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經商的學問(6)



諸般事項中最為費力的是八套草原八珍宴席的籌備。既然稱作是八珍便個個都是十分珍奇,愈珍奇就愈難弄,此八珍為:醍醐、夤沅、野駝蹄、鹿唇、駝乳、麋、天鵝炙、元寶漿。大盛魁的二十六名精干鋪伙在六個小掌櫃的帶領下,分赴烏里雅蘇台的四面八方去尋找這草原八珍。

大盛魁的生意做得奇特而又神秘,由此亦可窺其一斑。在這草原上自王府衙門,下至普通牧人的蒙古包,從嘴里吃的到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腳下蹬的,可以說"上自綢緞下至蔥蒜"以至于其他的生產生活,大部分都由大盛魁包購包送。就連清廷駐烏里雅蘇台的將軍衙門、參贊大臣衙門概都如此。在軍營中,除了軍官的俸銀、軍士的兵餉是按照規定由朝廷的戶部發給以外,關于辦公、雜費、伙食、馬乾車駝、旅運、燃料和器具以及其他一切由地方支應的人工、物品和款項……統統都由大盛魁一家先行支墊。事後再按照地方七成商號三成的原則分攤。像王爺府上辦慶典宴席和有關的一切支應自然也是按此辦理。所不同的是,這部分費用以後全部都要直接攤派到旗屬牧民的頭上,每年陰曆五月結賬的時候以羊和馬一並抵還。

由此可以揭開大盛魁壟斷喀爾喀草原市場的部分秘密。不論是攤到地方或是其他商號頭上的支應費用,如果大盛魁不能及時收回,一律都要轉為"印票"賬,按月行息。這樣一來這部分墊款就轉而成為它的票號業務了。于是貌似費力吃虧的支應就成為有利可圖的生意。僅僅在烏里雅蘇台和科布多兩地的將軍、參贊衙門招待王宮和官差,單單是餃子餡一項就需宰羊六千只!你看,如此一來大盛魁就成了食品商!這種變化多端的經營方式使得許多同行尤其是對廣闊的喀爾喀市場垂涎已久的俄國商人,感到就像萬花筒似的變幻莫測,耍魔術般的不可理喻。

在喀爾喀草原對顧客來說,其他的商號都是店鋪里有什麼你才能買什麼,只有大盛魁例外--你買什麼它有什麼!不論是在烏里雅蘇台、科布多還是其他城鎮,大盛魁沒有開設一家店鋪,但是大盛魁的生意卻滲透到了草原的一切角落。比如,一年一度的由各和碩章京參加的例行會盟,其全部的經費物用都是由大盛魁負責的;再比如烏爾頓徭役,這項徭役的內容是服役的牧民在驛站上要負責往來公文的傳遞,同時還要為驛路上經過的公人提供食宿和乘馬,這一項中除了乘馬是由驛站上服役的牧民無償提供外,其他的飲食和用品概由大盛魁提供。由于烏爾頓徭役的繁重使得服役的牧民苦不堪受,再加上過往的官員借機敲詐勒索,蒙古王公為了避免麻煩尋求省事,乃請朝廷戶部的批准,把歸化至烏里雅蘇台沿路五十四個台站和歸化至庫倫五十八個台站的支應費用,全部都交于大盛魁包辦。每年大盛魁在向牧民收自己的債務時順便連同這項費用一並催收。不能收清的部分一律轉為"印票"賬。

還有,清廷在喀爾喀所征收的捐稅都是按白銀來計算的,但是草原上銀兩缺乏,牧民多以牲畜來代替銀兩交納捐稅。如此就產生一些問題,像牲畜的作價、變價,牲畜的保管和運輸,這些事在征收捐稅的官吏來看是既麻煩又費事,于是統統交給了大盛魁為其代辦。這樣一來大盛魁又為自己的生意披上了一件權威的外衣,在牧人的眼里大盛魁不只是一家商號而是"通司腦營"大盛魁--大盛魁是帶"官"字輩的。再加上大盛魁的掌櫃子們本來就捐有官職,當他們身著官服出現在草原上的時候,牧人們就真的難以搞得清他們到底是官人還是商人了。

大盛魁不但為朝廷代收捐稅,還有設爐鑄錢的特權。這是因為,在草原上流通的銀兩曆經周轉,大銀錠變成了小銀錠,小銀塊破成了碎銀子,並且含銀量也不一致了,有時候還會有假銀子混在其中。為了尋省事,戶部也把整頓銀兩的事情交給了大盛魁。

祁掌櫃管理的大盛魁烏里雅蘇台分莊共有大小掌櫃和鋪伙一百三十八名,除了賬房、庫房、銀爐和一個駝場上的人之外,其余的人分成八個送貨小組,這八個送貨小組一年依照節令和生產的需要不停地向王府、寺廟、官府衙門、駐軍營房以及散落在草原各個角落的牧民的賬房運送貨物。貨物送到不現收錢款,送貨的伙計只需把賬目記好即可。每年陰曆五月為界,頭年送貨第二年收賬。賒賬的擔保是和碩(即旗)衙門或者是所在領地的王爺。這些事自有合同文書管著,沒有人賴賬,也沒有人敢賴賬。大盛魁與旗署衙門所簽的合同書上寫有這樣的字樣--"父債子還,夫債妻還;死亡絕後,由旗公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