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開平煤礦(1)



第六章 新式礦業

開平煤礦

當時,西方各國幾乎同時企圖染指中國的煤炭資源。英國駐華大使館一個叫柏卓安的翻譯經過一番勘察後,建議英國政府來中國用西法開采煤炭。美國大使蒲安臣勸說清廷設法開采北京西山煤礦。英國駐北京使館參贊威妥瑪建議清廷開發各省五金煤炭等資源。可清廷就是沒有動靜,既不說好,也不說不好,讓外國人弄不清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直到中英重修《天津條約》,英國方面強烈要求在條約內寫明允許英國人在中國開采煤礦一條,這才引起清廷的重視。上層官員特別是洋務派,紛紛對中國自辦西法采煤發表看法。

曾國藩含蓄地表示:借用外國人的機器來為中國謀一個永遠的利益,似乎是一件可行的事情。

沈葆楨務實地說:在中國開煤礦,應該首先由官方開設一個工廠,雇傭洋人的工匠,購買或者制造挖煤的機器,挖出的煤先按照平價進行交易。如果有利,再大舉開辦,如果沒利也可就此罷手,這樣我們就不致失掉主動權,而外國那些饒舌的人們也自然會閉嘴了。

李鴻章狂熱地宣稱:中國急需煤鐵,上海、南京幾個制造局制造洋槍洋炮,所用煤鐵都得從洋人那里購買,輪船也是這樣,每年光在購買煤炭上就花了不少錢。既然洋人都說我們廣東、福建、江蘇等地方有好煤,為什麼我們不購買洋人的機器自己開挖呢?到時候讓洋商來購買販運我們的煤不好嗎!實在不行,也可允許洋人開挖,我們趁機學習他們的技術、收他們的稅,還能用挖出的煤供應軍需,這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李鴻章給朝廷上了一個折子,從有利于國計民生的角度,要求興辦新式礦業。

兩次鴉片戰爭過後,清廷最怕提錢字,不過這個錢字是花錢的錢,不是掙錢的錢。李鴻章說的是後者,一個最有魅力的話題——掙錢,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他說,西方一個小國,面積沒有我們一個省大,財政收入卻動輒以萬萬計,無非靠煤鐵五金的礦藏、鐵路電信的稅收。中華帝國的疆域比他們廣闊得多,礦產資源比他們豐富得多,為什麼老是窮困不堪?就是因為沒有及早開發財路,挖掘地下的寶藏。只要仿效洋人開辦新式礦業,馬上就可以擺脫財政困境。一方面節省購買洋煤洋鐵的大量開支,一方面還可以把礦產品出口國外,改變貿易入超的不利局面。同時,開礦有利于改善小民生計生活。開了礦山,就得招募工人來挖煤,挖出來的煤,要有人運輸,要有人銷售。礦山附近的飯館、旅店、客運等各行各業都可以為衣食無著的窮人提供就業機會。

1875年,清廷允准李鴻章于直隸磁州試辦礦業。李鴻章派自己的親信、江南制造總局馮焌光和天津機器局吳毓蘭負責籌建;資金則由江南、天津兩局墊銀十萬兩,招商集股十萬兩;設備委托英國商人海德遜到英國訂購,並在英國聘請工程師。但由于守舊勢力處處作梗,奸商謀利欺哄,加上交通不便,磁州煤鐵礦沒能開辦起來。直隸礦業未成,李鴻章又聯合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李瀚章奏請在湖北興國開辦煤礦,再獲清廷允准。

李鴻章委派洋務派得力干將盛宣懷為興國煤礦礦務督辦,總管湖北礦業開發之事,並從直隸練餉直接撥給二十萬串錢以為資金。盛宣懷翌年即在興國開挖煤窯四十多座,但他沒有像李鴻章期望的那樣購買新式機器、以西法采煤,而仍用土法,只采表層,采光了就換一個礦重新開掘,不但生產能力低——四十多座煤窯半年產煤不過20噸,不如西方國家一口礦井一星期的產煤量多,而且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如此陳舊落後的生產方式根本不是李鴻章所提倡的新式礦業。沒過多久,李鴻章就忍痛關掉了湖北興國煤礦。他分析失敗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經費問題。沒有錢就無法購進先進的采煤機器,無法聘請經驗豐富的外國礦師,無法采用建礦井時即消耗巨大的西式開采方法。如果全部采用西法,當年大約需要經費六萬兩。從正式開掘到贏利這段時間,所有資金都得墊付。清廷允准李鴻章開辦新式煤礦時只想到會增加收入,沒想到也根本無法承擔這些賠墊。國家、地方都拿不出錢,更不用說李鴻章個人了。

湖北受阻,李鴻章又想在別處試試。他聽說開平一帶自古就有許多小煤窯,那里的人多靠挖煤為生。既然有挖煤傳統,在這里興辦大型煤礦較有可能成功。他委派經驗豐富的候補道員、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協同一個叫馬立師的英國技術人員,前往開平進行了周密的現場勘查。從他們的報告李鴻章得知,開平周圍有鳳山綿延數十里,其東北的古冶、正北的馬家溝、西南的唐山,都蘊藏著豐富的煤礦資源,煤窯遍布,煤質、產量、利潤等不遜于西方。開平百姓自明代始即自行挖煤,技術熟練者一天可以挖四五百斤。照當時通行的煤價計算,除去運輸費用,每15噸煤即可獲利七萬五千兩。更妙的是此地煤鐵雙全,鳳山一帶有數量可觀的鐵礦。可以就地采煤,再用采出來的煤煉鐵,因地制宜,一舉兩得。不利之處是運輸條件惡劣。開平附近山路崎嶇不平,交通極為不便,煤鐵外運主要依靠牛馬畜力。民間生產數量有限,畜力尚可維持,如開辦大型新式礦業,產品外運則成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修築一條由開平到蘆台的鐵路,以動力代替畜力,增大運載量和流通速度。唐廷樞建議為開平煤礦投資八十萬兩,一半用來采購設備、引進先進技術,另一半作為修築鐵路的開支。

李鴻章興奮不已。為保證萬無一失,他又委托馬立師礦師帶著從開平采集來的煤鐵標本回英國,請著名的化學師戴爾等人進一步嚴格化驗煤鐵的成分。不久,結果出來了:所驗標本雖稱不上世界最優等,但開采該礦應當沒有任何問題。李鴻章的開礦夢想就要實現了。

在李鴻章之前,英國商人庵特生已注意到開平的煤礦資源。他前往開平實際勘察了多次,覺得開平是個值得開發的地方。他還把自己的感想寫進日記,說:

此地挖煤的方法比北京西北各煤窯的方法進步得多,如果他們能夠使用蒸汽機和抽水機,再挖得更深一些,這些煤礦就會很有價值。但現在他們只能挖取頭層煤,把最上面的一層挖完了,這個煤窯就放棄了,再開其他的礦井挖掘。他們幾乎每年都在開新井,而且當地的人告訴我,一個新井最長時間也不能挖到十年以上。大凡質量較好的煤層都蘊藏在地下深處,開平人這樣挖煤既浪費,又得不到好質量的煤炭。其原因就是開采方法太落後,如果學習西方的方法、使用機器開采,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那麼,西方的先進方法究竟是怎樣的呢?

19世紀,西方人采煤的方法已經很先進,他們尋找煤礦時,先觀察地勢,等確定煤礦的位置後就鑽探一個洞來測定煤礦的虛實,如果確實有煤,而且煤質合乎開采標准,就同時開兩個井口。兩個井都深入到煤礦的最底層,再在兩個井之間開一個橫道,使兩井相通,這樣氧氣就可以進入礦井,供礦工呼吸和點燈用,但燈必須是用玻璃密封起來的。整個礦井內用粗大的木頭支撐起來,在井底還開出一條小路,路的旁邊挖一道小溝,使水彙聚到小溝里,而不至于滿坑亂流。從小井里放入抽水機,有水就立即抽干,既可以通風又沒有發大水的危險。這是對礦井的技術處理。至于挖煤的方法,是先挖煤底和兩邊,用大鐵錘敲擊煤層,煤塊自然振落下來,然後用手推車或者肩挑擔運到大井底下,再用機器運出礦井。此法每天可采煤4到5噸,且采到的都是深層的好煤。而同時期中國開采方法最先進的開平人,每天拼了命地挖,也只能采到四五百斤淺層的次煤而已。

辦事快捷、講究效率的唐廷樞向李鴻章提交了具體的開礦計劃。在這份計劃里他著重指出中西勞動力價格差問題。在開平開設煤鐵礦,除了以前所提到的優勢外,中國礦工和英國礦工的工資收入也有很大差距。具體地說,就是在每噸煤的單位構成中,中國礦工工資所占比例僅為英國礦工工資所占比例的一半。煉鐵也是一樣。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比這個預算還要省。因此,勞動力價格的低廉必然使開礦大獲其利!

這一計算讓李鴻章徹底解除了顧慮,他派人抓緊時間訂購鑽機、聘請煤鐵專家。負責人方面,唐廷樞自然是最佳人選;經營方式采用官督商辦,具體集資章程由唐即刻擬訂。李鴻章還特意交代:所請的專家必須有真才實學,如不精通本行,立即開除重聘。

唐廷樞草擬的《開平礦務招商章程》,盡量體現“官督”和“商辦”兩個特色,兼顧官商雙方的利益。李鴻章對這一章程表示滿意,但還是從官方立場對商人做了一些限制。如規定商人所投資金,只能用于辦礦,不准移作他用等。

開平礦務局原計劃第一期招商集股八十萬兩,每股一百兩,分八千股,到1879年6月之前招齊。生意興旺之後,再招第二期二十萬兩,總計招商一百萬兩,分為一萬股。可官僚與買辦的結合在當時畢竟屬于新生事物,國內中小商人大都持觀望態度,不肯輕易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賭在上面。礦務局費盡力氣才集得二十萬兩銀子。這二十萬兩還主要是唐廷樞等人的投資。不管資金夠不夠,開平礦務局以最初的二十萬兩訂購機器、買地造房,熱熱鬧鬧開張了。

1879年,也就是開平煤礦開張的第二年,原定八千股資金才招到七千股,煤鐵的挖掘工作很難全面展開。針對這種情況,李鴻章當機立斷,認為煤礦與鐵礦兼開會導致兩者不成,只有放棄成本較高、需求又較緩的鐵礦,集中精力專開煤礦,才能取得初步勝利。只要成功邁出第一步,將新式礦業在中國推廣,以後再開發開平鐵礦也為時不晚。

資金集中在單一的煤礦上,自然寬裕了許多。開平煤的產量迅速提高。按照唐廷樞的設想,應當立即修一條鐵路,將挖出的煤及時運出,以免產品積壓,資金周轉不靈。用鐵路運輸煤炭,不僅運輸量大,運速快,比牛馬運輸節省許多人力,而且開平所生產的煤可以解決火車的燃料問題,二者是相得益彰的事。但當時無論在資金方面還是在社會輿論方面,修造一條鐵路都不大可行。開平煤礦剛剛出煤,還沒有進入贏利階段,拿不出修建鐵路所需要的大筆費用,頭腦靈活的唐廷樞建議在離礦井兩里遠的地方開挖一條小運河,將蘆台和胥各莊聯系起來,從水上把煤運出。小運河不需要太深,只要在河上建個閘,水多時把水積蓄起來保證河水不泛濫,水少時開閘放水,保證航運,就可以免去牛背馬拉這些最笨的運煤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