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四大疑案(7)



努爾哈赤給予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極其罕見的殊恩:使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轄有汗父自領的正黃、鑲黃二旗和十五牛錄,並許諾再賜一旗,使其全都成為“全旗之主”。這一許諾雖因努爾哈赤故去未能實現,但多爾袞三兄弟即使現有的二旗六十牛錄的實力,也已超過了三大貝勒,與大貝勒代善並駕齊驅。


後金天命十一年(明天啟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在距盛京(沈陽)四十里的叆雞堡去世。初更時分,努爾哈赤靈柩被群臣輪班抬回盛京,運入汗宮。

這是漫長死寂、殺機四伏的一個夜晚。各種力量都在緊鑼密鼓地策劃、密謀、交易。人心惶惶,不知鹿死誰手。


卯時(大約清晨六點),正在雷霆萬鈞的緊張氣氛中,代善突然戲劇性地宣布:“議立皇太極為汗。”


局勢豁然明朗。


實力雄厚的代善為什麼要將汗位讓給皇太極?清前期曆史專家周遠廉等先生的分析值得參考。


第一,代善清楚當時政局內外交困的險惡。內部,阿敏素有野心;莽古爾泰桀驁不馴;多爾袞三兄弟,阿濟格剛強好斗,多爾袞、多鐸不會甘為人下。特別是皇太極胸懷大志,羽翼已成,與自己實力相當,日後兩強相爭,必有一傷,代善沒有把握傷的不是自己,而汗父努爾哈赤確定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體制,更可能限制自己的行動。外部,由于兵敗甯遠、汗父努爾哈赤晚年壓迫漢民等弊政,後金軍民士氣低落,降金漢官多懷二心,漢民大量逃亡,激烈反抗,後金百業凋敝、糧食奇缺,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明朝袁崇煥卻乘勝備戰,欲圖反擊,收回失地。蒙古林丹汗及朝鮮也更加向明朝靠攏,欲圖夾擊後金助明反攻。從國家、從大局出發,代善能力不如皇太極,從宮廷斗爭看,只有代善寬容,絕無皇太極謙讓。代善繼位,必成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之勢;皇太極繼位,代善卻可與皇太極聯合起來,兩股最大的實力合為一處,足以鎮住內外局勢。


第二,代善長子岳托、三子薩哈連給代善很大影響。這二人是後金軍政要人,均聰睿過人,善于從大局出發,考慮處理軍政要事,曆來是其父的重要參謀。這二人與皇太極有密切關系。特別是岳托,在重大問題上經常與皇太極一致行動。代善被廢去太子之位後,岳托進一步靠近皇太極,成為其爭位的重要伙伴,並曾因此遭到努爾哈赤的訓斥與懲罰。岳托、薩哈連的建議,促使代善下了決心。


而皇太極得知此訊後的第一個反應,或所作的第一件事,是率領諸貝勒一起趕赴大福晉阿巴亥所居之處,以先父“遺命”,逼其自盡殉葬。


實錄有載:


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于地下。吾二幼子多兒哄(多爾袞)、多躲(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不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于是後于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


卯時到辰時,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


太陽升起來了。被陰謀充斥的長夜隱沒在奪目的陽光之中,而那陽光卻沒有、也無法驅散曆史上的疑霧。


後金,乃至清朝,除阿巴亥外,並無大福晉或正宮皇後以身殉葬的習俗和事例。


滿族並無妻妾為夫殉葬的習俗。偶爾有之,也只是小妾殉夫。努爾哈赤十六個妻子,殉葬的只有阿巴亥等三人,其他十一人皆沒有從殉。


努爾哈赤並無可能“遺命”阿巴亥殉葬。


努爾哈赤重情。重愛情,重親情。


富察氏“欺夫”事發之後,他悲憤異常,認為非殺不可,但又說:“若念此罪而殺,則吾愛如心肝之子,將何等悲泣……殺大福晉何為?彼諸幼子生病,尚需看護服侍。吾不與彼共處,將其休離罷。”


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所鍾愛,沒有過失;她的兩個幼子多爾袞、多鐸,均只是十來歲的幼童,喪父若再失母,在豪橫兄長的欺凌下,在殘酷複雜的政治斗爭中,將面臨何等險惡的處境!

努爾哈赤怎麼可能“遺命”阿巴亥殉葬!


即有“遺命”,努爾哈赤于盛京之外療養、病危、病逝,又有什麼時機將遺命口授或送達諸貝勒大臣呢?更何況努爾哈赤八月初七病危之時,曾遣人召阿巴亥往迎,二人會于渾河,朝夕相處了四天之久,為何不親諭並對其愛如心肝之幼子作必要的安排?縱使努爾哈赤意欲保密,“夙有機變”、聰明過人的阿巴亥又怎麼可能毫無覺察、毫無思想准備,在皇太極等諸貝勒迫令生殉時束手無策?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場早有蓄謀的逼宮政變。阿巴亥成了這場政變,或者說成了爭位之戰的犧牲品。皇太極參與了陰謀。而且種種跡象表明,他是策劃這場陰謀的核心人物。


皇太極曾與阿巴亥聯手擊敗了富察氏,排除了代善。


作為交換條件,阿巴亥登上了大福晉的寶座,她的三個兒子躋身于八大貝勒之列。


六年中,她發展得過快過強。她三個兒子的實力已超過了包括皇太極本人在內的三大貝勒;她身為後金國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且年富力強,精明機敏,胸懷大志。她知曉後金軍國的核心機密,知曉皇太極乃至努爾哈赤的隱秘。努爾哈赤死後,她必然繼續發展自己的勢力,完全可能以努爾哈赤“遺命” 的名義,按她自己的意志左右政局。她成了最嚴重的隱患、最危險的政敵。


阿巴亥只能死。


迫死阿巴亥的前提條件,是皇太極與代善的聯合。


以代善為首的諸貝勒本即不滿于阿巴亥的得寵與多爾袞兄弟的迅速興起。他們出生入死數十年,多數當不上旗主貝勒,而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年方十四、八、六歲就被封為和碩額真,不久,阿濟格、多鐸又各主一旗,其時多鐸才十歲。多爾袞也領十五牛錄,汗父並許以一旗。在此基礎上,代善倒向皇太極,得到了諸貝勒的擁護。


代善倒向皇太極,固然有他從國家大局考慮的因素:唯皇太極堪當此任。但後來的事態表明,他同皇太極也有交易,也暗中達成了某種默契。