此工廠生產了包括車床、刨床、鑽床、挖泥船、起重機、抽水機、翻砂機等五十多個種類的機器。另設煉鋼廠,從英國購買了高爐等設備,1891年起開始仿效西方的方法煉制純鋼,到1897年年產量達2000噸。但由于原料昂貴、成本太高,產量太低、質量太差,無法滿足制造槍炮的需要而以失敗告終。

江南制造總局發展不佳,還有許多內部原因。首先是管理混亂。人員冗雜繁複,糜工費料,章程規定不嚴密,出入款項毫不明晰,有關人員紛紛從中舞弊肥私。其次廠址選擇不當。江南制造總局生產槍炮彈藥要耗費大量的煤鐵等原料,上海虹口距離煤鐵產地較遠,運輸耗資巨大,煤鐵難以及時供應等等。

盡管如此,作為李鴻章親自設立的當時中國最大的軍工企業,江南制造總局畢竟起到過許多積極作用。它是中國最早大規模采用機器制造槍炮和輪船的官營企業。作為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先驅者,它曾經肩負著重大的國防使命,對晚清作戰和軍事發展都不無裨益。它代表了中國軍事工業發展的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中國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敗,但在這一次次的跌倒爬起中畢竟緩慢地前進了。

長期以來,李鴻章背負著血腥鎮壓農民起事劊子手的罪名。他購買和制造船炮的初衷究竟是為了鎮壓農民起事還是為了自強和抵禦外辱,在今天已沒有討論的必要。曆史仿佛是一把雙刃劍,在農民和政府身上各刺了一個凹槽,清毒放淤,然後降溫止痛,然後繼續前進。無論如何,李鴻章作為近代洋務派的領袖在開辟新風氣、引進新技術方面功不可沒。江南制造總局制造出了中國第一艘兵輪、第一台車床、第一磅近代火藥、第一爐鋼,也培養出了中國第一批工程技術人員。李鴻章揮舞大刀砍倒了造反的農民,也砍破了罩在中國上空幾千年陳腐而堅固的幕布,放進了一股新鮮空氣。這空氣讓進取的人興奮不已,讓退縮的人恐慌驚詫。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李鴻章是勇敢的。

第四章 中國第一批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