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招降納叛(1)



招降納叛


從合肥招兵買馬到安慶組建軍隊,李鴻章開始考慮如何盡快發展壯大這支新軍。吸納選用人才方面,李鴻章和老師曾國藩不同。曾國藩的湘軍將領大多是讀書人出身,即所謂“儒將”。湘軍將領做事講究禮法,循規蹈矩,帶有濃厚的文人氣質。他們打勝仗時喜形不露于色,暗地卻做幾句酸詩將自己表揚一番;打了敗仗則會哀呀愁呀天呀地呀沒完沒了。李鴻章率領的淮軍則大不相同。淮軍的很多將領出身草莽,如劉銘傳曾是私鹽販子;張遇春兄弟則做過土匪頭領。因此,湘軍打仗是為報效國家,實現忠君愛國的理想;淮軍則只為報答李鴻章的知遇之恩,惟李鴻章之命是從。


淮軍到上海後,前方傳來太倉、嘉定告急的消息。當時英法聯軍正進攻金山,得知嘉定告急,立即將主力部隊撤離金山前線,全力開赴嘉定。李鴻章率領的淮軍正在南彙與太平軍對峙。為防止太平軍聲東擊西,李鴻章不得已將淮軍大半主力開往金山前線接替聯軍,只在南彙留下劉銘傳和潘鼎新兩營。南彙太平軍守將吳建瀛擁有近萬人,而李鴻章留下來的兩個營加起來人數還不到一千。不料,英法聯軍不但沒能解嘉定之圍,反被打得慘敗,逃回上海躲了起來。太平軍節節勝利,勢不可擋。淮軍主力和留守南彙的兩營被隔為兩段,淮軍危在旦夕。這時,幸運之神眷顧了李鴻章。南彙的太平軍出現了內訌。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個養子叫李士貴,號稱“忠二殿下”。此人驕橫無禮,仗著干爹的勢力到處為非作歹。他非但不服從南彙主將吳建瀛管轄,反而常當著士兵的面凌辱主帥。吳建瀛不堪受辱,決定向清廷投誠。他派城中士紳去淮軍大營聯絡投降事宜。劉銘傳、潘鼎新對于軍力幾倍于己的強敵來降,疑竇叢生,擔心其中或許有詐。二人決定派密探進城打探虛實。很快傳來了確切的消息:吳建瀛不是詐降。劉、潘喜不自勝,當下決定受降,同時稟報主帥李鴻章。李鴻章接到消息,半信半疑,警告劉銘傳不可爭功心切,輕信敵人的花言巧語遣散常勝軍。但又怕話說重了,劉銘傳接信後拒降,于是星夜召集劉銘傳,具體會商實施步驟及預防辦法。經過李鴻章的精心安排,淮軍最終順利接納了太平天國的降軍。淮軍規模立即得到壯大,李鴻章將投降的太平軍重新編成六個營,讓太平軍降將繼續擔任統帥,合稱“誠勇六營”。李鴻章趁勢猛打窮追,一口氣把太平軍攆到了浙江。上海浦東一帶的敵軍被肅清了!李鴻章嘗到了招降軍隊的甜頭——唾手即得六營兵力不論,且都是不用訓練、能征善戰的老兵,決心對太平軍采取剿撫並重的策略。


李鴻章的下一個目標是蘇南的太平軍。這次,他沒有等待受降,而是主動誘降。他選擇了常熟紳士徐佩瑗作為突破口。為取得常熟太平軍主將錢桂仁的信任,徐佩瑗向錢提親,願將美麗的寡姐許配于他。當然誘人的不止是徐的寡姐,更有大量的金銀珠寶作為嫁妝。錢桂仁貪圖美色和金錢,答應了這門親事。結親後不久,徐佩瑗展開了策反行動,對錢桂仁說:“太平天國遲早會被清軍所滅,為前途計,不如早日投靠李鴻章。”錢桂仁禁不住徐的反複游說和金銀賄賂,決心叛變。二人商定,等李秀成來常熟巡視時將其殺掉,然後獻城投降。然而李秀成並未按期至常熟,同時淮軍也未進攻常熟,錢、徐二人只好靜待時機。徐佩瑗派弟弟去淮軍大營,向李鴻章詳細彙報了策反近況,請求立即出兵攻打常熟。李鴻章令徐佩瑗按兵不動,時機成熟後再相機行事。其實李鴻章心中亦有顧慮,一怕消息走漏會引起大規模戰爭;二怕錢桂仁部的其他將領反對投降。錢桂仁的副將駱國忠、董正勤、錢壽仁都是安徽人,與李鴻章是同鄉。淮軍出征前,三人就向李鴻章表示願獻城歸降。李鴻章與錢桂仁商定,于十二月初一日起事。不料情況有變,遲遲不露面的忠王李秀成突然在十一月一日返回蘇州。錢桂仁心中有鬼,以為事機泄露,以彙報軍情為由跑到蘇州找李秀成去了。駱國忠害怕錢桂仁向忠王請賞邀功,將他們出賣,決定提前動手。十一月十六日,駱國忠在中軍營安排戲劇,召集諸將看戲。戲演到一半時,早有准備的安徽籍士兵把反對投降的將領全部殺死。常熟城內的大部分太平軍官兵都不願投降。駱國忠整整殺戮了一夜。第二天太陽升起時,常熟城內血流成河。活著的兵將則忙著理發,將前額留的頭發剃掉。李鴻章一卒未傷,又白賺了十個營的兵力,同時穩固了上海的安全。


李鴻章連續幾次納降成功,憑借的不僅僅是運氣。上海道台吳煦也經常花費重金誘降太平軍,結果卻總是一廂情願,花錢還受騙,人財兩空。李鴻章的誘降策略之所以屢屢奏效,主要出于以下幾個因素:首先,李鴻章注意拉攏太平天國中的安徽籍將領,以鄉情博得其信任,歸順淮軍如同回到故鄉;其次,李鴻章本著務實的態度,不單純進行口頭允諾,而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後盾,讓對方看到斗爭下去毫無取勝希望;第三,李鴻章最狡猾的地方是不像吳煦那樣先賞以重金。事成之前,李鴻章決不輕易給錢,事成後論功行賞,加官進爵,決不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